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2/3页)

然而如今,她背着他,却不会骂他了。顾楚生不由自主捏住了拳头,终于道:“阿瑜,你说句话吧。”

“上辈子,我死之后发生了什么?”

楚瑜随口道:“和如今变化大吗?”

“也不大吧,”顾楚生闭着眼睛:“北狄被卫韫打灭族了,一路往西走,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后来联合陈国又打回来。有人举事,有人叛乱,国家一直打来打去,没有消停过。”

“其实,大楚本来就积弱,要不是卫韫硬撑,早就完了。”

“后来辅佐了幼帝登基,我和他摄政,终于安定了一些几年,但幼帝很快长大,被宦官怂恿要亲政,卫韫还权之后,小皇帝就开始作死。好不容易稳下的江山又动荡,卫韫便举事了。”

顾楚生慢慢说着上辈子的事,楚瑜就听着。

两人顺着河流下去的时候,卫韫也赶到了清水镇。

如今的清水镇早已被泥土掩埋,根本看不出任何活人的踪迹,所有人站在泥土之上,都觉得胆寒。

自然的力量,比任何一只军队都要可怕,见着这尸骨都不见的力量,卫夏忍不住道:“王爷……这……”

这救不回来了吧?

卫夏话没说出来,然而所有人却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卫韫静静看着山谷,却是道:“她活着。”

说完,他便转过身,立刻朝着高处找去。卫秋着急道:“王爷!您往哪里跑去做什么?”

卫韫没有答话,他一路奔到了山顶,仔细勘察着凌乱的足迹,最后却来到了顾楚生落崖的地方。

他看了一眼山崖下面断落的树枝,转头同卫夏道:“卫秋你带着猎犬在这里找人,要是再有余震赶紧撤开。卫夏你带人去找到这悬崖下面的出口会在哪里,在出口等我。”

“等您?”

卫夏愣了愣,随后便听卫韫道:“找绳子来,我下去看看。”

“王爷,我去吧。”卫秋忙出声,卫韫抬眼看了他一眼,卫秋便明了他的意思,皱着眉头,却是不敢说话。

卫韫等着人拿了绳子过来,将绳子绑在了自己身上,又绑在了附近一颗大树上之后,便顺着悬崖爬了下去。

悬崖上有藤蔓,他抓着藤蔓和石头,借着轻功快速落了下去。没有一刻钟他便到了崖底,首先看到就是楚瑜剑在悬崖上凿出的痕迹。他克制住自己的激动,到了崖底后,他顺着足迹找了过去,他赶了约莫半天的路,终于看到了一个背影,那人似乎还背着一个人,正在说什么。卫韫叫出声来:“阿瑜!”

楚瑜顿住步子,回过头去,便看见卫韫站在她面前。

他身上衣衫被挂得破破烂烂,大氅上也了树叶,头发早已凌乱,看上去狼狈不堪。

他看着她的时候,眼里被欣喜溢满,楚瑜轻轻一笑,温和道:“你怎么也来了?”

说着,她放下顾楚生,直起身来,看着卫韫道:“你……”

话没说完,青年便大步走来,猛地将人抱进了怀里。

他没有说话,可他抱着她的动作那么紧,那么用力,仿佛放开的时候,就会失去。楚瑜在他怀里,好久后,终于抬起手来,轻抚着他的背,柔声道:“我没事。”

卫韫不语,楚瑜反复道:“我很好,我没事,你别怕。”

卫韫在她反复安抚下,才停止了颤抖,慢慢放开她。

他上下打量着她,好久后,才松了口气,他似乎想说什么,最终转头看向顾楚生,有些诧异道:“顾大人?”

顾楚生坐在地上,他闭着眼睛,听见卫韫叫他,他慢慢睁开眼睛,平静道:“卫王爷。”

卫韫本想问他为什么在这里,然而却在出口前便反应过来。

顾楚生亲自到元城赈灾,自己身在惠城都是来了,更何况在元城的顾楚生?

卫韫抿了抿唇,终于道:“我背着顾大人回去吧。”

顾楚生没有应声,卫韫走上来,背起顾楚生,转头同楚瑜道:“卫夏在外面等我们,我们走吧。”

楚瑜笑了笑,她跟在卫韫身边,唇边笑意完全压不住:“你从惠城来?”

“嗯。”卫韫苦笑道:“听见你出事就过来了。”

“惠城还好?”

“还好,”卫韫如实道:“都提前准备好了,伤亡并不算大。”

只是普普通通的话,两个人说着,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高兴。楚瑜突然想起来:“顾大人为何亲自来赈灾?”

听见楚瑜问他,顾楚生睁开眼,平静道:“我怕我不亲自来,下面人不听话。而且赵玥若是知道灾情,怕为了逼你们不肯赈灾,所以我提前带了粮食过来。”

“您带了粮食?”

楚瑜诧异出声,顾楚生点头道:“我把给姚勇的军粮弄了过来。”

“那你怎么办?”卫韫皱起眉头:“你这样做,赵玥不会放过你。”

“他又能把我怎样?”顾楚生冷笑:“杀了我不成?我押送军粮,半路救灾,我有错?”

“倒也没有……”楚瑜有些担忧:“但赵玥日后,恐要提防你。”

“他如今就不提防我?”

顾楚生声音冷漠:“他这样的人,这辈子又信过谁?”

卫韫和楚瑜一时无言,顾楚生闭上眼睛,继续道:“他只信利益。”

“好了,别想太多。”

楚瑜叹了口气:“你先休息吧。”

顾楚生抿了抿唇,没有说话,卫韫背着他,怕吵着他,便没有和楚瑜多说话,安安静静走了出去。

路比想象中要漫长,走到黄昏,也没看见卫夏,倒是见了一间茅庐立在远处,卫韫看了看天色,同楚瑜道:“怕是有雨,我们先歇息吧。”

楚瑜点了点头,同卫韫一起走了进去,三人敲响大门,却是一个老者开了门。

老者头发雪白,看上去八九十岁的模样,卫韫恭恭敬敬说了来意,又给了老人银子,老人看了银子一眼,摇了摇头道:“你们进来吧,帮忙做顿饭就好。”

三人连连道谢,进了茅屋之中。

老人身形佝偻,卫韫去房中做饭,楚瑜安置了顾楚生,同老人坐着聊天。

房屋不大,老人的声音清晰传到厨房中来。

“我姓李,叫李谋,以前是元城郊外种地。我有三个儿子,八个孙子,还有重孙,年纪大了,记不太清了。”

“那他们人呢?”楚瑜好奇,老年人轻叹了口气,没有说话。顾楚生皱起眉头:“莫不是他们遗弃了您?本……我去找他们,一定要按律处置!”

“抛弃?”李谋愣了愣,随后赶紧摆手道:“不不,我不是被抛弃的,我是自愿出来的。”

“我活得太长了,”李谋叹了口气:“我八个孙子,五个充军,说是要给我们留后,重孙也都去了,家里就剩些女眷和老人。我儿子也已经六十多了,没什么力气了。我在家做什么啊?税赋重,天天打仗,家里还字都吃不饱,给我一个老年人吃的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