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12 “我为上帝的事业而战”(第2/5页)

在这一整套神秘论的后面,是一项现实的规划,它满足了几乎所有阶级的渴望。希特勒许诺,要废除“声名狼藉的”《凡尔赛和约》,为德国赢回荣誉;重建德国武装力量和帝国空军部队;把国家从破坏性的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把德国的疆界扩展到亚洲;以及像消灭犹太人那样消灭布尔什维主义以及所有“不受欢迎”分子。

希特勒并不是从真空里冒出来的;他的肆意妄为与几个世纪来无情的迫害活动一脉相承;从十字军东征的时代开始,到中世纪的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再到俾斯麦和威廉二世的第二帝国,每当德国种族优越的信念占了上风时,这种迫害活动便猖獗起来。此外,希特勒也是嗜血成性的预言家们合理的继承人。和他们一样,他精力充沛,残忍无情,心中总是萦绕着世界末日的景象,并且完全相信自己的绝对可靠性。他烟酒不沾,是个素食主义者;他生活简朴,简直像个苦行僧;他超越了一切个人腐化行为。他有一个情妇,但却让她远离公众视线,这样他便能够以不迷恋女色的纯洁形象出现。他的目标同样也被看得高于一切;他的使命值得做出任何牺牲,甚至牺牲几百万人的生命。每一位古代的先知都认为,自己必须摧毁一股腐化堕落的巨大力量。对希特勒来说,那就是犹太人——一个古老的目标——消灭犹太人只不过是一次必需的净化,这将给世界带来最终的光荣。“(犹太人)沿着他们那罪恶的道路走下去,直到另一个力量起来反对他,并在激烈的斗争中把这个天堂的入侵者打回路西法那里去。”

正是这种承袭而来的天谴的幻象促使希特勒屠杀了数百万犹太人。(1)他毫无负疚之感。“我相信,我的所作所为与至高无上的造物主的意志相符合,”他说,“通过反对犹太人的自卫斗争,我为上帝的事业而战。”

1945年3月,失败的阴影促使希特勒加速实行消灭犹太人的计划。他命令把集中营里余下的犹太人全部杀死,以免日后被俄国人及其盟国解放。

克尔斯滕博士,希姆莱的按摩医生,恳求希姆莱撤销这道指示。“这是元首的直接命令。”希姆莱回答道,“我必须保证其得到逐字逐句地执行。”整整一周,两人之间一直在进行激烈的辩论。希姆莱主张“集中营里的罪犯不应心满意足地以征服者的胜利姿态逃脱灭亡的命运”。但是,不屈不挠的克尔斯滕不肯让步,一再督促希姆莱,结果,不堪折磨的党卫军全国领袖亲自给他写下了承诺。保证不炸毁集中营,不再杀害一个犹太人;所有的俘虏都将留在他们的营地里,并被“秩序井然”地移交给盟国。

起草完这份引人注目的文件之后,他又透过夹鼻眼镜仔细看了一遍。最后,他缓慢地用他那做作的字体签上了名字:“海因里希·希姆莱,党卫军全国领袖”。

克尔斯滕得意扬扬地拿起同一支笔,一时冲动地在文件上写道:“以人类的名义,菲利克斯·克尔斯滕”。

克尔斯滕的这一成就很有价值,不过,这毕竟只是一个私下的契约。而且,尽管希姆莱鲁莽地表示了妥协,但是,并不能保证他一定会恪守诺言。

讽刺的是,就在与克尔斯滕争辩的同时,希姆莱又在奥地利与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主席卡尔·J.布克哈特博士召开了秘密会议。会议的议题将明显改善监狱和集中营里的条件,而希姆莱想以此换取的是全世界的善意。此外,希姆莱派出的代理人是卡尔滕布鲁纳博士。像瓦尔特·施伦堡这样的敌对者会认为,很难相信他竟然可以参与这样一场人道主义的谈判。(2)

布克哈特博士想说服卡尔滕布鲁纳带红十字会的人参观集中营,给犯人们带去一点宽慰。十年前,他曾试图从卡尔滕布鲁纳的前任,臭名远扬的莱因哈特·海德里希那里得到同样的让步,可是,已成为盖世太保残暴行径的象征的海德里希,却通过为纳粹政策辩护而回避了布克哈特博士的请求。

他说:集中营里塞满了罪犯、间谍和危险的宣传分子。“您不应该忘记我们正在战斗,元首正在同全世界的敌人进行战斗,”他说,“这不只是要使德国安然无恙的问题,而且,把世界从文化和道德的沦丧中解救出来是我们的责任。像您这样的人是不会明白这样的事情的。”接着,海德里希像个密谋者一样低声说道:“在国外,他们认为我们是最该死的畜生,对不对?对于某一个人来说,很难圆满完成这件事。但是,我们应该像石头一样硬起心肠,否则的话,元首的事业就会中途夭折。总有一天,他们都将感谢我们担负起了这些责任。”

布克哈特博士从海德里希的继承人那里得到的不仅仅是口头承诺。出人意料的是,卡尔滕布鲁纳同意尽快把食品包裹发给战俘,甚至还同意让红十字会的观察员们在战俘营里住下来,直到战争结束。受到卡尔滕布鲁纳的“通情达理的态度”的鼓舞,布克哈特博士又把如何对待平民俘虏的问题摆了出来。卡尔滕布鲁纳做了同样的让步。“事实上,”他说,“你们甚至可以向犹太人集中营派遣常驻观察员。”

接下来的几天里,希姆莱甚至做出了更为人道的让步。克尔斯滕说服了他,撤销希特勒关于摧毁海牙和须德海大坝的命令,并且起草一个命令,禁止虐待犹太人。事实上,到了3月17日,希姆莱已经变得非常温顺,于是,克尔斯滕要求他秘密会见世界犹太人大会的施托希。

希姆莱猛吸了一口气。“我绝不能接见任何一个犹太人!”他叫道,“要是被元首听说了,他会当场叫人把我枪毙!”但是,他已经做出了太多的让步,而且克尔斯滕还有一份希姆莱签了字的副本,在这份副本里,希姆莱许下了违抗元首的诺言。终于,希姆莱用微弱的声音表示了同意。

希特勒对他身边的这一系列阴谋心知肚明——其中有几个也许还是由他本人促成的。譬如,他知道里宾特洛甫在瑞典进行的谈判,也知道沃尔夫在意大利进行的谈判。他甚至知道希姆莱正在跟犹太人浪费时间。但是,希特勒允许这些人继续谈判,就好像这些谈判是以他的名义进行的。如果一个谈判失败了,他就假装对此全然不知;如果成功了,他就坐享其成。

不过,毫无疑问,他知道,他最有能力的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一直强烈反对他提出的“焦土”政策。在3月8日的一份备忘录上,施佩尔本人再次大胆地批评了这一想法。

毋庸置疑,四到八个星期内,德国经济便将彻底崩溃……在此之后,即便从军事角度而言,战争也无法继续下去了……我们必须尽全力保护我国人民的生命,哪怕是在最原始的层次……在战争的现阶段,我们没有任何权利进行那些可能会影响我国人民生存的破坏活动。如果我们的敌人想摧毁这个作战无比英勇的民族的话,那么,他们将会在历史上永远背负可耻的骂名。我们的责任是,使这个民族有一切的可能,在遥远的将来得到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