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纪实诗】杜甫三绝句(第3/5页)
“天幕所言,实在偏颇。永泰元年,喔,应该说765年,我将我最疼爱的女儿升平嫁给了你的第六子。他们小两口相敬如宾,如今已有两子一女。那几个孩子都很伶俐,我和你都很喜欢……子仪,你不想见见他们吗?”李豫避重就轻地略过长安沦陷和优宠宦官,只是抓着杜甫那句“君臣重修德,犹足见时和”侃侃而谈,一副对郭子仪推心置腹、深信不疑的模样,像是恨不得剖开自己的心交到郭子仪的手上。
果不其然,李豫这招深深打动了郭子仪。提到儿子和孙儿,郭子仪的面色当即转阴为晴,再加上李豫的一大堆甜言蜜语,从未感受过圣人珍视优待的郭子仪几乎是肉眼可见地开始动摇。
郭子仪虽然意动,但周围还有其他文臣武将。见众人偷睨他的神情,郭子仪狠了狠心,不得不重新板起脸:“广平王殿下,宦官干政,实乃大忌。老臣请殿下进贤去奸、扶正黜邪!”
“自然。”李豫一口应下:“有子仪在侧,朕定会诛除阉宦,革除旧弊。”
李豫顿了顿,似乎想到了什么,表情随即又转为恳切和希冀:“既然子仪你喊我殿下,想必在你处,如今的李豫年纪尚未而立。还请子仪多多教我、我定会见贤思齐,引以为鉴!”
提到“见贤思齐”,郭子仪点了点头还未说话,水幕突然又传来月兮的声音:
【不过说到用人问题,客观来讲,代宗一朝整体还算政治清明。李豫即位后,驱虎吞狼,接连解决数位权宦。那个与代宗密谋的宰相元载,他在除去鱼朝恩后开始得势,逐渐得意忘形,又同样被代宗设计诛杀。后世苏辙称赞代宗“去三大奸如杀犬羊”,手段迅猛雷霆,却不惊扰朝堂。元载死后,代宗任命素有清名的杨绾拜相,成功厘革旧弊,令朝野风气一清。】
【而对皇亲国戚,代宗秉正无私,不容贵戚违法乱纪。一年大旱,为更好地灌溉农田,京兆尹曾上奏请代宗拆除泾河的水磨。而代宗疼爱的女儿升平公主和其驸马郭暧也在泾河上建了数座水磨,听到消息,公主连夜进宫请求父皇保留水磨,但李豫却对她说:“吾为苍生,若可为诸戚唱!”皇帝的诏令是为苍生,又怎能因亲戚而徇私?见父皇如此说,升平公主主动拆除了八十多座水磨,以作表率。】
听到这里,刚才还面有愠色的臣子们纷纷点头。
有重用杨国忠、主动为后妃外戚谋利的李隆基在前,秉公无私、约束国戚的李豫显得那么清新脱俗、与众不同。就连他摆弄人头的动作都看起来都那么优雅从容,完胜一惊一乍的玄宗肃宗。
天宝的众臣们逐渐被李豫说服,贞观的君臣却更为谨慎。
铜镜在前,李世民不方便开口,只能一边听天幕讲解,一边用眼神和臣子交流。
“圣人觉得如何?”房玄龄举起手中绢布,远远示意。
李世民点点头,又摇摇头,随即将目光转向长孙无忌和魏征等人。
长孙无忌举起素纸,上面写着他的观点:“帝性阴鸷,然非昏愚之主,或有可待。”
魏征垂手站在长孙无忌身旁,他身前的素纸上早已写满了字,但真当圣人望过来时,他又故作无意地将那张纸拂到了一旁。斟酌片刻,他最终只是提笔在长孙无忌的那句话后添了一句“好好教便是。”
程知节探头看了眼纸上的字,也跟着点了点头。他犹豫了片刻,忸怩着举起手中绢布:
“此子肖似圣人。”
李世民惊诧地瞪大眼睛,就连程知节身侧的李靖都目露不满,低声逼问:“他哪里像圣人?!此子不如圣人万分之一!”
见众人对自己怒目而视,程知节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话引起了误会。他匆忙拿笔,在纸上涂涂改改:
“臣的意思是,代宗不像是薄情之人。他待郭子仪,倒和圣人待我们十分类似。”
众人在脑中比对了片刻,神情顿时变得古怪。
还别说,竟然真的有点像!
比如说喜欢对大臣说肉麻话。圣人调侃褚遂良“小鸟依人”,又给房玄龄送“情诗”,什么“藿叶随光转,葵心逐照倾”,什么“还当葵霍志,倾叶自相依”
………
又比如喜欢尚公主。圣人将清河公主许配给程知节之子程处亮,又将城阳公主嫁给了莱国公杜如晦的次子杜荷。如今高阳公主也定下了大婚的日子,明年就将和房玄龄的二子完婚……
李世民显然也想到了这茬,他倒是不以为意:对功臣好,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像李隆基那种冤死能将的皇帝才是奇葩。当然话虽如此,李世民还是在心底默默给李豫加了一分。
李豫虽然看不见贞观君臣的纸上对话,但他察言观色的本领素来不错。他将天宝众人的表情看在眼里,又格外留意了太宗的神情,见太宗神态放松,他这才不动声色地松了口气。李豫甩了甩手指,将指尖上粘稠的液体擦在了绢布上。
【虽然在宦官问题上,代宗和肃宗称得上子承父业、半斤八两,但从后世史学家的分析来看,代宗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优宠宦官,而是藩镇割据:“藩镇之祸,河北最甚,延至末造,卒以亡唐,而其祸皆成于代宗之初。”】
【正如之前讲到的蜀中花敬定,他就是安史之乱后期占地为“王”的典型代表。在代宗一朝,相当多的地方将领开始拥兵自重,而代宗则对他们采取姑息怀柔政策。同华节度使周智光跋扈不臣,以私怨杀他人宗属80余口,又火烧民舍3000余家,代宗却未对他采取任何处罚措施;而河北诸藩盘踞一方、从不入朝,代宗同样对他们屡为宽贷,从不计较。】
【766年,杜甫在夔州作《诸将五首》,从组诗的题目就能看出,这是杜甫在抨击地方的军将:“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各地的将领不知道屯田养兵,只知道向朝中狮子大开口,不断索要钱财粮草,与此同时,各地的供奉却不断削减,以至于再无音信。】
【杜甫的忧虑,朝中并非无人提出。早在764年,郭子仪就觉察到节度使权柄过大,向代宗提出要整修军政,请罢节度使,李光弼也曾多次上表固请自贬。郭、李二人为平叛元臣,对唐忠贞无二,且在军中颇有威信。可惜代宗心有畏惧,终不敢行,以至错失良机。代宗之后,藩镇渐强,直至唐末,终招祸乱。】
……
听到这里,一股怒气同时盈胀在众人的胸口,但还没等谁发作,水幕里突然传来一阵呜呜咽咽的声音。
李世民皱起眉,轻斥道:“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