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第2/3页)
宋老三一个孤家寡人,是不明白人家小两口之间的情趣的,不过他瞧得出来,他们俩感情好着呢,要不清哥儿怎么每次都能很快被哄好?
索性他也不关心了,年轻人爱咋折腾咋折腾吧,最好再给他生个孙子出来玩。虽然有团团和圆圆已经足够了,但添孙儿这事他也不嫌多不是?
-----
马车行到陈阳,一进城门,就有官府的官员在候着了,这是府衙的一个小官,是被上司派来专门迎接巡抚的。
宋声进了城门他不再在马车上坐着,而是下了马车,准备看看陈阳的城貌。他的路引上盖的有官印,只是他还没拿出来,城门口就有人上前笑脸问道:“请问是巡抚大人吗?”
宋声把路引收了回去,上下打量了这人一下,见这人穿着一身官衣,然后点头称是。
一般提前半月就会有人在城门处迎人了,但宋声进来的时候没看到有官府专门派来接人的在这里,所以才准备把路引拿出来。
这人很有礼貌的道:“大人好,下官姓刘,是这里的推官,是知府大人派来专门给您引路的,您请随我来吧。”
路上,宋声坐在马车里,马车到了城中马车行驶缓慢,宋声跟这个刘推官闲聊着,“刘大人真是好眼力,城门口一眼就把本官认出来了,咱们是以前见过吗?怪不得本官觉得跟刘大人一见如故啊。”
“大人说笑了,下官以前哪里有那等福气见过您,实在是大人您这周身的气质太过特别,咱们这陈阳城都找不出第二个,是以下官当时大胆的猜测您就是即将到任的巡抚大人了。若是刚才冒犯到大人,还请大人见谅。”
“哪里的事,刘大人不必如此客气。”
有刘大人引着路,他们先去安顿的宅子处。这里有给巡抚专门准备的府邸,是之前鲁连辉住过的地方。
他才走了没多久,宅子里面的东西都是现成的,稍微打扫一下就能住。
宋声没有推诿,他们初来乍到的人又多,再临时找地方有些耽搁,不如直接住进去,反正他现在是巡抚了,住这里也没人说什么闲话。
这是他们刚进去,就发现这座院子比他们之前在肃昌住的不仅大,还很豪华。如今正值春日,院中的景色正是应了那句话,满园春色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
这景色宜人不说,抄手游廊走过一道又一道,最后才到了后院的主卧。地方又大又宽敞,景色也好,这恐怕是整个府城里数一数二的豪宅了。
这鲁连辉还真是会享受,当初应该没少搜刮百姓们的民脂民膏。如今他走了,倒是让宋声捡了个大便宜。
宋声他们到城门的时候都已经下午了,这会儿赶到住的宅子这里,时候已经不早了。
刘推官道:“大人先在这里稍作休息,晚上知府大人在朝露台给您设了接风宴,到时还请大人大驾光临。”
这朝露台是陈阳府城一个吃饭的地方,可以理解为五星级酒店,里面歌舞伴乐自然是应有尽有。
宋声刚来,还不知道朝露台在哪,不过这地方应该十分有名,稍微一问就知道,不怕找不着地方。
新的上司刚到,下面的官员办接风宴也是好意,以后他还要与下面的这些人共事,自然要把关系处好,这接风宴肯定得去,刚好趁着这个机会,认识一下这里的官员。
院子大了打扫起来就有点繁琐,还好有宋晓和宋乔他们跟着一块来了,他们手脚麻利,再加上韩青和春生,几个人一块先把晚上要住的地方以及厨房打扫了出来。
安顿好之后宋声换了一身衣服,春生赶着马车送他去朝露台。
朝露台很好找,出门之后春生就问了一个人,就顺利的找到了地方。
这朝露台的确是个大酒楼,只是这名字取得很特别,乍一听压根不像是酒楼的名字,反而很有诗意,说不定这背后的老板也是个文雅之人。
宋声一进门,就有人恭敬的迎上来请他上楼,为他引路,大堂里空无一人,看来今天是包场子了。
吃饭的地方在最顶层,这上面有一个大露台,春日兰花宜人,这上面摆了许多盆。进去之后是一个大厅,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了。
看到宋声走进来,在上面最左侧坐着的那个人赶忙迎了下来,热情的说道:“巡抚大人,下官陈阳知府宋秋生,恭候大人多时了,大人快请坐。”
其他人一听这是新来的巡抚大人,赶紧都站起来恭敬的行礼打招呼。
宋声不懂声色地打量着这位陈阳知府,他看起来年纪也不大,跟他同姓,而且名字跟他发音相同,只差了一个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同宗同源呢。
“知府大人也姓宋,巡抚大人也姓宋,这名讳只差一字,看来两位大人还真是有缘哪!”周围有官员打趣的说道。
宋声笑了笑,亲切的说道:“是啊,没想到宋知府的名字跟本官只差了一个字,不知宋知府的生是哪个生?本官是声乐的声,若是连字都一样,那本官可要与你拜把子了。”
宋秋生也笑了,只是这笑意不达眼底,他道:“下官的生是新生的生,与巡抚大人并不是同一个字,还真是遗憾啊,错过了与巡抚大人拜把子的机会。”
宋声跟下面的官员寒暄了几句之后,走到上首最前方的主位落座,他是今天晚上的主角,这接风宴就是为他准备的。
“大家不必拘束,本官初来乍到,很多事情以后还要仰仗在座的诸位,今晚大家可要吃尽兴,这杯酒,本官先干为敬。”宋声提了杯酒跟在座的所有人先喝了一杯。
一看上司是个好相处的人,下面的小官们也都比之前放开一些,不再那么拘谨了。
酒过三巡之后,原先准备好的歌舞上来,场子彻底热起来了,说话的也就渐渐多了起来。
宋声下面左手边左的第一个人就是宋秋生,两人没聊关于官场工作上的事,都是在聊一些家常。
宋秋生道:“不知道人是哪里人士,听您说话听不出来是哪里的口音。”
宋声道:“我祖籍宛平,出身农家,大概是在外面待的时间久了,又在京城练了一口的官话,所以才听不出来吧。还不知宋知府是哪里人士,就是陈阳本地的吗?”
“不是,下官不是陈阳的,下官祖籍青州,只是被调来这里任职罢了。”
“青州啊,青州可是个好地方。”宋声道,他记得当初一些在翰林院共事的蔡青云好像就是青州人士,当初就外方去了青州做官,现如今不知还在不在青州。
“青州的确是个好地方,土地肥沃,百姓们安居乐业。听说宛平也不错,有山有水的,宛平书院也人才频出。都说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能养出巡抚大人这般有才之人的定然也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