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杨语桐回酒店时选择了打车, 天有些黑了,这地铁也给她留下了阴影。
第二天的行程还是去了几个她感兴趣的著名景点打卡,选择性的也乘坐了几站地铁,还好这次平安无事。
在中央公园她还看到了一黑一白的双胞胎, 双胞胎的父亲是位黑人, 母亲是位白人。
杨语桐觉得太神奇了, 她真有心想给拍下来, 可是她没敢, 看黑人父亲那壮硕的身材。
可比昨天在地铁上练拳的那个吓人多了, 她怕挨打, 就她这体格, 一拳也挨不下啊。
感恩节法定假期的最后一天, 杨语桐结束了游玩,坐飞机去了波士顿, 那是离剑桥最近的机场。
这趟全程只要1个多小时的航程, 那真的是刚上去了,马上就忙着下来了。
剑桥市不光有克雷研究所,还有哈佛和麻省理工这两个杨语桐前世都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校。
杨语桐一下飞机就感到了温度的差异,就好像从秋季一下过度到初冬。
好在她准备了个厚外套, 出了机场就打车去了订好的酒店。
杨语桐的这次克雷数学研究所之行,受到了一定的关注,麻省理工和哈佛都给她发了邮件, 希望她能去举办一场讲座。
一位老朋友, 麻省理工的斯特朗教授也对她发出了邀请,她欣然接受了。
感恩节过后的第一天上午, 杨语桐来到麻省理工,斯特朗教授热情的同她握手。
“杨, 好久不见,我听说在华国,握手是尊重又热情的礼节,尤其对年轻的女士。”
斯特朗一改美丽国人见面拥抱的习惯,研究了华国的礼仪后,他也按对方的习俗打招呼。
斯特朗教授邀请杨语桐一起共进午餐,还有另外两位数学系的教授,一位是华人副教授张辰,还有一位是托马斯教授。
这两位也是麻省的知名教授,当年有名的天才人物,张辰教授还是杨语桐的校友。
杨语桐欣然答应了,四个人去了一家西餐厅,这家菜做的还挺不错。
西餐在杨语桐这能得个不错两字的,那在当地也得是知名餐厅。
四个人也算相谈甚欢,尤其这位张晨教授因着同门之谊,很是热情。
这位师兄杨语桐听说过,他挺有名气的,在燕大时很多人惋惜他上届无缘菲奖,等下届他的年龄就超了。
这是在杨语桐之前,燕大校友,甚至可以说华国培养出来的数学家中离菲奖最近的人了。
吃完午饭时间还早,杨语桐和斯特朗教授一起喝了一杯茶,聊了互相的近况,以及研究的课题。
下午一点半杨语桐走进了麻省理工的报告厅开始了她的讲座,这场讲座计划在三个小时以内。
斯特朗教授和他的同事、学生都坐在下面,他还告诉杨语桐,下面还有不少哈佛的教授和学生。
两所学校比邻而居,有很多的合作项目,像这种讲座感兴趣的话也会一起参加。
讲台上一半是可以放投影的投影布,一半是黑板,讲到投影上没有的部分,还可以在黑板上写板书。
杨语桐讲了快两个小时,还留了一些给大家提问的时间,最后结束时快要五点了。
杨语桐告别了斯特朗教授,她想逛逛这所名校,老爷子都七十多了,这一天挺累的就别陪她了。
别人都不熟,杨语桐可不想绞尽脑汁的应付,她就一个人走走,然后就打车回去了。
杨语桐大致看了看,感觉大学都差不多,尤其美丽国的,地方是真大。
出了学校,找了个地方想打车,看边上有一家规模挺大的超市,可以买些东西直接回酒店。
杨语桐准备晚饭也直接在这买了,再买点水果和饮料,没觉得的买什么,划拉了一下都快把购物车底铺满了。
这收银台边上摆着的是口香糖么,这几个口味让她纠结二十秒吧。
“这个不识数的,肯定是哈佛的新生。”这个男声说的杨语桐听的不算太清晰,但哈佛可都是学霸。
“不,我看这个不认字的,一看就是麻省理工的。”另一个声音有一点尖的男声反驳的很急。
这些声音就在杨语桐的身后,回头看看,她并没有挡往收银台,别人也是可以通过的。
再看这个收银台上面的标签上写着,六件以下商品快速通过的字样。
噢,他们在说她,杨语桐这才反应过来,她这车里东西不只六件了,他们以为她是在这排队等着结账。
看来这两个学校的关系,也像清大和燕大差不多,可能还赶不上那两家。
她刚才真是没看收银台上的标签,还想过买完这个口香糖就在边上结账了。
“我不是不识数的,也不是不认字的,我是普林斯顿的。”
杨语桐回了他们一句,拿了一款蜜桃味的口香糖放在购物车里。
她走到前面的正常结账口,后面那一个不认字的和一个不识数的也反应过来了。
那个不识数的一听说是普林斯顿的还来精神了,这是他们哈佛的宿敌啊,两个学校都说自己是全美第一。
麻省的那个不认字的却认出了杨语桐,他刚从报告会回来,这个数学界的天才,又这么漂亮,简直是他的心中偶像。
“杨教授,对不起,我不知道是您,您刚才的报告太精彩了。”这小伙子有些不好意思的说着。
“没关系,再见。”杨语桐看着一米八多的小伙子支支吾吾的,还怪好笑的。
第二天上午的颁奖仪式,克雷研究所邀请了一些当地数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不少的媒体记者。
杨语桐本来是个爱穿休闲服装的人,可自从她工作以后,这衣服就越来越正式了。
今天领奖更是穿了一件出国前定制的套装,很正式又有一些中国元素的添加,分别在衣领和袖子上。
主持人介绍了杨语桐的简历,他们确认了她的霍奇猜想的证明,并颁发了奖项。
“感谢克雷研究所和所长先生为我颁发了这个奖项...”
杨语桐还感谢了母校燕大和老师李向南,并表示她将会在数学领域继续探索。
记者们也做了相应的报道,克雷研究所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杨语桐还是能少说就少说。
这外媒捕风捉影的水平,前世她可没少见识,她可不能给华国丢人。
下午还有一场学术交流会,杨语桐还是挺喜欢学术交流会的,这种交流对她在学术上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杨语桐不知道的是,不光是国外的媒体报道了此事,国内的媒体也没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