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节帅幕府(第2/2页)
这个框架,还真就空有一堆中二的唐代官名罢了。
不过高一功也同白旺又解释了一点,说道:“大元帅当初是给来亨留下便宜行事之权,我们空造这些官名,倒不是贪图什么排场,而是为了能用这些官名收买安抚大别山和桐柏山的山寨寨主们。”
这也是方以仁所出的主意,大别山和桐柏山的情况和河南的伏牛、熊耳两山不大一样。虽然都是寨兵割据的山区,但是整体而言,河南山寨大多是绿林土寇组成,湖广山寨则以乡绅团练为主。
这些乡绅团练对闯军敌意很强,实力也很强劲,而且对朝廷颇为效忠,很难分化离合。当初在河南拉一寨、打一寨的办法,在湖广就不太行得通了。
所以方以仁才提议,空造一大堆官名出来,加强一下随州方面拉拢大别山、桐柏山寨主们的筹码。即便那些乡绅们不为所动,他们底下总有些家丁奴仆会感兴趣吧。
发给寨主、寨兵的官衔,主要就是游奕使和招讨使两种。
基本的规矩就是只要能够带兵来投的,不管你是带两个人还是带一个人,统统都发给某某游奕使名义,而手底下的寨兵超过五十人的话,就升级为某某招讨使,这个某某一般就以附近的山寨或村民名字命名。
总之到现在,李来亨已经差不多发出去了招讨使名义十多人,游奕使名义上百人。虽然不能说靠这种发空头司令的办法控制大别山,但好歹也在乡绅团练里头制造了一些混乱。
白旺听罢高一功所说,对李来亨、方以仁这两人的奇思妙想、胆大妄为,也是叹为观止,哭笑不得道:“节帅真是好手腕,那是不是随州这边也要和启翁那样,再拉一些读书人入伙?”
李来亨听得大乐,笑道:“启翁是举人,举人都算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咯。咱们不奢求拉到举人秀才入伙,只要能识字、会算数就够了。咱们前标军的扫盲班现在也是加大力度在搞,说到底还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最可靠。”
那边方以仁则用白金骨折扇遮住自己下半边脸,说:“随州已算大州,应山亦是一大县,仅此一州一县治下之民,恐怕都将有十万之谱。府主所言自是有长远之理,但就眼前来说,缓不济急,确实需要征辟一些智谋之士入幕,才能巩固好随州。”
……
注③:“一时就食之地”:暂时解决生计或获取给养的地方,比喻次要或临时的据点。
注④:“平章”意指商量,处理。出自《隋书·何稠传》:“何稠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颜氏家训·风操》:“共平章百官秩禄。”(一起商量百官的俸禄。)
注⑤:“行军司马”北周起至隋唐,行军统帅幕府中设有行军司马一职。唐代在节度使下亦设立行军司马,主兵修甲,协理军务。
注⑥:“掌书记”全称是“节度掌书记”。最早东汉诸王、三公及大将军皆设有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郡有主记室史,主录计书,也称主记。
注⑦:“营田使”掌管屯田诸事宜,唐玄宗时始置,后多由节度使兼领。
注⑧:“游奕使”唐中期以后用兵,兵多地广者则置,主巡营、防遏事。
注⑨:“招讨使”置于唐贞元年间。后遇战时临时设置,常以大臣、将帅或节度使等地方军政长官兼任。宋不常置,掌镇压人民起义及招降讨叛,军中急事不及奏报,可便宜行事。辽北面边防官与金沿边诸路亦常设招讨司,长官为招讨使,掌统治沿边各族。元亦常于边陲地区置招讨司,长官为招讨使。明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招讨司,为土官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