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穿成一只猫7(第3/4页)

谁想着,罗二爷竟然还惦记着牡丹呢,昨儿就在怡红院留宿。

老鸨暗暗叫苦,芍药、玫瑰和桃花,她楼里还有其他貌美姑娘啊,你们就不能别只盯着牡丹吗?

方得权闻言,不禁面色铁青。

他这段时间频频跑怡红院,自觉和牡丹的往来密切,牡丹也是对他巧笑嫣然,他还以为牡丹已经对他动心,根本没想到,这罗二爷刚回来,牡丹马上就变了个人似的。

不,说不定她从来就没变过,先前只是和他逢场作戏罢了。

方得权又惊又怒,反而对牡丹更加执着。

他自诩对女人十分了解,却没想到,连自己都没发现牡丹陪自己演戏,这种女人才有挑战性,何三娘那种肤浅又容易上手的女人,就配那个罗二爷。

等罗家明神清气爽地回到罗府,得知徐氏因为思念他得了相思病后,越发的自得。

果然,像他这般家世容貌一流的男人,注定让女人伤心的。

徐氏非常好哄,只要罗家明说几句情话,当下这相思病就好了。

她像个怀春少女般跟前跟后,加上罗家明不上心的情话,不知情的人看到,觉得两人就如同恩爱的夫妻。

一时间,罗家的气氛十分和睦。

唯一生气的只有罗老太太,在屋子里大骂,蛋都不能生的老母鸡还作少女姿态,再过两年女儿都该相看人家了,要不要点脸!

罗老太太只觉得,不应该将徐氏放出去的,徐氏就该在祠堂继续吃斋念佛,将儿子让出来,不然新来的丫鬟哪来的机会勾搭他?

徐氏害怕罗老太太,但她更怕失去丈夫的爱,只得闭着眼睛,装作看不到老太太严厉的老脸。

至于那些妖妖娆娆的丫鬟,她都给她们两个多月的时间,丈夫就是不喜欢她们,她又有什么办法?

想到这里,徐氏心里窃喜,觉得丈夫果然不同那些色|欲熏心的男人,巴不得三妻四妾十二通房,只图女人的身体,不管她们在想什么。

他并不只重视女人的身体,他更重视心灵上的交流。

不得不说,徐氏多少还是了解枕边人的,她对罗家明用情至深,也是因为罗家明在这个时代称得上是“好男人”。

这年头,出国留学的才子,都是刚回国就迫不及待和原配离婚,也不管原配活不活得下去,乡下有两个钱的地主更是纳一堆女人,罗家明对徐氏,在后世人看来渣得不行,在这年代居然算负责任的好男人了。

起码徐氏生不出儿子,罗家明在外花天酒地,却从未咒骂过她,对她严厉苛刻。

喊打喊杀的,更多是罗老太太,她生不出儿子,丈夫居然没打也没骂,在徐氏眼里,罗家明就是绝世好丈夫。

好男人对那些不正经的丫鬟从不用正眼看,这让徐氏滤镜更深,她不会想罗家明不喜丫头片子就爱熟女,她只知道这是丈夫品德上佳,不好女色。

罗家明留在家里,和徐氏恩恩爱爱的戏码演了两个月后,他又受不了徐氏的黏人劲儿,开始思念起何三娘和牡丹。

同时思念两个女人,他并不觉得哪里不对,他已经够洁身自爱,只想纳两个妾。

他刚从乡下回来,发现乡下一个就两百亩地的小地主,竟然纳了五六房妾呢,不受宠的妾连白面馒头都吃不起,那小地主居然还想再纳几个。

罗家明边漫不经心地算着账,边思索起来。

两个妾同时纳回来是不可能的,要不先纳一个?牡丹的话,他爹娘不喜欢,那三娘可没流落风尘,她唯一的缺点不过是嫁过一次罢了。

古代皇帝都纳过二嫁妇,刘野猪的娘不止嫁过一次,女儿都生下来了,居然还能生下千古一帝。

三娘还未生育过呢,爹娘应该没意见吧?

对了,三娘已经为亡夫守足两年,马上要脱服,她答应过会给他的……

想到这里,罗家明顿时坐不住,觉得账本上的数字在他眼前晃悠,他完全看不进去。

罗老太爷看到儿子的德行,失望不已。

他将儿子看过的账本拿过来重新算,发现这个儿子简直是草包一个,只有皮囊能骗人。

自己若是没了,只怕罗家的家业将会一落千丈。

罗家明不知道亲爹的失望,将算过的账本放一旁,麻利地起身,“爹,警局的朋友请我喝酒,我今晚不回来了。”

罗老太爷掩住眼里的失望,“去吧。”

反正让他看账也是白费功夫,自己还得再算一遍,留着也没用。

罗老太太送点心过来的时候,发现儿子不在,纳闷不已,“家明呢?”

“出去了。”罗老太爷不冷不热地道,“说是去找朋友喝酒。”

罗老太太顿时眉毛竖起:“这天都要黑了,去找朋友还是去怡红院?他就不能干点正经事?”

罗老太爷冷着脸,将一本都是错漏的账本递过去,“你看看,这就是他干的正事。”

罗老太太虽然长得刻薄,对儿媳妇和孙女也不好,但她确实是个贤内助,也会看账本。

看完账本,她顿时惊住了。

从二儿子小的时候,她就知道他的脑子没老大好,但也没想到草包至此。

“老伴啊,我想老大了。”罗老太爷幽幽地道,声音里有说不出的疲惫。

闻言,罗老太太撇开脸,眨了眨眼,眨去眼里的湿意。

她又何尝不想老大?老大不仅生得好,而且孝顺、聪明,那时前朝还没倒,教老大的先生说他是读书的好苗子,中状元不敢说,但举人绝对没问题。

那时候,她多幸福啊,每天都是笑口常开。

看着老大一天天地长大,幻想着他将来成亲生子,她必然是个慈祥的婆婆,将这个家交给儿媳去管,等着当老封君。

后来,朝廷没了,老大还伤心得大病一场,差点没急坏了他们夫妻俩。

幸好他只是沮丧一段时间,说什么当官救不了国家,要去办实业。

办实业不就是经商?这个罗家熟啊,毕竟罗家一直经商有经验,只要儿子不再为朝廷的事伤心,经商又何妨。

当时罗老爷子看着整个国家的乱象,也搞不懂未来的出路在何处。

当兵是不可能的,太危险了,读书也没出路,朝廷都没了,科举也取消了,那就经商吧。

然而两夫妻都没想到,儿子运送货物时,遇上暴风雨,还未成亲就这么去了。

罗老爷子的雄心壮志随着大儿子的死,烟消云散。

都怪报纸上鼓吹什么实业救国,大儿子被蛊惑了才会出事,若是他一直待在榴花镇,什么事都不会有,还好好地活着。

因大儿子的死,夫妻俩伤透了心。

是以看到二儿子混日子时,老两口从未有意见。

他们也是怕了,与其白发人送黑发人,不如让他当个普通人,安安生生地留在榴花镇,生儿育女,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