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张居正举荐兵部右……(第2/2页)

翌日中午,朱翊钧到达蓟州汤泉,谭纶和戚继光到城外迎驾。朱翊钧倒也不啰嗦,一到行宫就召集他们议事。

朱翊钧先听谭纶汇报了最近蓟辽两地诸事,蓟镇这边他倒是不用太操心,一来,俺答称臣,势力大不如前。二来,戚继光治军有方,骁勇善战,蒙古人只敢小规模骚扰,不敢大举进犯。

朱翊钧真正担心的是辽东,虽然李成梁也很能打,但朱翊钧始终对他不太放心。

倒不是怕他起异心,而是李成梁这个人,说好听点是有些激进,说直白一点就是贪攻。

不停地挑起战争来刷军功,把斩首多少人,当做战绩的一部分,甚至屠城,残杀普通百姓充人数。

一味的屠杀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朱翊钧和张居正都不想打仗,在他们心里,经济发展才是第一位。

谭纶作为蓟辽总督,是李成梁和戚继光的直接上司,朱翊钧特别叮嘱他,加强边防,对蒙古和女真各部的滋扰和进犯零容忍之外,一定要对辽东李成梁有所约束,别让他主动挑事。

而后,朱翊钧又听戚继光汇报了这次练兵的部署。十六万大军已悉数集结汤泉,在城外驻扎。

朱翊钧对他这个“对垒之练”还有一点疑问,正好让他当面解惑:“为何把地点悬在汤泉?”

戚继光答道:“回陛下,臣等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此地距离京师不算远,陛下不必舟车劳顿。”

“第二,此地就在总兵府外,方便调遣军士。”

“第三,汤泉城外这一代地势开阔,能让十六万大军实施布阵,车、骑、步兵士协同作战。”

朱翊钧听出来了,戚将军务实,第三才是重点。

他又问道:“具体流程是什么?”

戚继光不答,只抱拳道:“陛下不如留待演练开始,亲自校阅,或可有惊喜。”

朱翊钧点点头:“如此也好。”

“何时开始。”

戚继光答道:“明日一早。”

“好!”

朱翊钧正要起身,戚继光却又躬身抱拳:“陛下,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你说!”

“臣恳请陛下在接下来的蓟镇演练中,免去众将士一切参谒礼节。”

朱翊钧当即就答应了:“没问题,我此次前来,只为众将士鼓舞士气,一切虚礼就都免了吧。”

“谢陛下!”

这对朱翊钧来说,根本就不算是。他之所以只让谭纶和戚继光来迎驾,也正是因为不想让太多人见到他。

他只想让大家知道,皇上非常重视这次练兵,并圣驾亲临,大家务必拿出看家本领,真刀真枪的演习。

至于皇上长什么样,大家就不必知道了。

聊完了正事,朱翊钧突然想起,他之前还扔个了戚继光一个难题:“对了,李诚铭参加此次练兵吗?”

戚继光道:“他与其余新兵在别处操练。”

朱翊钧听明白了,李诚铭还不够资格参加这次练兵。

朱翊钧却提了个有些奇怪的要求:“之后,尽量把他调去别处,不要留在你身边。”

戚继光不解:“这是为何?”

朱翊钧道:“我担心他……不服从管教,给你添麻烦。”

虽然戚继光有些不解,但他是皇上,他说了算。

翌日,天不亮朱翊钧就起来了,穿戴齐备,在一众官员的扈从下,登上城楼。

城外是一大片平坦开阔地带,旌旗猎猎,鼓角争鸣。十六万大军,连营数十里,一眼望不到头,蔚为壮观。

远处,是巍峨连绵的长城,长城的另一边,便是关外。

这是朱翊钧第一次离开京城这么远,他知道京城距离边镇很近,但没想到这么近,快马加鞭也不过五六个时辰。

当年,成祖迁都北京,正是为了镇守边关,抵御蒙古人。

想不到,天子守了一百多年的国门,却在嘉靖年间,让蒙古人兵临城下,实在是奇耻大辱。

朱翊钧半眯着眼,迎风望向西边,长城绵延至天际,望不到尽头。

成祖十四年间五次亲征漠北,五战五捷,保大明北疆百年安宁,遗憾的是,没能彻底歼灭蒙古势力。

朱翊钧忽然想,如果有一日,成祖未能完成的梦想,由他来完成,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辕门开启,戚继光一身戎装,骑在一匹枣红色战马,带领他的副将出城。

在练兵开始之前,他还有一段发言,虽然无法让十六万军士都能听到,但至少要让各军长官听清楚。

“今日,十六万大军聚集于汤泉,进行‘对垒之练’,此乃千古仅有之盛事。”

“我对你们只有一个要求:希望你们每一个人谨记:从这一刻起,这里便是战场,你们将经历一场真刀真枪的实战,务必将每一件事落到实处。”

“……”

朱翊钧好奇,这究竟要怎么真刀真枪的实战。下面戚继光的发言结束,长官回到各自队伍。戚继光一声令下,演练正式开始。

突然,远处长城上的烽火台燃起烽烟——有敌军逼近。

朱翊钧收回视线,望向城门外,戚继光已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