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2/4页)

王玉芬在这里帮忙也挺起劲,她家四个大小子,个个吃饭都得论盆,家里就他丈夫一个人挣工资,养活一家六口,平时吃饭可丁可卯的,只能说不饿,也吃不到什么好的。

在陈淑华家,一天三顿的大米白面,她吃了两天就有些心慌,平常过日子哪能这么吃啊,在他们家两三个月才吃一回细粮。

陈淑华坐月子,王玉芬不想拿这些琐事叨扰她休息,便过来问殷玉瑶玉米面和高粱米在哪里,她打算明天蒸点饼子和高粱米饭。

殷玉瑶半真半假地说道:“婶子,我们家三个人挣工资,在吃的上面宽裕一点。玉磊和晓慧还小,正是挑嘴的时候,不爱吃饼子和高粱米饭,所以咱家把大部分的粗粮都换细粮了,留的玉米面也是熬糊糊用的。”

王玉芬听陈淑华说过殷玉瑶在出版社上班,算一算,这三个人工资都得一百多了,私下里买些细粮票都换成细粮吃也吃的起。只是她不好意思太占便宜,这时候细粮多贵啊,还得要票,她一天三顿得吃人家多少粮食。

王玉芬有些坐立不安,又和殷玉瑶商量:“要不我就不吃细粮了,我蒸点大饼子自己吃。”

“王婶子你说啥呢?”殷玉瑶忍不住笑了起来:“我们吃细粮,你吃大饼子,这不和过去的地主老财似的了嘛,你让别人咋看我们家。咱都是邻里邻居的,你能来就是帮了我们大忙了,就别外道了。再说了,这带孩子可不是轻巧的活,你又得做饭又得洗尿布还得照顾我干妈,不吃饱了哪儿有力气啊。”

王玉芬心里暖洋洋的,脸上也带着笑:“这不就日常的活嘛,也不费啥力气。”

“行了,咱就不讨论这个话题了,咱又不是外人,该咋吃咋吃,你心里就别琢磨这个事了。”殷玉瑶说着准备出去:“我到市里看看有没有卖鱼的,整两天鱼回来给干妈换换口味。”

“买黑鱼或者鲫鱼,这两个熬汤好,煮的奶白奶白的,既鲜美又有营养。”王玉芬想了想给殷玉瑶出主意:“先去厂里副食商店看看,没有的话就去市里的副食商店或者是河边有捞鱼的,若是正好赶上有人捞上来,比卖的还好。”

殷玉瑶答应着走了,到了下午四点多回来,手里不但拎着一条红蹦乱跳的黑鱼还有一兜子鲫鱼。其实这真是赶巧了,她想着若是外面遇不到就从博物馆的食堂里拿,结果到了河边真有捕鱼的,而且人家自己做的渔网,一兜还捞上来不少。

有这鲜美的野生鱼,殷玉瑶可瞧不上博物馆食堂水箱里的养殖鱼了,直接把人家一网鱼都买了下来,两人还约定了等过两天还来这。

王玉芬看着这一堆鱼乐坏了,这可够陈淑华吃一阵的了。没想到殷玉瑶挑了两条肥的鲫鱼先煎后炖,熬了一碗鲫鱼汤。剩下的都给红焖了,配上蒸的一锅大米饭和清炒小白菜,吃的孩子们眉开眼笑。

殷玉瑶见王玉芬心疼的舍不得吃,直接夹了一条给她,笑眯眯地说道:“我和那人说好了,后天还帮我捕鱼,你放心,我干妈不会缺鱼吃的。”

有殷玉瑶这三五不时的往回拎鱼拿猪蹄子的,陈淑华月子养的非常好,小安安也吃的白白胖胖的,等出了月子一称,比刚出生的时候胖了两斤半。

王玉芬伺候了一个月,虽然不少挨累,但是吃的好,平时和陈淑华一家也相处的来,比去的时候白胖了不少。

王玉芬的婆婆看到她的变化,忍不住问道:“你家人家伺候月子都吃啥啊?我咋看你还吃胖了呢。”

王玉芬思想虽然比不上陈淑华,但是比以儿孙为天的老太太也强了不少。她只含糊地说道:“人家家里挣工资的多,不缺粮食,能吃饱饭,我这不就胖了点。”

老太太有些不开心:“还给你多少你就吃多少啊?饿不着不就行了,省下来的干粮给男人儿子分分。”

王玉芬脸上挂不住了,冷笑着说道:“娘你说啥呢,人家是管饭,但是得在那里吃,哪能吃完了还往回拿啊?这不占便宜没够嘛!邻里邻居的又和大强是同事,你让人家怎么看我们两口子。”

李大强闻言也替媳妇说话:“玉芬说的对,咱楼那么多嫂子婶子的,人家王国庆请玉芬去帮忙,就是看中了她实诚。咱哪能对不住人家的信任。再说了,家里又不缺你饭吃,你老琢磨这些干啥。”

老太太毕竟是在艰难岁月饿过来了,看不惯王玉芬长胖,有些不忿地说道:“我反正不多吃的,饿不死就行,饭留下来给男人们吃了好挣钱。”

王玉芬淡淡地说道:“我这也是出去挣钱了,人家家里都没嫌我能吃饭,咱自己家倒嫌上了。”

本来以为伺候一个月就完事了,结果付钱的时候王国庆又和她商量:“王大嫂,我家淑华上次生孩子月子就没怎么做好,这次生小安安年纪也不轻了,我想让她做个双月子,你看能再帮忙照顾一个月吗?”

王玉芬乐的合不拢嘴:“那可太能了,再让我伺候三个月都没问题。不瞒你说,我家里孩子都大了,吃饭洗涮自己都能干,不用我操啥心。你要是需要啊,我可以一直来给你帮忙。”

王国庆也挺高兴:“那太好了,我家两个孩子还不大,又多了个小的,我真怕淑华一个人忙不过来。那大嫂就一直在这吧,等回头淑华产休完上班,大嫂还得继续帮我们照顾安安,交给别人我们不放心。”

王玉芬没想到自己伺候月子还伺候出来个长活,顿时欣喜不已。心里忍不住琢磨了,人家王国庆陈淑华愿意继续用自己肯定也是看中自己是实诚人了,若是按她婆婆说的,吃饭藏着掖着往回拿,都不用等出月子人家就得把自己送走。

这人啊,相处就是将心比心的。

殷玉瑶呆到陈淑华出月子就回农场了,临走时又留下了一盆鱼和一扇排骨,当天王玉芬就给陈淑华熬了冬瓜排骨汤,给孩子们做了红烧排骨。

在陈淑华家里一个月她算是看明白了,有好吃的就是全家分享,谁也不吃独食,谁也不欠谁的。

王玉芬也琢磨了,等以后回家了,她也不再把肉啊鱼啊都让给儿子和男人了,她也得吃。有好吃的就得一家人分享,才能让家人更加互相关爱,而不是理所当然的看不到她的付出。

***

转眼间秋高气爽,于燕秀抄完了最后一本书,殷玉瑶也收拾好了行囊准备离开农场了。在这里不到两年时间,殷玉瑶完成了工作,交到了朋友,也度过了一段很有纪念意义的时光。

殷玉瑶的东西比较多,她把棉被褥给干妈家送去了两床,剩下的装在箱子里。衣服一类的能装箱子的装箱子,怕压怕皱的放在博物馆里,反正来的时候三个箱子,回去也是三个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