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这很可能是一次决定性会议”(第3/9页)
“如果这确实反映了苏联政府的立场……”W.艾夫里尔·哈里曼大使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写道,“它的拒绝是基于无情的政治因素——而不是基于否认抵抗运动的存在,或是作战行动困难。”尽管遭到了拒绝,罗斯福和丘吉尔仍然继续呼吁为华沙提供援助。然而斯大林立场坚定,发电报给二人说:
有关发动了华沙冒险行动的一撮意图夺权的犯罪分子的真相,迟早将大白于世。这些异己分子,利用华沙人民的轻信,将实际上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暴露于德国的枪炮、坦克和飞机之下。尽管如此,最近不得不应对德国新反扑的苏联军队仍然在竭尽所能地击退希特勒的进攻,并在华沙附近发动大规模的新攻势。我可以向你们保证,红军将不遗余力地粉碎华沙的德军,并且为波兰人解放该城。对反纳粹的波兰人而言,这将是最好的,真正行之有效的援助。
即使红军真的没有能力解放华沙——这一点极为可疑——斯大林将这场起义说成“冒险主义行动”的拙劣企图仍旧表明,他期望德军彻底摧毁人民军。消灭这些波兰人之后,共产党人控制的卢布林政府要接管战后波兰就容易多了。
1944年10月2日,在六十三天的英勇抵抗之后,博尔将军最终投降了。在这场起义中,约有一万五千名人民军战士阵亡,另有二十万波兰人民与他们一起战死,整个华沙几成废墟。一周之后,丘吉尔抵达莫斯科,试图为苏联在东欧、南欧扩张所引起的新问题,寻求令人满意的解决之道。伦敦的波兰人仍旧在强烈指控斯大林对华沙的背叛,因此,丘吉尔担心他们会扰乱三巨头之间关系的运作。此时,米科瓦伊奇克已懊恼地飞回伦敦。丘吉尔发电报给他,坚持要他带一个代表团再来莫斯科,与卢布林的波兰人继续磋商。
尽管非常不情愿,米科瓦伊奇克和一队伦敦的波兰人还是在几日后抵达了莫斯科。然而,他们只是受到了又一次打击。在10月14日的一次会议上,莫洛托夫泄露,罗斯福早在德黑兰便已接受了以寇松线作为边界。米科瓦伊奇克不可置信地转向丘吉尔与哈里曼,希望得到他们的否认。然而他们尴尬的沉默足以说明一切。伦敦的波兰人使出他们最擅长的手段——激烈地抗议。而丘吉尔只是同样激烈地回应道,他们的愚顽将会“毁掉欧洲的和平”,并且触发与俄国的战争,将有两千五百万人因此而丧生。“你们在为什么而战?”他吼道,“为了被镇压的权利?”
米科瓦伊奇克愤愤不平地要求跳伞到波兰,加入地下工作者的队伍,“我宁愿为了祖国的独立而战死,也不愿将来当着你们英国大使的面被俄国人绞死!”
虽然一时怒火难抑,但米科瓦伊奇克很快就意识到,必须做出妥协。回到伦敦之后,他敦促流亡政府与莫斯科达成一项新协议。不出所料,他们拒绝背离《大西洋宪章》;同样不出所料,丘吉尔随后对米科瓦伊奇克说:“如果1月份你听从了我们的忠告,接受寇松线,如今就不会有卢布林那些讨厌的波兰人!”丘吉尔威胁要对伦敦的波兰人“撒手不管”,因为他们过分顽固。米科瓦伊奇克深受刺激,问道:“在联合国的这么多国家里,为什么只有波兰要承受领土的牺牲,而且如此迅速?”
“好吧,那么,”丘吉尔讽刺地答道,“就让卢布林的波兰人继续掌管波兰的事务,因为你并不想从他们手里接管。那些卖国的波兰人,那些肮脏龌龊的畜生,将会成为你国家的领袖!”伦敦的波兰人控制战后波兰的唯一途径,他说,就是马上就寇松线达成妥协。若能如此,他们便将获得英美两国的支持,“除非今明两天你给我一个答复,否则,我将认为一切都已了结。如果波兰政府不能做出任何决定,那它实际上就并不存在。”
“倘若没有任何适当的保证,我无法说服我的同僚们接受如此苛刻的条件。”米科瓦伊奇克回答。
“我受够了!”丘吉尔喊道,“你只能在一件事上讨价还价——寇松线。”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的、极大的困难,”米科瓦伊奇克指出,“毕竟,这关系到让五六百万波兰人迁徙到那些波兰的新地区去,同时,还要让七百万德国人从那里搬走。”
“你回伦敦是干什么来了?”丘吉尔像个狂怒的小男孩一样跺着脚,又发出几个威胁,然后突然问道,“你是否准备明天晚上动身去莫斯科?”
“不,我不能去。”
“后天呢?”
米科瓦伊奇克认为,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取得流亡政府的同意,做出新的妥协。
丘吉尔甩开一切拘束,狂乱地挥动着双臂,大叫道:“如果你持否定态度,那就勇敢地说出来!我将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反对你。你已经白白地浪费了整整两周时间,无休止地争论,却毫无所获。这将导致什么结果?今天,我最后一次告诉你。过了今晚,我将不再和你谈话!”
米科瓦伊奇克将这一切报告给他的内阁,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他们拒绝仓促做出决定。左右为难的米科瓦伊奇克递上了辞呈。
正是在这一争论、怀疑与密谋的背景之下,2月1日早晨,斯退丁纽斯和艾登在“天狼星”号上商讨起了波兰问题。斯退丁纽斯认为,承认共产党人控制的卢布林民族解放委员会为波兰政府,会在美国引起极大愤恨。艾登表示赞同:英国人也不能承认卢布林。对他来说,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在波兰成立一个新的临时政府,并保证一旦条件允许,便立即进行自由选举”。会谈结束之后,艾登在日记中写道,他们已就“一切主要问题达成了共识”,他已尽力“向斯退丁纽斯强调,这次轮到他们(美国人)来挑起担子了。我们本应全力支持他们,但是现在需要换手。我们双方都必须竭尽全力”。
当联合参谋部下午开会讨论西线战事之时,外交官之间的和谐却被军人之间的新摩擦取而代之了。马歇尔要求举行秘密会议,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加开诚布公地讨论。会议秘书们离开房间之后,马歇尔竭力劝说大家接受艾森豪威尔的进攻计划,不要再多加异议。布鲁克断然拒绝了,仅仅同意会“注意一下”。
这是马歇尔为数不多的勃然大怒的时刻。当与会者震惊于其激烈的态度时,他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蒙哥马利的看法——他假设英国持反对意见都是蒙哥马利在背后捣鬼。同时,马歇尔宣称如果艾森豪威尔的计划没有被接受,那么将建议他辞去盟军最高统帅的职务。除此之外,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