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解释(第2/3页)

这话可就太露骨了,戚元靖有些惊讶:“世子这是何意?”

“没有什么用意。”世子曼声道:“只是想请戚将军看一封信罢了——当然,这封信本来不该由你过目的,所以看后切勿外传。”

说罢,他从袖中抽出闫阁老与许阁老的书信,随手递给了戚元靖。

闫分宜许少湖在信中一吐为快,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部倒了个干净,因此在书信末尾再三叮嘱,一定要保守秘密,不可再军中泄漏分毫。穆祺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思,但也非常看不起这两个老头封闭保守的小家子做派——之所以胆战心惊,竭力要将消息封锁在高层,不过是自以为局势尽在掌握,试图用所谓的权谋手段解决问题罢了;可其余也就罢了,要对倭寇全面开战的大事,能瞒着戚元靖这样的将领吗?

重文轻武这么多年,连军事常识都忘光了吗?

所以还是那句话,你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会有多么优秀。闫阁老许阁老被官场浸泡了太久,这种保守封闭的阴谋做派大概是永远不能改了;但没有关系,他姓穆的可一点都不保守,并且很愿意给两个老头上上强度,让他们见识见识现实的世界。

当然,闫分宜许少湖能不能体会到这种强度姑且不论,至少接过书信的戚元靖是体会得相当充分了——他展开信件时还略觉茫然,但越看脸色变得越快,最后额头涔涔汗起,脸上连一点血色都没有了——天可怜见,戚将军虽然天赋异禀情商高绝,但如今混来混去也只在基层武将打转而已,哪里见识过高端局的勾心斗角魔法互轰,对殴得连大道都要磨灭了?

亲娘诶,这就是顶尖高手搞事的阵仗吗?

他以极大的毅力放下书信,神色都有些恍惚了:

“这,这是……”

“这是开战的信号。”世子根本不给他逃避的空间,直接点破了:“朝廷又要斗起来了。”

戚元靖当然知道上面又要斗起来了!但往常里文官们斗归斗咬归咬,终究是神仙打架凡人围观,基本与他这底层的武官毫无关系,最后茶余饭后吃瓜而已;可现在事发突然,他仓促间接触到了政治斗争最直白最难堪的一面,自然惊骇茫然,不知所措。

说白了,无论阁老们斗得再热火朝天,他都只是个小小的指挥而已,一个小小的指挥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做不到,唯一的反应只能懵逼三连。

戚元靖无可奈何,只有低声开口:

“世子给我看这个,不知又是什么用意呢?”

“没有什么用意,只是想让戚将军见识见识京城的风浪而已。”世子平静道:“只有见识了风浪,才能方便作出选择,对吧?”

戚元靖不觉苦笑:“我还有选择么?”

“你当然有。”世子从容道:“戚将军是在圣上面前挂过号的人物,此行与我等的瓜葛又不深。只要愿意脱离抗倭一线,低调行事,相信那些文官一时也不会为难。”

政治斗争也是要有章法的,不能上了头什么本都赔出去。穆祺虽然狠下心来大开杀戒,不惜搅乱朝局也要清理后患;但动手之前也设置了充分的防备,全程将戚元靖隔离在此事之外,没有受到直接的波及。也正因如此,戚元靖其实还有退步抽身的余地。只要他及时与穆国公府切割,自保并不为难。

干大事的可以嗦哈,但不能一点余地都不留。就算真有了个万一,戚元靖也是他千辛万苦保留下来的种子,总还有一线生机。

不过,这就是赤·裸裸的偏袒,直白无疑的双标了。要是让平白被拖下水上强度的闫分宜许少湖知道这癫公居然还能这么用心良苦,周到细致的为他人考虑,那恐怕真得恨到两眼出血。

为了稍作掩饰,世子又道:

“所以,要想避祸,其实也很简单。圣上的诏令是南下剿倭,并未限定方位。如果戚将军想要撇开干系,那现在就可以动身到广东去,与俞志辅汇合即可。将军毕竟领的是诏令,只要韬光养晦,不会有人特意针对的。”

这句话说得很真诚,也很切实际。大安朝修文偃武百余年,武将地位大大衰落,朝堂话语权消弭殆尽;因此,在文官们的政治斗争中,戚元靖这样基层的武将基本就是论外——上面压根不相信武将能翻出来什么风浪,所以也根本懒得在他们身上花精力。而福祸相依,这样近乎于侮辱的轻视,却恰恰成了保命的关窍。在高层全力互殴之时,是没有精力收拾这种小卡拉米的。

戚元靖沉默了片刻:“……即使如此,又能保长久无虞么?”

“那就难说了。”世子淡淡道:“党争的事情谁能知道呢?要是对面是司马光一流的人物,将军也就只有自求多福了。”

北宋时司马光与王安石争斗,怨毒在心不可释怀;一朝复起,连阿云这种完全无关的小角色都不能放过,必欲杀之而后快。戚元靖就算再怎么韬光养晦,与世子相处的这段时光终究是永远抹不掉的印记。设若世子一倒,内阁一倒,别人真能高抬贵手么?

你当然可以做选择,但作出选择后的结果,可能就未必是自己可以掌握的了。

戚元靖嘘了口气:“……即使如此,世子又何必与我说这些?末将自问,与世子还没有亲厚到这个份上……”

“因为戚将军是我们重要的指望。”穆祺平静道:“阁老的书信想必将军也看明白了——如今朝廷争斗已经开场,那对倭的战役就是最关键的胜负手。对倭战争胜利,我们胜利;对倭战争失败,我们失败。军事上的胜利如此重要,而以现在的局势看,戚将军恐怕是我们能用得上的最可靠的人才。兵者生死大事,事关生死大事的人物,总还是要坦诚布公。”

“世子谬赞了,末将……”

“当然,请戚将军合作,总要开出价码,才能见得我们的诚意。”世子直接打断了他:“国家惯例,除外戚宗室以外,非军功不侯。如果真有人能荡平倭寇,那国公以上,自是不能妄想;但郡县之下的伯爵、侯爵,似乎也不算过分。”

这句话轻描淡写,仿佛只是闲聊。但戚元靖瞠目结舌,却忽的倒吸一口凉气,仿佛不敢置信:

“这,这,这是否——”

爵位!名禄!大安一朝圣圣相因,各个皇帝都秉承了高祖的脾气,在爵位上吝啬小心得令人发指。除了因为外戚而封出去的所谓“承恩侯”以外,近百年以来,有幸封爵的绝不超过十人!

要知道,当年阳明先生擎天保驾,也不过才封了个伯爵而已!

一念及此,戚元靖呼吸紧促,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