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证据已足,推理开始!(第2/4页)
林枫沉思片刻,看向孙氏,问道:“包三文在你夫君被抓起来之后,可与之前有过什么不同?”
“不同?”
孙氏道:“也没什么不同吧……夫君没了,幼子又年幼,就只能靠三文撑起这个家,因此三文最近很是辛苦。”
“他天天忙到很晚才回来,回来后也还是在书房里继续忙碌,辛苦的让民妇都心疼。”
林枫又问道:“你夫君被抓起来的事,包三文是怎么对你说的?”
孙氏表情更加痛苦了:“三文说夫君杀了人,杀人就要偿命,这是大唐律例,是天经地义,我们只能接受。”
林枫眯了眯眼睛:“他还真是看得开。”
孙氏不断用手帕擦着眼泪,整个人哀痛欲绝:“三文聪慧,很多事情看的都特别清楚……只可惜天妒英才,我那可怜的弟弟啊……”
她又哭了起来,且看样子一时半会停不下来。
林枫见状,只得轻声道:“节哀。”
然后转身走出了人群。
孙伏伽忙追了上来,都:“如何?”
林枫微微摇头:“包三文的死应该不是意外……但我没有证据,而且那遗书的事也很奇怪,现在我们所得到的的线索,简直就是一团乱麻啊。”
孙伏伽也越发感到棘手。
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浮现!
包三文的突然死亡,让他们进一步询问的机会直接没了。
就好像是好不容易捋出了一条通往真相的线,结果这条线被人先一步直接剪断,再也没法向前前进分毫。
他只觉头疼,蹙眉道:“接下来怎么办?”
林枫想了想,突然道:“我们来之前,就让人去商州带韩成林了,韩成林也该到了吧?”
孙伏伽心中估摸了一下:“若是路上没有耽搁,应该和我们也就前后脚的事。”
话正说着,一行人忽然出现在林枫视线中。
林枫看着前方的人,脸上不由露出一抹意外之色。
孙伏伽见林枫神色有变化,也下意识抬起头看去,然后他也十分意外。
“怎么会是他?”
这时,那些人也看到了林枫,为首之人眼眸陡然一亮,连忙快步跑了过来,在林枫面前停下,旋即十分认真的行了一礼:“恩公!”
这人不是赵明路,又是何人?
林枫意外道:“你怎么来了?”
赵明路道:“我来给恩公送人来了。”
说着,他指着身后的一个二十余岁的男子,道:“他就是韩成林。”
林枫眸光一闪,顿时意识到了什么,道:“他要投奔的叔父……在你赵家的铺子里干活?”
赵明路点头:“没错,韩成林的叔父是我赵家雇佣的掌柜,管理着我们赵家的一个铺子,正巧我当时在铺子里清点账务,忽然听到了恩公的名字,得知恩公要让人带韩成林来绥州,我也便跟了过来。”
林枫笑道:“这还真是巧了……不,也不算巧,我早该想到的,商州做生意的人,有几个能和你赵家没关系?”
赵明路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林枫看着赵明路,虽然与赵明路也就几天没见,可赵明路的精神状态已经比之前好太多了。
赵明路背脊重新挺直了起来,脸色也不再那样没有血色,他双眼有神,手持一把折扇,当真是有读书人的不凡气质。
林枫点头道:“不错,看来你已经走出来了。”
赵明路面对林枫时,眼中满是感激与尊敬:“父亲希望我能好好活着,恩公也告诉过我,让我好好活着,我岂能辜负父亲,辜负恩公?”
林枫微微颔首,他笑道:“很好,见你有了这样的变化,我便知案子没白破……我还有案子要查,稍后再和你好好聊聊。”
赵明路忙道:“恩公不必管我,我就是来凑个热闹,另外韩成林在商州的事,他的表现,我也都清楚。”
林枫眸光微闪,脸上带着意外,道:“行啊,这是有备而来?”
赵明路含蓄一笑:“怎么说也是亲眼见过恩公断案的,总归是学到了点。”
林枫点头:“那就说说……他在商州做了什么,表现如何?”
赵明路道:“韩成林读过书,只因家境贫寒无法继续读了,所以才不得不来商州投奔他的叔父,他叔父给他安排了账房的活计,他表现还算不错,至少没有犯什么大错。”
“读书人……”
林枫想了想,又问:“你知不知道他原本是要和一个结义兄弟一起投奔他叔父的?”
赵明路点头:“我问过他叔父了,他叔父说确有此事……之前他们给他叔父去过信,那甘青据说读书比韩成林要好,不过也是家境不好,只有一个母亲供养他。”
“甘青娘亲就与我爹一样,一心让甘青好好读书,即便再困难,也支持着甘青,且鼓励甘青和其他读书人多交流,多交朋友,开阔视野,为了不让甘青在外面丢脸,拼了命的劳作。”
“甘青实在不忍他娘亲如此辛苦,得知韩成林要去投奔叔父,便也决定和韩成林一起去。”
孙伏伽听到赵明路的话,猛的抬起了头,他目光顿时一闪。
他忙看向林枫,却见林枫嘴角勾了起来,似乎想到了什么。
林枫向赵明路点了点头,视线落在了韩成林身上,赵明路见状,就让韩成林来到了林枫面前。
林枫看着韩成林,只见韩成林神色紧张,低着头,似乎对自己有些畏惧。
林枫笑道:“别紧张,本官叫你来,只是想再了解一下甘青的事,你既然一直在商州,就该听说过本官的事,若你没有问题,本官绝不会为难于你。”
韩成林紧张的点着头:“是……是。”
林枫看着他,说道:“你和甘青是在哪分开的?”
“蛇山山脚。”
“为什么要分开?”
“甘青突然说他不想去了,所以我只能自己去找叔父。”
“他为什么突然不想去了?”
韩成林说道:“在路上我和他说了些到叔父那里,要辛苦劳作的事,他在家里很少干活,一听那么辛苦就打了退堂鼓,所以就不想去了。”
林枫眯了眯眼睛:“因为怕辛苦打了退堂鼓?他不就是不希望娘亲辛苦才去的吗?这么容易就放弃了?”
韩成林摇头叹息:“他和我不同,我从小就一直为家里做事,读书也只能抽空去读,可他家虽也贫困,但他娘亲却将什么事都揽了,不让他动手,他吃的不差,穿的不差,天天只需要读书就行……所以我能吃得了苦,他吃不了也正常。”
林枫点了点头:“倒也是,两手不沾阳春水的人,和天天劳作的人,能承受的辛苦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