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朱翊钧走出大殿,……(第3/5页)

他曾为了入阁,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做小妾,也在看到嘉靖帝将五色芝交给严嵩炼丹时,跪在嘉靖帝跟前,违心地说自己愿意为皇上炼丹。

此时,他又站了出来:“臣记得修缮三大殿之后还有一些余下的木料,可以用来修缮仁寿宫。”

嘉靖帝问他:“什么时候能修好?”

徐阶飞快在心里琢磨,严嵩说得也没错,仁寿宫损毁严重,确实没有足够的木材将整个建筑群翻修一遍,但把主要的宫殿修一修,让皇上祖孙两人住进去,问题不大。

世子腊月生的,读书怎么也要等到明年开春。只要保证在那之前,修好便是。

嘉靖帝听了很满意,这事儿就交给了徐阶和他的儿子徐璠去办。

走出玉熙宫,严嵩知道自己完了。于是,他找到徐阶,请他到家里吃个便饭。

他有什么目的,徐阶心知肚明,但还是去了。

果然,饭吃了一半,严嵩跪下给徐阶磕头,说自己死了不要紧,一家老小,就拜托徐大人多多照顾。

在很多年前,时任内阁首辅夏言,手握严嵩贪赃枉法的证据,后者登门,跪地求饶,痛哭流涕。

夏言感念他们是江西同乡,饶了他这一次。

没过几年,严嵩与嘉靖帝乳母之子,时任锦衣卫指挥使的陆柄串通,诬陷夏言勾结边关将领,收受贿赂、战败不报、贪墨军饷。

夏言成为明朝第一个,被西市斩首的内阁首辅。

徐阶若是答应了严嵩,那么很快,他就是下一个夏言。

他忍了这么久,是要给夏言报仇,不是重蹈覆辙。

阶曾经骂过夏言,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交情。后来,嘉靖帝立当时的二皇子为皇太子,为东宫选拔僚属。夏言秉持公正,推举了徐阶。

徐阶心里清楚,严嵩只是失去了嘉靖帝的信任,离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己任重而道远。

天气一天天热起来,很快,进入春末夏初时节。太液池岸边的杨柳长得郁郁葱葱。垂下的柳枝尖儿随风摇曳,轻点在水面,荡开圈圈涟漪。

朱翊钧坐在池边一块大石头上,手里拿个馒头,一点一点掰下来丢水里,投喂锦鲤。引来好大一条黑色大鱼,把其他小鱼挤到一边,自己独享美食。

朱翊钧叉腰,怒道:“你走开,到那边去!”

那鱼非但没走,还有些得意忘形,竟然游到岸边,朝他张着嘴,等投喂。

朱翊钧咽了咽口水:“把你吃掉!”

那大鲤鱼迟迟等不来吃的,吐了几个泡泡,甩着鱼尾游走了。

朱翊钧又往水里丢馒头渣,看五彩缤纷的小鱼抢食。跟他们说话:“小黄,你已经吃了两块了。”

“这一团,留给小红。”

“小橘和小花,你们怎么现在才来呀……”

冯保十分好奇,太液池中几百条锦鲤,他是怎么分辨的?

于是上前讨教:“殿下,这里有十几条红的,哪一条是你的小红?”

朱翊钧随手一指:“就是那条。”

冯保仔细看了看,没觉得那条有什么特别:“为什么是那条?”

“因为它是红的。”

“……”

冯保又指着旁边那条:“这条也是红的,它也叫小红吗?”

“不,它叫小花。”

“诶?”冯保懵了,“它怎么叫小花?”

朱翊钧指着鱼尾的位置:“黑的。”

冯保眯着眼睛看了好久,才发现那鱼尾下方果然有一块黑色的。

这小家伙,观察得可真是仔细。

手里的馒头喂完了,朱翊钧拍了拍手站起来。一阵微风吹过,带来阵阵荷香。

池中的荷花碧叶连天,晶莹的露水在上面滚来滚去,花苞饱满粉嫩,将开未开。

其中有一朵,被风吹得垂了头,看起来触手可及。

朱翊钧伸手去抓,没抓着,身体因为惯性前倾。冯保在他身后,早有准备,将他拦腰抱住,任他如何挣扎,也不松开。

“大伴~”小家伙又软软糯糯撒娇,必有所求,“我想要!”

不用问,他是想要荷花。

只要小

家伙不是要亲自去采,都好说。

冯保招了招手,旁边几个太监过来,沿着池边,帮小皇孙采了几朵荷花,都是娇艳欲滴的花骨朵,白的、粉的、黄的……拿回去插在瓶子里,明日就能盛开。

临近中午,日头开始毒辣。冯保对朱翊钧说道:“小主子,咱们回吧。”

小家伙还没玩够,站在那里不肯走:“可是,我还想去看小白。”

他说的小白就是胡宗宪进献的那只白鹿,养在万岁山下,有专人照顾。

朱翊钧隔三差五就要过去看看,那白鹿高冷得很,谁都不搭理,只允许这人类幼崽靠近,比霜眉还有脾气。

但朱翊钧却说:“它很可怜的。”

冯保不懂:“此话怎讲?”

朱翊钧说:“没有小鹿和它玩。”

“有没有可能……是它不合群。”

“不是!”朱翊钧非常肯定,“就是别的小鹿不跟它玩,我去的时候,它才开心。”

冯保思考了一下,他说的好像也对。除了南北极,自然界中的白色动物通常不会受同伴喜欢,因为他们容易暴露目标,引来天敌。

但让冯保惊讶的是,朱翊钧那么小,才两岁半,他竟然能观察得如此细致入微,并且能感知到动物的情绪。

这也太厉害了。

冯保哄他:“不如,等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咱们再去吧,那时候凉快。”

朱翊钧小朋友一向是个听劝的好孩子,乖乖地点头:“那好吧,我们回去把花插起来。”

他抱着荷花一蹦一跳的走在前面,太监们跟在他的身后。

走到一片空地的时候,小家伙忽然停了下来。

在他的正前方,迎面走来一个身着青袍的年轻官员。

这儿距离内阁入值的无逸殿不远,偶遇大臣并不奇怪,但奇怪的是他身上的常服。

明朝官员,大多时候穿常服当差,文官一至四品着绯袍,五至七品着青袍。

从胸前补子所绘的彪来看,这位应该是个六品文官。

朱翊钧在玉熙宫的正殿内,没少见过朝臣,但也只见过穿红袍的。

在这里,六品官员可不多见。

因为衣袍颜色,朱翊钧又多看了一眼,仰着头,视线从他常服的补子,移到他的脸上。歪着头看了又看,在那人走近的时候,朱翊钧忽然“哇”了一声:“真好看呀!”

这个穿青袍的比那些穿红袍的都好看,是朱翊钧见过的大臣中最好看的。

他是皇长孙、王世子,对

方见他走来便停住脚步,往旁边让了让:“殿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