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三章 “这是一场中国式的葬礼”(第5/11页)

杜鲁门信心十足地宣称:“联合国军的力量正在日渐增强,目前他们与敌对部队相比远远处于优势。朝鲜共产党人有效的抵抗力量不久必将告终。……”

威克岛会谈一结束,麦克阿瑟就命令“联合国军”加快向中朝边境的进攻速度。

3 志愿军的抵达

金日成迎向彭德怀,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志愿军来得及时,中国人民是真正的朋友。”

1950年10月19日,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这天,夜幕刚刚降临,在中朝边境鸭绿江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渡口上,志愿军部队正在紧张有序地渡江。听不到战马的嘶鸣声,看不见明亮的车灯,只听见“呜呜”的汽车马达声和缓缓流淌的江水声。

在大军跨过鸭绿江之前,在安东的江桥上,一辆军用绿色的苏式吉普嘎斯-69急速地行驶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正端坐在车内。吉普车很快驶过江桥,直奔朝鲜边境城市新义州。

当吉普车抵达新义州江桥的桥头处,两名朝鲜人民军军官迎了上来。在人民军军官的引导下,彭德怀与朝鲜外务相朴宪永会合。

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后,第40军奔向球场、德川、宁远;第39军主力奔向龟城、泰川;第42军奔向社仓里、五老里;第38军奔向江界。

按照原定计划,志愿军准备控制龟城、泰川、球场、德川、宁远、五老里为基本防御阵地而以小部队向南延伸。以积极防御,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以反击、袭击、伏击来歼灭与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踏上朝鲜国土,指战员们亲眼看到美丽的朝鲜山河遭到美国侵略者的残酷破坏。到处都是瓦砾废墟,微风一吹,残垣断壁中便卷起一阵烟火,迎面扑来刺鼻的焦煳味。深受战火灾难的朝鲜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面对这种惨不忍睹的情景,他们对美国侵略者无比痛恨,对朝鲜人民无限同情,更增添了对保卫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高度责任感。

10月20日拂晓,新义州地区天色阴暗,雪花纷飞。

彭德怀在朴宪永的陪同下,乘车驶抵水丰发电站,等待与金日成联系会谈地点。在发电站的一间小屋里,彭德怀紧锁眉头,踱着步子沉思着……

志愿军入朝以前,中央军委、毛泽东曾确定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的方针。毛泽东在1950年10月2日就志愿军入朝参战后的战略方针问题给斯大林的电报中指出:“一面和敢于进攻三八线以北的敌人作战,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歼灭小股敌人,弄清各方面情况;一面等候苏联武器到达,并将我军装备起来,然后配合朝鲜同志举行反攻,歼灭美国侵略军。”

毛泽东又于10月14日致电在苏联访问的周恩来,指出:“我已告彭在他到德川研究情况后,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阵线。如敌来攻则在阵地前面分割歼灭之,如平壤美军元山伪军两路来攻则打孤立较薄之一路。”“在我军装备训练完毕,空中和地上均对敌军具有压倒的优势条件之后,再去攻击平壤、元山等处,即在六个月以后再谈攻击问题。”

朝鲜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志愿军入朝时,朝鲜局势已发生急剧变化。随着朝鲜人民军的抵抗逐渐减弱,“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在海、空军的支援下,大举向北推进,直逼中朝边境。这时,朝鲜人民军的主力部队大部被割断在朝鲜南部,部分部队已撤到三八线以北,由于腹背受敌,人民军部分部队被分割、包围;部分部队已失去联系。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被迫组织党政机关和部队向新义州、江界方向进行转移,并将临时首都迁到了江界。

10月17日,麦克阿瑟改变了原定东西两线部队在平壤—元山一线会合的计划,并且取消了在定州—宁远—咸兴限制线以北地区禁止使用非朝鲜军队的规定,命令各部队分路继续北进,将战线推进到中朝边境。

10月19日,美军骑兵第1师、第24师和南朝鲜军第1师进占平壤。10月20日,美军第10军之陆战第1师、步兵第7师分由仁川、釜山船运至元山港海域,准备登陆。南朝鲜军第1军团首都师由咸兴、兴南北进,占领北青、新兴。同日,美空降第187团在肃川、顺川地区空降。至20日,西线南朝鲜军第2军团距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只有90~130公里;东线南朝鲜军第1军团首都师已经进到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

此时,志愿军仅有5个师渡过鸭绿江进到新义州以东和朔州、满浦以南地区,距离预定防御地区还有120~270公里,已不可能先敌到达预定防御地区了。

但是,志愿军入朝时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佯动和伪装措施。志愿军调动、集结、训练等临战准备活动严守秘密,入朝时进行严密的伪装,利用黄昏和夜晚分路过江。在开进过程中夜间行军,拂晓前露营,天亮后严密伪装,隐蔽防空,避免与敌过早接触,较好地隐蔽了自己的行动和企图。在政治外交方面,中国政府多次发出严正警告,并公开地大张旗鼓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谴责美国侵略者、声援朝鲜人民的活动。美国当局认为这是“虚张声势”。由于“联合国军”尚未发现志愿军入朝,气焰仍然十分嚣张,毫无顾忌地分兵冒进,中路南朝鲜军第2军团3个师态势突出,东西两线部队之间敞开的缺口越来越大。这给志愿军在运动中各个歼敌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根据新的情况,必须改变原定计划,采取在运动中各个歼敌的方针。”想到这里,彭德怀舒展了眉头。

当日中午,一份急电传向志愿军各军:“目前美伪军北犯中,所遭到人民军的抵抗甚弱,仍无顾忌的分途北进中。据此,敌在未发觉我军行动前,将仍会有向北冒进,因而使我军以运动战方式,歼灭敌人之机会,是充分可能的。你们应该极力争取与造成运动歼灭的良机,以求得开始即打几个好仗,将敌气焰打下去。”

下午,彭德怀得到金日成指挥部通知,在柴军武的陪同下,前往昌城郡大榆洞附近的大洞与金日成会谈。

大洞是一个小村庄,位于昌城东仓、北镇之间。金日成指挥部就设在村庄的一座简陋的小房屋中。金日成迎向彭德怀,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志愿军来得及时,中国人民是真正的朋友。我代表朝鲜党、政府和全体人民感谢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对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并热烈欢迎您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前来协助朝鲜人民军作战。”

彭德怀向金日成介绍,第一批入朝参战部队共4个军12个步兵师和3个炮兵师,约26万人,如有必要还有第二批、第三批部队入朝参战,并介绍了志愿军作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