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十二章(第5/6页)

这个结局让整个希腊世界大为震惊。“在希腊人眼里,这是战争中最意想不到的事情”(4.40),因为没有人相信,斯巴达人竟然会投降。雅典人在皮洛斯要塞派驻了卫戍部队,纳夫帕克托斯的美塞尼亚人派去了一支部队,以它为基地袭掠斯巴达的岛屿,黑劳士也开始从斯巴达叛逃。雅典人还威胁若斯巴达人再次入侵阿提卡,他们就杀死人质。斯巴达人目瞪口呆,派了多个使团去谈判,希望讨回皮洛斯和战俘,但都没有成功。

雅典人向大英雄克里昂表达了感激(德摩斯梯尼似乎留在了皮洛斯,以确保它的安全)。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授予克里昂最高荣誉:由国家出钱请他在圣火会堂用餐,就好像他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冠军一样,并在剧场为他保留前排座位。大约两个月之后,公民大会做了新的评估,提高了向各盟邦征收的贡金数量。大多数学者正确地判断这是克里昂促成的,这体现了他对各盟邦的严厉态度,以及他在当时主宰着雅典政治。从前425年仲夏开始,至少到前424年春季(克里昂在那时当选为将军),克里昂在雅典拥有主导地位,只要是他支持的议案,一般都会在公民大会顺利通过,不会受到任何挑战。

对盟邦贡金的新评估是为了征收更多资金,以便把战争打下去,这次收到的总金额似乎是1460塔兰同,相当于上一次总金额的三倍多。新的法令要求严格而高效地征收贡金,一些很久没纳贡的地区和一些从未纳贡的地区,比如米洛斯岛,如今都需要纳贡。皮洛斯和斯法克特里亚岛事件使雅典的威望飙升,而斯巴达的威望大大受损。在此之前,上述旨在增加雅典收入的措施都难以实施,也过于危险,现在却可以落实了。这些措施体现了克里昂的决心:恢复雅典帝国的霸业,紧紧掌控臣属和附庸国,尽可能多地榨取财政收入。雅典人急需金钱,而克里昂的伟大胜利使他们有底气去向臣属城邦索要金钱。

在同一个夏季,尼基阿斯和另外两位不知名的将军发动了一场战役,古代作家没有解释他们这个举动的目的。他们以80艘战船、2000名雅典重步兵、200名骑兵和一些盟军士兵入侵了科林斯领土。这支部队在索利吉亚村(距科林斯六七英里)附近登陆,但已有奸细向科林斯人通风报信。科林斯重步兵攻击了雅典人,但被击败,损失了212人,雅典人只伤亡50人。雅典人建立了胜利纪念碑,但无法扩大战果,因为原先留在科林斯城内的年纪较大的人冲出来援助己方败北的部队。尼基阿斯以为这些人是伯罗奔尼撒的增援部队,于是迅速撤回自己的船上。

随后,雅典人驶向科林斯的城镇克隆米昂,蹂躏了其领土,但没有尝试攻打城镇本身。次日,雅典人在埃皮达鲁斯停留,然后前往迈萨纳(埃皮达鲁斯和特洛伊曾之间的一座半岛)。尼基阿斯在迈萨纳半岛的狭窄咽喉处建造了壁垒,在那里留下一支驻军,这支驻军后来袭掠了特洛伊曾、哈雷斯和埃皮达鲁斯的领土,这三座城镇都在其攻击范围之内。这可能就是整个远征的目标。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东海岸建立一座要塞的想法,可能受到了西岸的皮洛斯胜利的影响。从迈萨纳发动袭掠或许可以迫使特洛伊曾和哈雷斯等城镇转投雅典阵营。雅典人或许还能威慑或占领埃皮达鲁斯,然后把阿尔戈斯拉拢过来。在皮洛斯—斯法克特里亚岛大捷之后春风得意的日子里,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雅典人在西部依旧很活跃。索福克勒斯和欧律墨冬率领舰队从皮洛斯赶往克基拉岛,伊斯通山上的寡头派仍然在骚扰城内的亲雅典民主派。索福克勒斯和欧律墨冬舰队的抵达扭转了局势。在盟军的支持下,雅典人攻克了伊斯通山地要塞,迫使寡头派投降,但条件是他们只向雅典人投降,并且要在雅典接受审判。战俘被关押到附近的一座岛上,以便保护他们,但克基拉民主派想要杀掉这些战俘。他们诱骗寡头派逃跑,雅典人宣布休战协定已经被破坏,于是将战俘交给了杀气腾腾的克基拉民主派。不少战俘被极其残忍地处死,其他人自杀,他们的妻女则被奴役。索福克勒斯和欧律墨冬放任这些可怕暴行的发生。“就这样,山上的克基拉人被民主派消灭了,持续了许久的党争以这种方式结束,至少从战争的角度讲是这样,因为再也没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寡头派了。”(4.48.5)

作战季节行将结束,雅典的盟邦在希腊西北部赢得了又一场胜利。纳夫帕克托斯的驻军和阿卡纳尼亚人以欺骗手段占领了阿纳克托里翁(希腊的围城战往往以欺骗手段取胜),随后阿卡纳尼亚人将科林斯人逐出阿纳克托里翁,将这座城市转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对科林斯人来说,失去阿纳克托里翁是一个沉重打击,因为它让他们原本就逐渐暗淡的威望在这样一个重要地区愈加受损。

在整个战争期间,双方都在努力获取“蛮族”国家的帮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波斯。阿里斯托芬于前425年创作的《阿卡奈人》中提到一个令人捧腹的场景:波斯国王派来的一名使臣——“国王之眼”——出现在雅典的舞台上,这表明雅典人在与波斯联系,或许早在战争初期就已经相互联络了。斯巴达人也在拉拢波斯人。前430年,斯巴达派往波斯宫廷的一个使团被雅典人截获。前425/前424年冬季,雅典人抓获了另一名使者,此人携带着波斯国王给斯巴达的回信。“国王陛下不清楚斯巴达人的诉求是什么。尽管有许多使者抵达,他们传达的信息却不尽相同。如果他们想明确表达意见,应当派人与波斯信使一同觐见国王。”(4.50.2)斯巴达人的含糊不清或许是由于波斯要支持斯巴达的话,提出的价码至少是吞并亚洲的希腊城邦,而斯巴达人打着“为希腊人自由而战”的旗号,因此在道义上不能将亚洲的希腊人拱手交给波斯。雅典人将抓获的信使连同自己的使者一起送到波斯国王那里,希望从这局势中获利。但当他们抵达以弗所时却得知,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国王已经驾崩。他们判断此时与波斯谈判不是个很好的时机。雅典和斯巴达双方都没有理由相信自己可以得到波斯的帮助。

前425年的事件彻底改变了战争进程。僵局被打破了,雅典人在各地都占了上风。对各臣属城邦征收的新一笔贡金缓解了他们的财政困难。在缴获敌人舰队之后,他们解除了敌人在海上的威胁,消除了雅典帝国海洋部分发生叛乱的可能性。西北部的敌人几乎已经完全肃清。近期没有波斯干预战争的直接危险,而雅典在西西里岛的军事行动保证了西方的希腊人没有办法去援助他们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多利亚亲戚。最后,在斯法克特里亚岛抓获的俘虏被安全地关押在雅典,作为人质,保证斯巴达人不敢入侵阿提卡。雅典人有理由感到满意,他们也急于扩大战果以获得全面胜利。现在的问题是下一步应该如何进行,而答案取决于他们希冀的究竟是怎样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