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拿来主义6(第2/2页)

“主人会成为新主人,宅子也会成为新宅子。这是在申明‘拿来’的好处。”皮日休慧眼如炬。

“怎样才能拿来?这人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说得好啊!沉着,则有定力;勇猛,则果断有魄力;有辨别,则可明精华、糟粕之别;不自私,则能一心向公不为所动。这位鲁迅先生着实透彻!”

欧阳修捋着胡须赞叹不已,他一生识人无数,也算阅尽英才,可此时还是忍不住为鲁迅的胆识与灼见击节,真是说得太好了!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通篇言‘拿来’,落脚却是在创新,新,恰为拿来之目要,此君是有大智慧之人!”

曾巩神色隐隐有些激动,思想的灵光,总容易引起达士的鸣动。

明朝。

李贽忍不住为结尾一句表露出来的丰盈深邃的精神世界而欣喜:“苟日新,日日新。新则有变,变则生生不息,看似是取自他人,实则全是为我。博天下之专长而盈我一身,妙!实在是妙!”

看到此处,众人忽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鲁迅的逻辑太严密太自洽了,析错、明对、立新,他分明是对这个问题考虑得相当成熟!

“这鲁迅,倒是可以来国子监啊!”不少皇帝情不自禁地念叨着。

【我们梳理一下。第一,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要拿来。第二,应该怎样拿来?——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第三,“拿来”有什么意义?——成为新主人、造新宅子,也就是建设民族新文化。

第四,怎样才能“拿来”?——主体必须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第五,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创新。

至此,鲁迅完成了他的逻辑闭环,闭关、送去、送来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拿来。拿来的手段、主体各有要求,而拿来到底还是为了创新,这是鲁迅为中国文化探求出来的一条道路。】

楚棠将问题与文句一一对应,接着道。

【在这里,迅哥儿总结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使用:直接学习;存放——化害为利;毁灭——完全摒弃。同时表明拿来主义者需要具备的四个条件,即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那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迅哥儿又是出于何等考量才写下了这篇文章呢?】

“嗯?”众人抬头,忍不住疑惑,“不是有感于当时闭关主义和送去送来的乱象么?难道还有什么别的隐情?”

而嬴政等人则是下意识将心提了起来,他们都很有经验,说到社会环境了,能有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