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汉城面临第二次危机”(第5/6页)
5月19日,李奇微飞往朝鲜,在第10军指挥所会见了范佛里特、阿尔蒙德和第9军军长霍格。
李奇微与几位指挥官研究了下一步作战方案。他们决定第8集团军应于5月20日发起进攻。第10军应制止敌人在其右翼达成突破,并协同第9军右翼部队发起进攻,第9军右翼由第10军负责保障;第9军应进攻并夺占春川盆地以西的高地;第1军应沿汉城—铁原轴线发起进攻,并负责保障第9军的左(西)翼。第8集团军司令应密切注意这次进攻的进展情况。
第二天下午,“联合国军”发起了反攻。这次进攻的规模不大,没有给中朝军队造成多大威胁。
这时,中朝军队在一个月内已连续进行了两次作战,部队相当疲劳,且粮弹将尽。5月21日,彭德怀发出了结束第五次战役的指示:
一、第五次战役经东西两线出击,取得了歼敌4万人的胜利,破坏了敌企图登陆夹击我军之阴谋,同时锻炼了我新入朝部队的作战经验,争取了准备时间。二、目前由于我运输困难,西线美军又已东援,使我继续进攻增加困难。为此,第五次战役即告结束。三、为争取主力集结休整,总结经验,决将各兵团主力转移至渭川里、朔宁、文惠里、山阳里、元通里之线以北。各兵团留一个师至一个军的兵力,从现地采取机动防御,节节阻击,杀伤敌人。
位于华川以南的马迹山北侧的山坡上,第60军军长韦杰和政委袁子钦等军领导正围着地图,研究下一步作战行动。
第3兵团已接到转移命令,准备23日晚即开始向涟川、铁原、金化、华川一带转移。兵团决定留第60军从加平、春川(不含)开始布防,节节阻击敌人,掩护3兵团主力进至铁原、金化休整。
韦杰、袁子钦接到命令后,感到非常棘手。当时,第60军3个师中的第179、第181师分属第12、第15军指挥,无法在短时间内归建。但命令就是命令,必须执行。他们立即向所属各师发出迅速归建执行掩护任务的电令。
22日,美第7师在飞机的支援下向第60军第180师猛烈攻击,第538团、第539团并肩抗击敌人,伤亡很大,扼守通谷里以北393.1高地被敌占领,第539团防御分队全部牺牲。团长王至诚严令一营坚决反击,夺回阵地。一营三连一排迅速接近敌人,将占领阵地的敌人消灭,夺回阵地。
23日凌晨,范佛里特集中了4个军14个师1个旅的兵力,以摩托化步兵、坦克、炮兵组成的“特遣队”为先导并有大量的航空兵和远程炮兵支援,主要沿汉城至涟川、春川至华川、洪川至麟蹄公路两侧地区,多路实施反扑。
这时,第180师位于北汉江以南之汗谷、正屏山地区坚持阻敌作战,该师两翼暴露。
当日上午,第60军接到兵团的电报:
由于运输缺乏,现战地伤员尚未运走,12军5000伤员全部未运,15军除已运走者外现水泗洞附近尚有2000不能行动之伤员,60军亦有伤员千余人,为此决定各部暂不撤收,并于前沿构筑工事,阻击敌人,运走伤员后再行撤收。
韦杰、袁子钦等军领导一致认为,应立即按兵团首长指示执行,令第180师在北汉江以南坚守3至5天。
此时,第180师右邻部队已经联系不上,敌人已从该师右翼迂回突进十多公里,该师撤出阵地,正准备转移,突然接到了军部的命令。
“把主力撤过江北,江南只留少数部队掩护,以免陷于被动。”师参谋长王振邦建议。
“我们仍留在江南,势必三面受敌,而且背水作战是兵家的大忌呀!”副师长段龙章也担心地说。
“你们所说的问题,我也想到了,问题是这么多伤员还没有运完,上级要求暂不撤收。因此,没有上级新的指示,我无权改变就地掩护的命令。”师长郑其贵否定了两位师首长的建议。
就这样,第180师失去了摆脱危局的最好时机,并且越陷越深。
24日晚,第60军首长意识到第180师已处于危险境地,立即下令该师北渡。当夜,第180师利用夜暗偷渡过了北汉江,于天亮前全部到达春川西北之鸡冠山、驾德山、北培山地区,继阻击北犯敌人,此时接援部队未能到达。
26日,敌人已形成对第180师的包围,师长郑其贵命令各团开始突围。27日,第180师除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第539团团长和第538团参谋长等撤出及突围共4000余人外,损失7000余人。其中,突围牺牲2000人,被俘5000多人,部分人员吃野菜、野草中毒,还有部分人员失散。
随着中朝军队全线防御部署的完成,“联合国军”的追击行动已被阻止。整个战局已趋于稳定,“联合国军”被阻止在三八线附近之汶山、高浪浦里、三串里、铁原、杨口、明波里一线,敌我双方均转入防御,第五次战役遂告结束。
4 零敲牛皮糖战术
毛泽东说:“像我们湖南家乡卖牛皮糖,用铁锤一小块一小块地敲下来,一毛钱也卖,一分钱也卖,卖多少敲多少,‘零敲牛皮糖’。”
5月下旬的中南海,阳光明媚,春色满园。望着窗外的秀美风光,毛泽东又点燃了一支香烟,深深地吸一口。
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连续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战役。经过近8个月的浴血奋战,志愿军同人民军一起共歼敌23万余人,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南北附近地区,收复了朝鲜北半部领土,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5次战役的实践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没有海军、空军的支援配合和装备极为落后的情况下,是可以同现代化装备的美军进行作战的。但是由于敌我技术装备悬殊,特别是志愿军无空军掩护的情况下,在作战中出现了许多困难。志愿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难以大量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在作战中可以一次包围美军一个或几个师,但都难以达成歼灭任务,因为,美军全系摩托化装备,有大量的炮兵、坦克和航空兵,机动快,火力强。我军则主要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战,而且主要是在夜间,后方供应又受到很大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实施大的迂回包围,向敌深远的战役纵深发展突击,歼敌重兵集团,客观上是困难的。在发起战役进攻后,如不能在第一个夜晚基本上完成战役迂回任务,打乱敌人战役布势,而在战术上又未能完成分割包围敌人,则尔后战役的发展将十分困难。因为敌人可以利用其优越的技术装备条件迅速改变其不利态势:或迅速增援其被围部队,凭借其优势的炮兵火力在大量坦克、飞机掩护下进行突围;或将已被打开的缺口迅速堵塞;或收缩兵力形成新的防御。而这些,依志愿军当时的条件又难以制约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