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4/5页)

至于鱼苗。

则是本地几户人家,趁着终于得空,直接挖塘养鱼。

买什么鱼苗!本地多得是!

只要交流起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人都说财像流水,一定要源源不断才好,更要流动起来。

人气也是一样的。

甚至地方也是一样的。

至于赚钱?

开玩笑,制作橡胶鞋底,还能不赚钱?

想什么呢!

纪知州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组建起相对完善的链条。

先是原本的砍木工变为只找水冬瓜树。

一方面,这些树木生长得相对没那么高,而且树皮跟树干都能卖钱。

树干跟之前一样,卖给收木材的。

树皮则进入下一个流程。

制作橡胶。

这部分其实需要的人并不多。

纪元之前去过的白越寨成了中间的这个环节。

他们一部分人也从山上搬到山下,收集各个寨子送来的树皮,从而获得稀橡胶。

这一部分橡胶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给到染坊,另一部分提供给制作橡胶鞋底的作坊。

那如何分呢?

要看砍木工的。

纪元召集砍木工,比如杨柳寨那些村民们,成立了伐木会。

伐木会一共有十一个领事的人,由伐木会推举选出。

而这十一个人,会商量每年分配给染坊和鞋底作坊的比例。

谁家出钱多,他们获得的橡胶比例就多。

而这些钱,就是砍木工人们所赚的银钱。

白越寨的人,因为手握技术,他们不得参与任何一次投票。

如果被举报出来,做橡胶的具体方法,便会立刻公布出来。

这点由纪元把控,白越寨要是想守护好这份财富,一定不会乱讲乱做事的。

他们看似关键,但也最脆弱。

因为他们的纪知州,真的做得出这种事。

安大海跟邬人豪也问,这样不是长久之计,难免有白越寨的人想要贪利,被人买通,偷偷给染坊或者橡胶鞋底作坊撑腰。

安大海又问:“纪元,你是不是早有准备?”

当然有。

纪元:“制作橡胶的方法流传出去,是迟早的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而且这东西不算太难做。看看白越寨他们买什么材料,平日在做什么,很多人都会慢慢猜到。”

所以这个所谓的技术,之后都会成为生产流程的一部分。

可纪元要这个进度慢点来。

等砍树工,制作橡胶,再到下面的染坊,橡胶鞋底作坊慢慢形成制衡,并且确定了行业规则之后,技术流出才最合适。

否则突然告诉所有人这样的技术,估计很多地方会陷入混乱。

最先被压迫的,肯定是生产环节第一线的砍木工。

后面的链条上的人,则会吃得盆满钵满。

简单来讲。

纪元要先养大伐木会,让伐木工人们知道,他们的命有价值。

不是死了就死了。

不是被野兽吃了就被吃了。

一具活生生的生命消失得尸骨无存,这才不是他们的归宿。

他们受伤,后面的染坊等等要买单。

他们不幸离世,后面的橡胶鞋底作坊,乃至做鞋子售卖的商人们都会给出补偿。

他们便是受委屈了,都要让那些人好看。

纪元还要让最辛苦的伐木工人们明白,他们这些人团结到一起,没有人能欺负他们。

甚至可能意识到。

那些收购木料的木料商会的人,同样需要对他们负责。

树皮给了另外一边的人。

可树干给了木料商人啊。

你们木料协会的人,凭什么不负责?

砍树是正经职业。

死亡非理所应当。

总要有得利的人为此负责。

纪元要养大他们的胃口,养足他们的野心。

最好,成为那些人口中的“暴民”。

等到那一天,技术才好流出,因为那时候,技术已经不重要了,不会威胁到真正做事人的地位。

白越寨的村民也不用怕,毕竟他们的技术才最成熟,只要不是天天混日子,还是大把地方抢着要。

只是这件事不能说,谁都不能讲。

因为等到宁安州二十多万人里,差不多有几千,几万伐木会成员时,他会表现得大吃一惊:“这些人怎么会这样!”

纪元已经偷偷练习好这样的表情。

估计有朝一日,肯定要表演出来。

纪元还挺期待那一天的。

想来看到宁安州伐木会的“气势”。

其他地方的伐木工人也会组织起来。

他的宁安州,染布跟橡胶是本地的特色,伐木会同样也是。

虽说现在的伐木工人们一脸蒙。

可大家都是积极地。

这是纪知州说的!

你不听吗?

不听的是傻子!

衙门就有一个傻子,是谁就不说了,反正没抓住机会,人已经快没了!

纪知州做完这件事,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把最后一项,不仅要砍树,还要种树,才能持续发展写完,纪元终于合上文书。

别人上任都是宴会不断,他上任则是文书不断。

谁让本地好久没有知州,要忙的事情真的太多了。

刘同知最近走路都要飘起来。

也有人问那种奇怪的问题,比如什么:“以前你是宁安州第一大官,现在变成第二,难道不难受吗?”

刘同知嗤笑。

夏虫不可语冰。

知道他们宁安州今年的税收有多少吗?

知道吗?

知道补发了之前月俸的快乐吗。

染坊不用说了,早在十月份,都成了本地的支柱产业。

现在的胶鞋底作坊,不过开了半个月,更是让本地商税上涨一大截。

今年是五十年不交税的最后一年,竟然意外添了那么多税收。

这些银钱,全都是宁安州自己的!

也不对,他十一月份发走的文书,还在请求本地继续不缴税,或者税收减半。

也许,也许明年继续不交?

刘同知还在美滋滋算账,纪元那边则发了另一个文书。

文书的内容,甚至是纪元最开始的职责。

他被外派到宁安州时,职位是户司下的仓司主事,管的是仓库,赈灾,救济等等。

化远三十八年,本地遭了灾,而该有的救济却一直都没发。

一直到化远三十九年的年底,似乎没什么人提起来。

毕竟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加之十二月中旬了,大家都要等着过年啊。

虽说本地风俗跟中原不一样,而且最重要的节日也并非除夕。

可有个节日热闹热闹,谁不愿意呢。

纪元却还记得。

正好现在衙门有税收了,他要按照当时受灾程度,给各个寨子发赈灾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