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培根固本(第2/2页)
杜中宵摇了摇头:“公社都说官民不分,争议不多,还是不建得好。但是那些铺子,可以依靠官府的财力建起来。州比不得县,收入可入军资库,也可入公使库,便利得多了。”
说到赚钱,夏竦来了兴趣,让杜中宵把想法说一说。
杜中宵拱手:“官人,若说经商赚钱,无非是进、存、销三步。官府比民户强得的是进和存,销则无关紧要,自己销也可,委托商户销也可。不管是盐还是硝,还是毛皮等诸多土产,分散在百姓手里,以前是靠土产赋税,或置场收买,效率不高。若是官府广设盐务,用钱收买,可不是商户可比。进和存这两步,最重要的就是货物要多,这就更不是普通商户可比得了。”
说到底,杜中宵的意思是在每县设专门收购土产的铺子,收购硝和皮毛之类的土产,有的可以如毛皮可以做成产业,有的则可以利用规模效应由官府批发。如此一来,官府得了利益,同时也刺激地方百姓形成产业,搞活经济。通过直接获得利润和收税,官府可以得到大笔收入。
夏竦听得甚有兴趣,问杜中宵:“如此做,听着利处不少,不知可有弊端?”
“弊端自然是有的,凡事过犹不及。如此做,当着力于鼓励百姓生产上,而不是以经商为主。换句话说,官府做的生意,必然要让百姓得利,不然就不做。否则地话,官吏难免为图浮利,从商人手中夺取利润,饮鸩止渴,最终把产业做没了。此间的度,最难把握。”
杜中宵说的,其实就是这个时候已有苗头,历史上由王安石变法发扬光大的市易务。不过市易务把精力放在了商业上,从生产、流通诸环节疯狂地攫取利润,让从业者都无利可图,最终产业萎缩。杜中宵则主张把官府经商限制在基础产业上,为地方培育产业的形成,而后靠收税增加官府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