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可上辈子就是这些没被自己看在眼里的兄弟, 硬生生的把自己逼到那一步,加上跟康熙父子关系的恶化,更是让自己被逼到被废的地步。
自己那些兄弟能够积攒到足够的实力跟自己争夺皇位,在胤礽看来康熙这个父皇负有非常大的责任。
要不是康熙把所有皇子像养蛊一样, 硬是把所有皇子逼得文武双全, 还放任他们领差事扩充势力,一般般助长了这些兄弟的野心, 最后搞出了一个九龙夺嫡的闹剧来!
如今重生了一次, 胤礽站在同样一个路口, 看着老大老三他们这些皇子被封了爵位, 一个个意气风发了起来, 胤礽的心理却已经变得十分平静了。
他如今的重心已经放在了海外基地的建设上,对于康熙这个父皇, 他心理已经没有了期待自然谈不上失望!
看着那些兄弟一个个野心逐渐膨胀起来, 胤礽这个时候也能够做到丝毫不着急了, 反正到最后收拾烂摊子的人,也不是自己。
看康熙这个皇阿玛那精力充沛的样子, 估计这辈子能够活得更长了, 这些兄弟争来争去,最后估计能够落到好的,也没有几个了!
上辈子让老四在自己身后捡了便宜, 这辈子康熙要是也活个八十几岁, 那前面年龄大的兄弟估计也没什么机会了。
争来争去最后落得一场空, 这样的结果胤礽还是非常期待的, 十分想看到了那个时候, 这些兄弟脸色的表情到底有多精彩?
白忙活了大半辈子, 居然什么都没有落到, 简直就跟白活了一样!只要一想到那个画面,胤礽如今看胤褆他们在自己面前挑衅得意的样子,都觉得顺眼了很多。
等老大他们忙活到了五六十岁,却仍然什么都没有争到,说不定要是他们寿命短的话,到死了也忙不出一个什么结果来,这样的画面实在是太美好了,换了一个心境以后,胤礽觉得这辈子过起来变得挺有意思起来了。
康熙在大封了前面那几个年纪大一些的儿子以后,对于各处的反应,他是看在眼里的。
总体来说,胤褆和胤祉两个人能够被封为郡王,那跟他们两个年龄比较大,这些年立下不少功劳有关。
至于从老四到老八他们几个儿子,康熙觉得他们还比较缺乏锻炼,给他们一个贝勒的爵位,已经算是自己大方了。
对于爵位,康熙可不是一个大方的主,这次大封了以后,以后每个儿子最终能够获得什么样的爵位,就跟他们的表现以及功劳来算了。
要是做的不合自己心意的,康熙可不打算让这些儿子光凭是自己儿子的身份,就能够白白得到一个比较高的爵位。
观察了一阵子那些儿子们的表现,其中康熙对太子胤礽最为满意。
毕竟大封了其他儿子以后,对太子的地位首先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
面对老大的挑衅,太子胤礽居然能够做到面不改色,笑着祝福老大。
凭着以往兄弟两个并不和睦,还经常针锋相对的情况来看,太子能够做到这样的程度,实在是非常有大清储君的风范和宽广胸襟了。
可以说胤礽的表现,好到超过了康熙的预想,让他感到非常惊喜!
面对皇阿玛对自己非常满意的态度,胤礽只能够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看来自己上一辈子就是对康熙这个皇阿玛太过重视了,这才被感情遮住了双眼,当局者迷不知道怎么样做,才是一个合格的大清皇太子?
如今心里没有了对康熙这个皇阿玛的期待,胤礽做起事情来,自然不会被感情所支配,遇到事情能够保持住理智了。
陶长安被封为诚郡王这个事情,其实在他预料之内。
毕竟原主在历史上,并没有做太多的事情,在康熙三十七年的大封当中,同样也是被封了郡王的。
换成陶长安自己来了以后,他还拿出了不少好东西给康熙,收了这么多好东西以后,康熙要是连一个郡王的爵位都舍不得给自己这个老三,那估计才是一件让人感到奇怪的事情了?
在被册封成为郡王以后,陶长安在宫里的一系列待遇提高了不少。
虽说在还是光头阿哥,没有被册封的时候,他们这些皇子在宫里享受的是按照亲王级别的待遇,平日里也没有被亏待过。
可是有了正式的爵位以后,享受起各式待遇来,那是好上加好,宫里对自己院子的关照都更加仔细了起来。
毕竟作为第一批被封爵,而且爵位跟老大胤褆一样,都是郡王,这就足以说明陶长安这个皇子在康熙这个皇上眼中的分量有多重了。
在舒服的享受这样顶级的待遇以后,陶长安才更加明白,怪不得那么多人沉迷于争权夺利当中啊,原来这权利这样的迷人啊。
不过上辈子作为国家屋里最强者,陶长安享受的待遇也是最高级别的。
被这么多人好好伺候着,他也只会享受这样的待遇,但却不会沉迷其中。
毕竟一个世界的权利,对他来说并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他以后可是会有无数次机会,可以在不同的世界当中好好的享受养老生活。
为了眼前这点权利,就放弃好好的养老生活,让自己陷入无止境的忙碌当中,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毕竟拥有权利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可不是为了拥有权利,就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为了争斗而争斗了。
看了一圈下来,除了老大性格还是那么耿直,不懂得动脑筋以外,太子和老三的表现都让康熙十分满意,觉得不愧是自己的儿子,就是能够这样的做到宠辱不惊,不被外物迷惑。
就是剩下到了老四他们,一个个表现得也不算差,尽管他们心里面可能有各种想法,但对自己这个皇阿玛的决定,还是能够做到遵从,管得住自己的嘴,不随便乱说话的。
看着这些一个个长大的儿子,还被自己培养得这么优秀,康熙内心里面充满了自豪!
看那些汉人还敢偷偷说他们满人不懂礼法,是野蛮之人出身吗?
自己的这些儿子,一个个可都是饱读诗书,各个都有一方面毕竟擅长的本事,可比那些家里尽是出纨绔子弟的汉人家庭厉害多了。
自豪的康熙可不知道,最让他自豪满意的太子和陶长安两个人,可不仅是优秀,心里对他这个皇阿玛也没有多少在意。
不得不说,在皇家当中,最珍贵的是感情,最无用的也是感情了。
能够不被感情迷惑的人,才能够更好的在宫里面混。
在大封了众位皇子以后,康熙有感于这两年宫里气氛低迷,想到祖母已经过世了,如今留在世上会担心自己的长辈,也就只有皇太后这个嫡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