第127章(第3/3页)
汪前进:“没有!”
张宝生点点头,也没打击他:“资料看着像那么回事,但还得结合经验和实践,你要是真想弄养殖,以后就不给你安排别的活了,在这边给你冠峰大爷打打下手……”
汪前进忙点头,邱哥跟他分析过,大队里已经有规模的事,肯定不会让他一上来就直接负责,估计路子要难一点,恐怕得先从打杂开始。
汪前进也是一边看资料一边认真考虑,最后咬牙点头,下定了决心。
就是以后身上要臭烘烘的了,唯独这个让他有点欲哭无泪。
但也没办法,旁的他插不进手,也不可能比周嘉妮和邱哥更显眼,必须得自己趟条路出去。
妇女节前几天,翟项强下来准备去检查奖品进度,正赶上邱则铭、周嘉妮用牛车拉了好几个大包裹往村里走。
鲁照亮骑着自行车歪歪扭扭的跟在一旁。
还在修路,也到了关键阶段,有那么一小段卡车进不来,牛车勉勉强强,还得让干活的乡亲们帮着推一把。
——为了妇女节那天迎接优秀工作者们来参观,已经加班加点的在赶进度了。
翟项强踩着车子追上来,走进后才发现包裹后头的竹制篮子,他还以为是鲁照亮采购的,鲁照亮可不敢居功,忙道:“翟主任,这是周同志在外地的朋友忙弄的,算我们供销社的采购。”
周嘉妮笑道:“除了给供销社增加点新鲜产品,还能让厂里职工学学人家的编织手艺,多看点没见过的编织品,激发一下灵感。”
翟项强稳着车把,笑道:“可以啊周同志,替我们谢谢你那位朋友。”
周嘉妮忙笑道:“回头给我朋友回信的时候一定转达领导的表示,这样我朋友跟他们当地干部也更放心。”
这不光更光明正大,把翟项强这面旗扯起来了。
当然,相关的文件寄过去就是过了明路了,李燕那边的工作更好做。
到村里后,鲁照亮就跟周嘉妮分东西去了,他看着周嘉妮那一包,还有点纳闷:“你搞这么多竹制品干啥用啊?”
周嘉妮抬眼皮看看他:“自然是有用处,你一个采购怎么会问这个问题?”
像是说了,又像是没说,全靠鲁照亮脑补,鲁照亮就恍然的‘哦’了下,猜着周嘉妮是当敲门砖用。
可厂里的货不是供不应求吗?还用着敲门砖才能签单?
当然,这就不是他细问的了。
周嘉妮这边一麻袋竹杯竹筒,提篮子、竹编筐二三十个,这东西摞到一起往角落里一堆就是,不怎么占空,最占空的是竹杯竹筒。
鲁照亮之前谈的时候还以为三五个、十个八个呢,他是真没想到周同志会成麻袋的要。
捎的起吗?捎的起,他认了。
毕竟没有人家的关系,他上哪儿捞这条线去?
再说了,又不用他自己掏钱,单位报销呢。
周嘉妮见他时而肉疼,时而坦然,笑道:“以后要多了,我会少量出一部分运费的。”
鲁照亮忙笑:“没事没事,这个量在控制之内。”
那就行。
捎货是其次,手续文件才是关键,她正规了。
把东西带回去,于晚霞已经拥有竹筒杯了,但她还是找周嘉妮买了几个,寄给她在其他地方下乡的同学好友。
周嘉妮去泡了点玉米粒和大米,拿出没吃完的火腿切了一块,切成丁,跟大米和玉米粒混到一起,加了点调味料,把大铁锅撬起来,摆了几根铁条上去,兴致勃勃的烤竹筒饭。
于晚霞看的新奇,道:“为什么不直接用锅做呢?”她还惦记着吃锅底那层锅巴呢。
周嘉妮:“好问题,去叫惠惠和孙萍同志也一起来尝尝。”
于晚霞就颠颠的出去了,走到半路才反应过来,嘉妮没回答她,为什么不直接用锅闷米饭呢?
张惠惠今年春天身高抽条速度肉眼可见,心情好了,营养也跟上了,小姑娘连说话声都比去年刚认识她的时候高了不少。
张开山如今也在厂里上班了,帮着整理材料,工资不如赵梅高,但多少也是个进项。
赵梅轻松不少。
张惠惠跑过来,进门就喊:“嘉妮姐姐!”
呼哧带喘的跑进饭屋:“啥叫竹筒饭?”
看着炉子上正在烤的竹筒,还有里头带着腊肉丁的米饭,再嗅着空气中的香味儿,使劲咽了下口水,问道:“嘉妮姐姐,为啥不直接用锅做呢?”
周嘉妮哈哈笑:“吃个新鲜,用竹筒做出来带竹子的清香啊。”
邱则铭过来送菜,端了三截竹筒饭回去。
于晚霞吃的头都抬不起来,她总算明白嘉妮为什么不直接用锅了,这竹子做出来的,好像真有点不一样,带着竹子味儿,特别好吃。
年前就加火腿肉焖过米饭,当时也是吃的幸福感爆棚,她回味了好久,今天的做法跟上回差不多,真能吃出不一样来。
剩下的竹筒竹杯,周嘉妮找借口‘送’了出去,反正也不会有人追着她东西的去向,她就收进保鲜货架上,都是新竹子,她怕放久了用来焖饭效果就不好了。
吃过竹筒饭,迎来了三八妇女节。
大队里裁了红纸,写了一系列的欢迎标语,贴到厂外厂里的墙上,还组织村里社员站在村口列队迎接。
早上九点,一辆卡车压着刚修好的石子路缓缓开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