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阳夏(第2/2页)

相比起来,楚国古老的体制,效率就显得十分低下。

楚国的常备军主要有驻扎在楚都的“左、右二广”,约两万人左右,类似于秦国的“中尉军”。

上一次李信伐楚,楚王将右广交予项燕,在前线对敌,故而寿春城中只剩一万人左右,后来又派出五千人去押送俘虏,没想到半道上被赵佗歼灭,整个寿春便只剩下几千军卒,这也是楚王负刍吓得神魂皆颤,连忙让人召项燕回军的原因。

战后,吓破胆的楚王负刍忙征召了一万多人,将左、右两广的常备军补齐,让寿春城重新拥有了两万兵力。

这一次秦军伐楚,楚王负刍出于害怕的心理,将这两万常备军握的死死的,全留在寿春,一个都不给项燕。

故而项燕只能另想他法。

除了楚都左右两广的常备军外,楚国的常备军还有各县邑的县师,也就是地方部队,境内的城邑一般有几百至一千人,边境地区可能在一千到两三千人。这一次项燕征召了部分县师参战,但还是不够。

楚军主力,主要还是得依靠各地贵族的私卒,那些受到封君征召的楚人。

只不过这些贵族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倾心支持这一战,有些家族出兵多,有些家族出兵少,粮秣辎重更是看个人心思提供。导致楚军不仅战斗力堪忧,就连人数和后勤也上不去。

偌大的楚国,甚至还比不过长平之战时,动员了四五十万兵力的赵国。

在这种楚国兵力明显不如秦军的情况下,令尹项燕很明智的将有限的兵力收缩在淮阳、平舆一线,至于阳夏这种小城,他只能放弃。

故而作为阳夏守将的逢侯仪就很忧心,面对几十万秦军来势汹汹,他有心弃城逃跑。

但未战先逃,恐怕就算逃回去了,也要被令尹以军法处置,斩首示众。

但若是不逃,想到即将兵临城下的秦国大军,他又提不起战意。

好在,就在这危难之时,有一批特殊的人自南而来,主动入城求见,愿助楚军守城。

逢侯仪转身,看向城墙上那几个身穿粗布褐衣,脚踩跂蹻(qí jué)的男子。

他们正指挥着工匠,将来自墨家的特殊连弩车安放在城墙上,进行防务布置。

“邓陵先生,有先生及诸位墨者相助,逢侯仪心中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