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第2/5页)
里正一听他们全家都要去京城,惊讶道:“你们全都要去吗?那可是京城,远着嘞!冬天路也不太好走,万一到路上再下起大雪,安不安全都两说呢。”
这个张杏花也想过,但现在不是还没下雪吗?真要是赶上下雪了,那就再路上耽搁两天。只要不是下雪封山封路,就能赶路。
“我知道李哥你是为我们好,但我们家里人都已经商量过了,都决定要去。但是我们去了吧,在家里头就没啥人了。所以就过来请你帮帮忙,在我们不在家的时候,帮忙照看着点儿。”
里正本来以为是什么大忙呢,没想到就这点小事。赶紧摆手说道:“这有什么的,还值当你专门跑一趟。你就打发你们家大郎过来跟我说一声就行了,拿什么肉跟酒的,快快快,还是拿回去你们自己吃吧。”
张杏花自然是不会拿回去的,这东西本来就是给他们买的,把东西拿回去像什么样子?
“李哥,东西你就收下吧。我们这一走也得好几个月呢,家里头还有一条大黄狗得请你们帮忙喂着点,拿这些东西我还嫌少了呢。”
李氏在旁边站着没吭声,她的小儿媳妇这会儿也在屋里,她轻轻拍了拍自家丈夫的胳膊,眼神里的意思不言而喻。
里正的小孙子站出来说道,“阿爷,宋家阿奶说的有道理,您要是不收这东西,所谓的心里也不安心不是?”
张杏花笑了笑说道:“是这个理儿,还是谷子懂事。”
里正虽然不想收宋家的东西,但家里头的小儿女都想吃肉,到时候还要给他们宋家的大黄狗喂吃食呢,拿他们点肉不过分。
最后事情说妥了,等他们走了之后,宋家的宅子就让他们帮忙给照看着。
这事算是解决了。里正这个人还是很仗义的,心里头有大家伙,村里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儿都会来找他。
张杏花他们离开里正家里之后,里正家里头就炸开了锅。
逢年过节,他们家的亲戚上门都没拿这么多的肉,那可是猪腱子肉啊,猪身上最好吃的肉了,好大一块,上手掂量掂量就知道最起码得有五六斤。
更别说那两坛子酒了,凑近一闻就知道那不是普通的高粱酒,而是价格还不便宜的汾酒。
“爹,这宋家出手还真是大方,这好酒和好肉一买就买这么多。”这话听着可不像正经的夸赞。
里正瞪了他一眼,这个头发短见识也短的儿子没一点眼力见儿,“人家宋家怎么样跟你有什么关系?不想着跟人家搞好关系也就罢了,说凉话倒是哪哪都有你。”
最后李氏把那些肉和酒收了起来,正好也快过年了,天气这么冷,这肉就算放个把月也不会坏,过年他们也能少花些钱买肉了。
这头张杏花回到家之后,开始安排接下来的事。
还没等她说话,宋英过来找她了,说是薛四功夫好,反正在宋家村待着也没事,他担心大家的安危,他到时候会护送他们一块去京城。
张杏花没反对,毕竟他们一家子人多,路上又不是跟着商队或者镖局走的,的确存在危险。有薛四在肯定安全不少。
再者,张杏花大概也是看出来了,说什么薛四想要护送他们去京城,其实就是舍不得英子吧。
毕竟他们这一走就是三四个月,这么长时间不见面,有人会着急的。
他们一家子人虽然多,但又不是在京城长住,像是一些被褥锅碗瓢盆之类的根本不用带,简单收拾一下行李就行。
张杏花没上过学,数数只会从一数到九,她把大毛叫过来帮她数了数,家里有多少个大人,多少个小孩,稍微估算了一下,约莫着两辆牛车肯定能挤得下。
家里大房,老大跟大儿媳妇,大郎二郎还有他们的媳妇儿,再加上每个人跟前都有两个孩子,算起来一共有六个大人外加四个孩子。
孩子还小,可以坐在大人怀里,一家子挤在一辆牛车上也能挤下。
二房人就不多了,四郎不在家,他很久没给家里写过信了,听说还是在军中后勤处做生意,也不知道是做啥生意的,上次他在信中提过一次,后来就没再说了。
除了他之外,就剩下宋老二还有媳妇儿赵氏,再加上玉哥儿,一共才三个人。
三房人就更少了,只有宋老三和宋夏两个人。
再加上和离回娘家的宋英,以及薛四,两个大人带两个孩子,人也不多。
家里的小牛犊早就已经长成了大牛,给牛套上板车,就能拉东西了。
先前为了耕地,家里又买了一头牛。所以宋家现在是有两头牛的。给两头牛都套上板车,就是两辆牛车了。
牛板车的空间挺大的,稍微挤一挤,能坐不少人。两辆牛车,一个牛车坐七个人,怀里再抱上几个孩子,完全不是问题。
反正冬天天也冷,挤一挤更暖和。
宋平瞧了瞧,说道:“阿奶,两辆牛车够咱们用了。”
张杏花想了想,人是够坐了,他们也不带什么锅碗瓢盆里的东西,能减轻不少负担。可她还想给三郎带些东西过去呢。
大伯母林氏说道:“阿娘,今年新收的棉花还剩下不少,给三郎装上一袋吧。他跟清哥儿两个人在京城肯定买啥都贵,把这棉花给他们带过去他们就不用花钱买了。”
一到冬天大家都穿上了棉衣棉裤,小孩子们再也不哭着闹着说冷了。但这做棉衣棉裤最需要的就是棉花,家里刚好种的有,就想着给宋声他们带过去一些。
二伯母赵氏也跟着说道:“还有咱们家烧的那个银骨炭,今年产量虽然不高,除了卖出去的,还攒下来一些。不如也带上吧,三郎他们在京城居住不容易,虽然他们那个什么翰林院里头也发炭,但说不准根本不够用,还是给他们带上,也省得花钱买了。”
毕竟这可是银骨炭,京城里卖的价格也不便宜。反正他们在家里头烧的都是灰花炭,也用不上这银骨炭。
老大家的跟老二家的都是心好的,说的话正好说到了张杏花的心坎上。
她十分欣慰,拉着两个儿媳妇的手道:“你们两个都是个好的,等明年再种棉花了,咱们就不拿出去卖了,全留在家里头给你们做新棉袄新被褥。”
除了棉花跟银骨炭之外,家里人有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再拿点其他的东西带上,说是给宋声和陆清他们用的。
在他们看来,宋声夫夫俩在京城里生活艰难,肯定是省吃俭用,哪比得上他们如今在宋家村的生活,不说能够顿顿吃鸡了,最起码顿顿吃肉还是能做到的。
宋家三兄弟又从家里收拾了不少东西出来,说要给宋声带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