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成立(第3/3页)
这一话里的新概念新词汇实在太多,儒望居然一时都愣住了。以如今泰西的惯例,显赫的贵族的确会豢养一二出名的博物学者,作为抬高家族身份及审美品味的招牌;但归根结底,无论“数学”也好、“物理”也罢,此时都只是顶层的贵人们以残渣碎屑包养的玩物而已,说实话上不怎么得台面。一个贵族痴迷这种小道不足为奇,但痴迷到要调用国家资源和大笔资金来邀请那些“学者”,说实话还是有些过头了。
大概是看出了他的犹豫,世子补了一句:
“如果有必要的话,先生可以以我国皇帝陛下的名义邀请——□□的皇冠作为担保,这一份邀请应该够有力度了吧?”
“贵国的大皇帝陛下也赞同吗?”
“……当然。”
——飞玄真君万寿帝君还不知道这个规划,但知道了也一定不会反对的。第一嘛是穆国公府的圣眷与信任在这里;第二嘛老登毕竟是旧时代的残党了,压根意识不到思想文化大搞交流的后果。以真君的精明小气,要是想从内库里掏个百万两来延请外藩学者,那可能要犹犹豫豫,百般推敲;但近现代的金融技术复杂而又巧妙,榨出的钱就像是凭空掉下来的。既然是凭空掉下来的钱,那真君当然也就无所谓了。
“再说了,如果能招揽来外藩的学者,也可以为贤良的宗室搞一份差事嘛。”世子声音渐渐低微,已经近乎自言自语:“两全其美,是不是?”
·
一月二十日,飞玄真君接受内阁的建议,宽宥前郑王府的罪名,召世子朱载堉入京,同样在外务处上学习行走,负责招待泰西入觐的宾客。这一份职缺显赫却无实权,待遇优隆而不预机务,被普遍视为是皇帝对宗室的安抚,以此平息几番谋逆大案后亲戚们的惶恐。
一月二十五日,儒望向英吉利银行及东印度公司递交了《中西文化交流草案》,提出以大安朝廷发行国债的一百万两为资金,募集外事处开列名单,点名要邀请的欧陆学者,为其提供路费及生活费用;被重点圈定的高端人员,还可以拿到由中华皇帝铃印的邀请函——以相对身份而言,这可是意料不到的荣宠,甚至足够载入家族的历史了。
这一份草案于两个月后被通过,后续建立的基金被视为是中西人才往来及知识输送的里程碑之一。异域文明的见闻大量灌入,极大程度开拓了中原的眼界。广泛的交流强烈冲击了传统的垄断,某些离经叛道的思想由此萌发,并借由廉价的印刷技术迅速扩张,最终生长为足以动摇整个世界的洪流……
——当然,那就是不宜公开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