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2/3页)
“哎呦喂,妹子,你这辣酱和咸菜也忒好吃了,我每年辣椒上市的时候,也都会做辣酱,可是和你这味道差远了!”
售票员将辣酱抹在馒头里,咬了一口,那叫个满足。
司机是售票员的丈夫,道:“这里头有肉,味道当然好了,你连油都不舍得放,肯定做得没这个香。”
这罐辣酱是成本最高的,是用鸡油爆的,里面还有夹着不少肉干,属于高档货,平常很少拿出去卖,实在是肉和油太难弄到了。
因此有价无市,有人想花钱购买,都没有货物,是用来吸引人的招牌。
售票员没搭理他,对着石迎春不好意思道:
“大妹子,让你破费了,我没想到里面还有肉,刚才我们还挖了那么一大勺子。”
石迎春不在意笑道:“我拿出来就是让大家随便吃的,你们吃得好,一会开车就更有劲,我坐着车才更加安全。”
“你也太客气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哪有什么应不应该,你要是把我当妹子,可就别说这么客气的话了。”
售票员看她年纪轻轻,办事这么熨帖,心里很是高兴,觉得这个妹子交得太值了,她拍着胸脯保证道:
“以后有什么事需要姐帮忙的尽管说,我和你姐夫能帮的一定帮忙。”
石迎春笑眯眯道:“姐,有你这话,我这声姐就没白叫。这里还有一些茶,你们待会试着喝喝,这茶虽然口感不是顶顶好,但是特别能提神,是我爸从山上野茶树采摘的,特别的带劲。”
司机听到有茶,眼睛一亮。
他开这么长时间的车,中间总有一段时间是很累的,虽然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模式,可是还是需要浓茶提神的。
他接过茶一看一闻,就知道是好东西。
“那我就不客气了。”
“都是自己采的,不是什么值钱东西,不用跟我客气。”
石立夏跟石迎春一起去上厕所,好奇问道:
“姐,你什么时候跟他们搭上关系的?”
“之前我就想去一趟鹿城,上个月我就找机会跟他们联系上了。他们两口子常年在外头跑,家里老小都顾不上,我帮了他们一点小忙。”
事情不大,石迎春也就是‘正好’遇到去搬蜂窝煤的老人,他们当时推车上坡,因为力气不够,腿脚也不利索,石迎春就顺便帮推了一把,还帮他们把蜂窝煤堆好。
而这对老人,正好就是司机和售票员的父母。
不仅如此,石迎春路过学校的时候,看到有人欺负这对夫妻的小儿子,她上前把那些小流氓给揪住,并且胖揍了一顿,还送到了公安局。
“这些是巧合?”石立夏不可置信。
“是也不是,我不知道蹲了多久,才找到的机会。”
但是遇到这些事确实是巧合,不是她设计的,尤其小儿子被坏孩子要挟这件事,也属于意外收获。
不过这也是石迎春仔细观察的结果,她发现小儿子走路有些跛,不小心碰到身上,会痛得呲牙。
但是他什么都不敢说,一直低着头,说话声音闷闷的。
石迎春身为当年的孩子王,一看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过她也没有声张,只是跟着那家小儿子去了学校,在附近蹲守。
结果没蹲两天,就看到他被高年级的学生勒索。
经过这两件事后,石迎春就跟这对夫妻真正搭上了关系。
石立夏听完之后佩服不已:“姐,你未雨绸缪也忒早了点。”
石迎春只是有可能去鹿城,而且还不一定生意能成呢,就先把运货渠道搞定了。
最后这条路是否会走那还不一定呢,就付出了这么多。
石迎春道:“又不费什么事,我那段时间正好去那一片地方。总不能什么事都等到临头了才做,人家又不是傻子,肯定会看出什么,就算会帮忙那也就是一两次,不会长久的。”
石迎春广铺人脉目的性很强但是指向性并不强,她跟人相处都是奔着有用去的,但是不会因为某件事这个人有用才去跟人交往,很多时候都是抱着多一个人多一条人脉去的,在当时并没有直接目的,也不一定最后就用得上。
这么做效果虽然是最好的,但是会花掉很多的精力。
石迎春一点不怕吃亏,广交人脉。
“姐,你是这个。”石立夏朝着她竖起大拇指。
“没什么大不了的。”石迎春并不以为然,“你也很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你放着安稳日子不过,竟然去做什么销售员。”
现在是计划经济,生产指标和销售都是政府安排的,因此石立夏这个销售员跟传统意义上的销售员并不同,她不需要推销产品,而是需要配合那对方厂子去办理各种手续,以便尽快周转起来。
石立夏知道自己工作内容的时候,大感上当受骗,这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啊!
顾正庚那些话,分明就是误导她,石立夏还以为自己跟在广交会上的工作差不多,没想到完全不是一回事。
销售部也是顾正庚来了之后才建立起来的,目前也就虾米两三只,算上她和科长也才三个人。
难怪昨天报到的时候,硕大的办公室愣是一个人没有。
销售部一年中最重要且最符合科室名字的工作,就是广交会期间,别的时候却是负责压缩审批时间。
计划经济虽然有很多优点却也有很多致命缺点,那就是需要什么时,各种审批工作非常繁琐,一通跑下来,大半年就过去了,会非常耽误时间。
如果有突发情况,不能实时拿到所需要的东西。
这也会导致机械厂这边整个周期拉长,影响了效率。
因此顾正庚就让销售科的人去负责压缩时间,提高周转效率,并且及时获得信息将机械厂产品对口销售出去。
两边一起使劲,加速互通有无,不能干等着计划到位。
顾正庚也是力排众议才设立了这么个科室,对于很多人来说非常地不理解,觉得他没事找事。
石立夏知道他这是未雨绸缪,顾正庚已经看到未来肯定不会一直计划下去,会有所改变。他觉得不能一直依靠政府计划,自己也得去拓展市场。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优。
尤其这几年方向已经开始发生了转变,任何重大改变都不是突然一拍脑门就决定的,都是有一个过程的,顾正庚身为男主,敏锐地嗅到了气息。
在原文中,他能带领厂子轻松度过改革,不仅没有像其他国企一样走向衰败,反而越来越好,还将现在的机械厂分成了几个不同类别的大厂,囊括了汽车、农机、电机、办公机械用品等,这些都是他很早就开始布局才能顺利度过改革阵痛。
销售科人员不多,却也都是顾正庚精挑细选的,现在做的事也都是有的放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