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2/6页)

从安纪村去正荣县,走路要一两个多时辰。

从正荣县到建孟府的府城,需要五六天的时间。

再从建孟府府城,去到京城,坐车需要近十日。

一步步地,好像更远了。

纪元拍拍小黄的脑袋,对它道:“这是咱们的家,以后你没事可以来这看看。”

“我尽量早点考上进士,然后就能带上你了。”

他求学之路还未结束,所以不能带着小黄。

等到他拿到最后的功名,这些路途才会告一段落。

小黄摇摇晃晃脑袋,似乎听懂了,又像是没听懂,还是很舍不得纪元。

他们两个算是从小长大,纪元喊一句牛兄弟都没问题。

可再舍不得,也要离开。

如今的小院再平静,也不是他的归宿。

十月十五,纪元收拾好东西,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平日也有人时时过来查看,基本不会有问题。

而他身上还带着四千多两银票,准备一下,就去府城了。

纪元走之前并未告诉很多人,也不让赵夫子相送,但走的时候,给师娘一张五百两的银票。

这甚至也是他回来之后很重要的目的之一。

赵夫子母亲病重,也就是年前的事,这些银子肯定有用。

而且赵夫子年后应该就不教书了,以后总有有钱的地方,给赵夫子家安排的人手他也提前给过银子。

若有什么缺的,可以直接去找大海他们,都会帮忙的。

村里的事安排妥当,纪元又把小黄送到安叔公家中,这才坐上马车离开。

给蔡丰岚,李锦的结婚礼物,还有聘礼彩头,他也准备好了,全都一一送出去。

连画作都准备好,让蔡丰岚自己找人装裱即可。

只是蔡丰岚那边也不能跟他同行了。

他要带着家里人直接去府城周家,婚事约莫就能定下。

而纪元肯定要去白和尚所在的青云寺一趟。

纪元想了想,干脆把府衙借他的马车给了蔡丰岚那边,他们全家老小肯定要用到车跟车夫。

自己的东西他直接拉过去即可,自己干脆租一匹马,直接去青云寺看看。

主要是白和尚一直跟他讲,让他有空一定要去看看。

按照白和尚的性格,这么说,肯定是有原因的。

十月十六,趁着还没下雪,纪元租了匹马。

这还是他除了射科之外,头一次自己骑马。

不过练习两三年时间,骑马对他来说,也算炉火纯青。

十四岁的纪元翻身上马,带着一个小包裹,直接沿着官道出发。

这一路上有不少车队,他跟着前进即可。

罗博士他们虽然担心,但更多还是欣慰,纪元真的长大了。

但是想想,从他们认识纪元开始,他似乎就是个很稳重的性格。

纪元从官道出发,虽然未穿公服,但戴着冠服的帽子,稍微一看就知道,这是个有功名的,基本都会避开他。

这也是算是个保命的利器了。

一连走了三四天,还有一两日就要到府城,纪元则去了另一条路。

这条路直奔建孟府府城的阳丹镇。

白和尚从小长到大的青云寺,就是在这镇上。

青云寺距离府城还算近,整个阳丹镇都是归府城直接管辖的,可见其距离。

要说青云寺的名声,以前也不算显赫,就是一个普通的寺庙。

当然了,比起栖岩寺,情况要好点。

栖岩寺只能说是个破庙,而青云寺靠着学生们来读书,算是有些微薄收入。

但要说多有钱,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有钱的书生,谁来这读书啊。

还不是看在青云寺的名字,很适合备考用。

直到化远三十四年,白和尚考上秀才,并且是丹阳镇第一,整个建孟府第二。

青云寺的名声忽然就起来了。

加上白和尚几个师兄运转得当,几年时间里,让青云寺成了所有阳丹镇备考学子必来的地方。

每次过来,香烛香火香油钱自然不会少。

一来二去,人也逐渐更多了。

听白和尚说,在青云寺备考的学生,也从清贫学子,变成家境富裕的。

他师兄甚至还开辟了专门的禅房用来备考,那禅房已经跟俗家的书房没什么区别,所以富家子弟也愿意过来。

纪元当时听着,只觉得白和尚的师兄真是个妙人,这也太能赚钱了吧。

刚开始两年还好,听说如今越来越过分。

这并不稀奇,一般人听说寺庙道观,都会觉得颇有些神秘和敬畏。

但实际上,内里也分很多种。

有的就是打着宗教幌子敛财,而有些则被这些敛财的连累。

历史上也发生过很多僧人霸占田地,欺男霸女,诱骗他人钱财的事。

所以白和尚就是担心这种情况。

他让纪元,蔡丰岚过来的原因,也是想让他们帮忙想想办法,劝劝自家师兄。

白和尚的师父年纪很大了,今年已经六十九,平日不怎么出门,青云寺吃粗茶淡饭也好,香火鼎盛也好,他都不太在意。

而下面的事,大家也不会拿给他讲。

白和尚也是顾忌师父的身体,所以并不会闹翻。

可现在他考上举人,还是乡试第五,整个建孟府第五。

他只怕师兄继续大做文章。

纪元想着白和尚跟他讲的事,心道,白和尚的担心不无道理。

总要防患于未然的好。

而白和尚经历的事情,同样并不罕见。

把他所在的寺庙换成家族,就很好理解了。

自古举子读书,无非两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想要有自身的成就。

毕竟读书就能科举,科举就能做官,谁不想走上人生巅峰。

第二个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为了家族读书。

像岳昌,就是为了岳家能摆脱商贾的名声。

周家同样经营书坊,就因为周老爷是举人,故而什么都便利至极。

蔡丰岚也是很典型的例子,他家耕读传家,爹娘,大哥嫂子,甚至二哥四妹,都在供他读书。

这自然期待回报。

若蔡丰岚能中举,便是很大的回报了。

白和尚自幼在青云寺长大,青云寺的师兄们,便是他的“家族”了。

可惜的是,上面那些家族,好歹同气连枝,大家流着同样的血,心思再不专一,也不会真的置人于死地,还有上面的父亲压着。

再者蔡家因为血脉关系,可以直接享受蔡丰岚考上功名带来的好处,比如平日四邻的敬重,官府的优待,都是好处。

白和尚所在的青云寺,大家都是同门,算是师兄弟的情谊。

其间纠葛,只会更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