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攀高枝 十三(第2/3页)
杨承运承认自己占了岳家的便宜,似乎没什么好解释,但不代表他就爱听,因此,他不爱和学堂里的那些弟子交心,面对江六元这样家世不错的同窗,心里有点儿自卑,能不凑过去就不凑过去。
“听说他一只毛笔,都是请做笔的大家专门定制,笔杆上还有他的名。他用的纸和墨,都是家里带来的,跟我们的完全不一样。上次我隔壁的那个借了块磨,写着连贯自然,落笔顺滑……后来他跑过去打听,结果得知一两银子就一块。”
杨承运摇摇头:“家境真的很好,当然了,也有人看不惯他,说他傲气,说他看不起人,还说……”
他语气顿住。
顾秋实刚好写完了一段,疑惑抬头:“还说什么?”
杨承运原本是不想说的,看他特意停下来,也想让他歇会儿,迟疑了下道:“非礼勿言,背后说人不好。不过你是我弟弟,你听了别往外说啊。”
顾秋实乖巧点头。来了这些天,杨承运除了吃饭睡觉都在看书,压根不与人闲聊。他连门都不出,即便是想聊,周举人也不会让他浪费时间。
“他要是看不惯谁,会让他身边那几个人去为难。”
原来,江六元做事也不是一点破绽都没有。
过年当天,自然欢欢喜喜,杨氏今年特别高兴,之前他们夫妻一直对小儿子有亏欠,如今小儿子凭自己的本事读书,还能赚到足够自己花用的银子,又定了亲,日子眼瞅着越过越好。
父子三人都喝多了。
翌日是初一,有附近的孩子来拜年,杨氏准备了不少铜板,从早到晚都笑眯眯的。
*
初二要出门拜年了,一般是出嫁女回娘家。
杨氏本身就住在娘家,薛家那边……这些年的来往越来越少。
薛大堂这上门女婿,不说是那些外头的堂兄弟,就是亲的兄弟姐妹都没少说酸话,他懒得听,加上父母已经不在,便不回去了。
也是因为两年前他们带着女儿回去时,那些所谓亲戚话里话外打听的杨承欢的婚事……薛大堂好不容易才从那穷村子里挣扎出来,又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女儿送回去?
夫妻俩初二哪儿也不去,但兄弟俩得去岳家。
虽然刘玉宜还没过门,但这亲戚得走,也因为还没过门,礼物和态度上都得表明十足的重视。
往城里去时,顾秋实自己坐了一架马车,杨承运还跑过来陪他。
“你紧不紧张?”
顾秋实经常都在跑,对父女俩都不陌生,自然不会紧张。
杨承运开始说起当年:“我第一回去很紧张,好的是岳父那时候挺看重我,一家子都对我很是包容。刘伯父对你不错,不会为难你的。”
顾秋实嗯了一声,谢过了他的好意。
刘举人早已让厨娘准备了一桌饭菜,他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一家人边吃边聊。
半个时辰后,碗筷撤下,上了茶水点心。
也是这时候,周思齐过来了。
“薛二弟,去我家坐一坐吧。”
两家离得近,只过一条街,就是几步路的事。周思齐不光请了他,还请了刘家父女。
刘举人原本和周家没什么来往,但现在不一样了,两家即将是亲戚,也该比原先热络一些。人家都向上门相请,算是递了台阶,这时候可不能拒绝。
于是,三人一起去了周家。
刘家大门出去是周家的后门,正经亲戚第一次登门做客,刘举人带着两个年轻人多走了一刻钟,从另一条街绕过去,从进门进入。
刘家人少,气氛温馨,吃饭时有说有笑。
周家就不一样,周夫人板着个脸,很不高兴。周家妯娌二人也是沉默着做事,打招呼就打招呼,并不与人闲聊,气氛就有点沉闷。
刘举人看到这情形,有点后悔过来了。
当下的人对于过年还是很重视的,有一种说法是,如果过年期间一切顺利,那接下来的一年都会万事顺意。
因此,过年之间谁家要是起了争执,那都会忍一忍。反正在这段时间,装也要装出一副家里红红火火的模样。
周家可倒好,大过年的甩脸子给谁看?
既然不高兴,别出门邀客呀。
顾秋实一脸坦然。
反正他也不经常来。
就包括杨承运夫妻俩,现在也搬回家去住了,周家不高兴,跟他们家没有多大的关系。
吃饭的时候也是分了男女两桌,女桌那边众人沉默着吃饭。
男桌这边,周思齐给众人倒上了酒,杨承运没有坐着等吃……按理来说,女婿登门,那是娇客。家里人得好好招待。
但杨承运不一样,他在这个家里住了五年,就跟这家里的人似的。怎么可能干坐着等别人照顾?
几杯酒下肚,周举人喝多了,看着女婿道:“承运,你也别怪我太严,读书就是辛苦,接下来还有大半年,你可不能懈怠。”
杨承运称是。
周举人继续道:“其实住在你们家有许多的不方便。就比如,你即便是在家里读书,也该经常去学堂看一看,你家到学堂那么远,这时间不该浪费在路上。我跟你岳母商量过了,过完年,你们夫妻还是搬回来住。”
杨承运脸上的笑容僵了僵,很快恢复自然。
“岳父,我知道您是为了我好,但……孩子太吵闹了,还是在杨家吧。这样,回头我在家里读书,每两天跟着二弟一起到学堂来请教。”
周举人恨不能把这女婿绑在裤腰带上,又怎么可能放任他一个人在家里读书?
“不行!人都有懒惰之心,我怕你……”
“岳父,做您女婿有五年了,咱们认识都已经快十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还不清楚吗?”杨承运发现,他是越来越忍受不了周家了,今天只回来吃一顿饭,这一家子谁都不高兴。他这心里都沉甸甸的。
一想到以后每天都要过这样的日子,那真的是……饭都要吃不下。
他从二弟那里学到了一些道理,比如人活一世,功名很重要,银子很重要,但是活得自在同样重要。
同样都是读书,在杨家和在周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境。住在周家,并不比在杨家多学多少,那他又何必委屈自己?
周举人面色沉沉:“我要住在自己家里,你……”
杨承运立即接话:“那我每两日过来一趟。”
周家妯娌本来就不愿意让小姑子回来住。
小姑子回来就算了,还要带上俩孩子,家里已经够挤够吵闹了……之前夫妻俩搬走之后,他们已经将家里大点的孩子安顿在了夫妻俩所住的那间屋子,要是这一家子回来,孩子往哪儿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