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北京之约(第2/2页)

伴随着夕阳的最后一缕余晖散尽,比赛正式开始。

共有16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分为三轮,取两轮最高分数相加为总成绩。选手从助滑区出发,跳出起跳台,在空中做各种空翻转体动作后落地。

首先出场的是与徐槐有过“北京之约”的Quinten.他在空中整整转了五周半,屈腿抓板,稳稳落地。

滑板后刃扫过雪面,卷起一小片飞扬的雪雾。

现场解说激动地呐喊:“triple cork 偏轴转体1980!来自加拿大的名将昆腾做出了本场比赛的第一个1980!成功了!”

看台区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杞无忧也被周围人带动着鼓掌。

无关国籍,无关种族,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都值得欢呼,这或许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

“妈呀,昆腾也太稳了吧……我有点担心Ryan了。”

“Ryan在资格赛上的第一跳真的吓到我了,就跳了个1440,当时差点以为他进不了决赛,还好第二跳稳住了,看他跳台子真的需要大心脏。”

“他那第一跳一看就是在找状态,不过也就他敢这么跳吧,幸好后来没失误……”

乔巍然激烈地和其他队友讨论着,杞无忧在一旁安静地听。去年的这个时候,他还在手机里看回放,那时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年会来到在现场看徐槐的比赛。

单板滑雪是一项充满冒险和未知的运动,不同于某些室内运动存在绝对的实力压制,能站在大跳台决赛场上的运动员水平相差无几,几乎都有拿到冠军的实力。

而且当天的气温、风速甚至出场顺序都对比赛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在比赛中尝试高难度动作,挑战自身极限,失误是家常便饭,能成功的才是少数。后面的几位选手都出现了一些或大或小的失误。

“下一位上场的选手是,来自挪威的──Ryan!”

解说员话音刚落,观众席的欢呼和尖叫瞬间比前面高了好几个度。

大跳台与看台区隔的距离很远,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人影,但不妨碍大家纷纷举起手中的手机和相机。

“经常关注大跳台比赛的雪迷们应该都非常熟悉了,今年28岁的Ryan可以说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同时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2016/17赛季,他就曾在沸雪北京站收获一枚金牌。他曾参加过温哥华、索契两届冬奥会,是一位身兼多项的全能型滑手,在坡面障碍技巧、U型池、平行大回转项目上共计拿到过一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赛场上的他具有极强的统治力。以往他总是能在前两跳就奠定胜局……”

“今天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

作者有话说:

大家元旦快乐!!!

因为榜单改版,所以这篇文前二十万字可能都没有曝光,大家可以多评论给我一点动力嘛?如果有海星的话也请多多投喂我吧!(鞠躬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