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2/3页)
话落,两妖面面相觑,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
贫穷阻拦的不光是找老师,还是复习的进程。把话摊开说之后,宁宿才知道原来包括人参精之内的许多妖在复习的过程中还承受着相当重的经济压力。
“您经济也不宽裕吗?”
别的小妖缺钱,宁宿可以理解。许多小妖没有一个人类认可的身份,再加上意识缺乏,很难拿到一个很好的学历。
当下这个时代,一个基础的学历虽然并不能换来一个好工作,但想要一个稳定的全职工作,学历还是必不可少。
如此一来,小妖们想要在人类社会生活,干的只能是日结的零工工作——收银、送外卖、洗碗……
这些工作都是手停口停,但凡耽误几天,就不会有收入。
可人参精不同,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千年人参,随便一点儿根须拿出去就能卖很好的价格。
说到这里,人参精的表情有些苦涩。
“你别说了——我这东西拿出去卖,人家不认啊!”
人参精遭受的也是无妄之灾——
自从某时候起,人类的生产商开始给品质不错的人参配备证书。
证书上参的产地、品种、年岁一应俱全,此外还带有条形码可以扫,完全杜绝了来历不明的人参。
前些年,市场上人参良莠不齐,人参的商家给人参编号,其目的是为了打击盗版、规范市场。
可这做法完全是杜绝了人参精的财路。
它从哪里给自己搞个证书去啊?
遇到轴一点的客户,人参精非但卖不出自己的参须,甚至还会被举报,害得他不得不去警局走一趟。
了解到人参精的惨状,宁宿也不由得为它掬一把同情泪。
但穷归穷,问题还是要解决。宁宿想了想,只好折中出一个办法:“要不,我先找找人?”
万一不行,他可以付自己的钱,让其他小妖用障眼法进来听课。
到时候小妖们有什么问题,他可以帮忙询问老师。
等到考上了,有了工资再给老师还,也算是一个办法。
“那就再好不过了。”人参精松了一口气。
贫穷的人类随处可见,贫穷的妖则是更多了。宁宿虽然在不久之前靠着卖歌有所进账,但到底不敢大手大脚。
毕竟,除了考试之外,他还有别的开销。
哪怕在众妖眼中很有优势的他,也不敢说自己一定能上岸。
由于预算有限制,宁宿寻找公考老师的道路就艰辛了起来——无他,完全是今年考公的行情实在是太好了。
先不说人类的大学和硕士研究生扩招,每年固定有大批毕业生走上考公的道路。
就连近几年某些因为行业结构性调整而失业的大厂员工也将考公作为了其选项之一。
米糕与宁宿一起在网上找来找去,到了此时也不得不嘀咕:“这是在干嘛啊?考公有这么好吗?”
“人类需要这么卷吗?”
它们小妖奔妖局是有上千年的铁饭碗可以端,人类呢?
而且,据它了解,人类公务员的工作算不上轻松,也没有那么多钱拿。
宁宿又关掉了一个介绍公考培训老师的帖子,随口道:“可能是因为别的岗位更差吧。”
人类年轻人的选择,总是有限的。
“当然,这也和性格有关。”宁宿加了一句。
在一部分人追求体制、平稳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对此不闻不问。
但现实中,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其实是少数,更多的,是没有了别的选择,不得不走上这条路的人。
每当社会上其他岗位减少,这群人就会来到公考赛道上卷起来。
“唉。”米糕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些都不行。”关于人类的观察只是插曲,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宁宿在网上寻找公考老师的打算彻底宣告失败。
好老师早就被公考机构预定,稍微差一点儿的,也收费很高。
宁宿想找一个能够一对一授课的老师,每节课的价格叫到了快千元。
这当然不行了,小妖们的问题显然不是一节课可以解决的,要想切实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恐怕得一直上课上到考试前才行。
“那怎么办?”米糕将自己脑袋撑在沙发上,打了个哈欠。
自从发现自己看不懂公考题之后,米糕的复习热情的就愈发降低了,这两日借着陪宁宿找老师的理由,干脆摆烂,连书都不看。
昨晚上还背着宁宿,偷偷打了游戏,此时一边陪宁宿,一边打瞌睡。
“再找找看吧。”没有试过所有的可能,宁宿不愿意这么简单就放弃。
“好。”米糕打了个哈欠,又将脑袋垂下来了。
在网上翻找信息的宁宿忽然愣了一秒,蓦地想到:不对啊,找人这件事,明明不应该是他的长处才对。
想到这里,他默默地将目光移向米糕。
“干、干什么?”刚起飞的一点儿瞌睡虫,顿时消失不见。
时值深秋,十月初的阳光还保存着一丝暖意。在阳光正好的咖啡馆,苏若宁伸了个懒腰打哈欠。
离她不远处,是店家养的小鹦鹉。
在不久之前,这鹦鹉因为在客人的逗弄下脱口而出了行测数量关系中的公式而被上传到网上,顿时成为了A市小有名气的网红鸟。
因为这网红鸟的存在,咖啡馆的生意比平日里更好了,就连周内也有了不错的客流量。
“据说是因为这里风水好,这些考生们都是来复习的。”
苏若宁约的友人说道。
或许是察觉到了客人的来意,咖啡馆老板也很会做生意——直接将店内的中庭隔开,用绿植作为遮挡,将一部分区域划成是自习区。
除此之外,老板还增加了一些办公小用品在店里卖,将客人的需求考虑得明明白白。
“怎么样,有没有一种怀念的感觉?”友人笑道。
不怪苏若宁被调侃,而是因为苏若宁就是公考培训发家的。
说起来,苏若宁也是相当有本事的人,早在当年大学毕业,同学们都还冲着外企去,以拿到外企的offer为荣耀时,苏若宁就默默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
起初,她是自己选择考公。在备考公务员的过程中,她发现当下市场的空缺——
考公只有辅导教材,而没有专门的机构。
除此之外,这些辅导教材本身也没有更详细的讲解,大多数是把各地历年的真题罗列在上面。
连参考答案正确与否都不确定。
这怎么行?
苏若宁在考公时就直皱眉,但碍于当时要考试,只好自己花时间搜集资料。
那个时候经济发展正好,源源不断的新企业被开立,工作岗位也是一年多过一年,与她一起考公的人并不多。
因此,凭借着自己超乎寻常的搜集信息的能力,苏若宁只准备了一个多月,就成功考到了岗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