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第2/2页)
所以,即便是下黄泉上碧落,他也会把徐清麦给找回来!
第二日,许多亲朋好友都送来了慰问,包括隔壁的萧瑀、河间郡王府、平阳长公主府、魏徵等等,如李孝恭和魏徵这样的长辈更是亲自前来开导周自衡。
兴道坊也来人了,柳氏忧心忡忡地过来,一进门就开始喊:“这可怎么办呐!四娘怎么,怎么就……”
话音还未落,她就抬眼看到了自家儿子让人望之生畏的阴沉表情。
“母亲!”周自衡严厉喝止道。
他看了一眼正在附近玩耍的周天涯,看到她似乎是没有听到,这才松了口气,然后将自己不愿意让周天涯知道的决定告诉了柳氏。
柳氏连忙点头。
说实话,她从未见过自家儿子露出像刚才一样如此可怕的表情,就好像自己这母亲若是真的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就会立刻与他结下仇隙一般。虽然这种感觉并不好受,但的确让柳氏清醒了过来,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又过了一日,总算在焦灼中有了新消息。
杨中郎将收到了前方的飞鸽传书,说是在陇州一带似乎是发现了他们的身影。
“一夜之间到了陇州,看来这是要往西穿过祁连山去到突厥境内了。”李百药皱起眉,“他们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周自衡:“……我倒是有一个想法。”
他抬起头看向两人,大胆推测:“徐太医最出名的就是医术,即便是突厥人也是知道的。我在想,是不是突厥有什么人生病了但是又不方便来长安求医,于是便想要绑了她去治病?”
否则说不通为什么要绑架一个太医。
从私心来说,周自衡也希望是这样——若是真的,徐清麦的性命便有了保障。
李百药眼睛一亮:“的确是有这个可能……”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得门口传来洪亮的声音:“不是可能,而是事实的确如此!”
几人定睛望去,却是虬鬤客康有德从大门处大步走了过来。
“康兄!”周自衡惊讶地站了起来。
情况紧急,两人也省去了寒暄的功夫,康有德这次过来便是要提供自己所知道的消息:“义成公主的小儿子生了怪病,据说缠绵病榻已久。在几个月前,我就听说过她想要派人来中原寻觅名医,只是没想到他们竟然打上了弟妹的主意!而且还是用这种卑鄙的手段!”
周自衡这才想起来,康有德是粟特王室子弟,而且经营西域已久,自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他一拍额头,痛悔不已:“我怎么就没想着要来问一问康兄!”
“也怪我,之前没将这个消息放在心上。”康有德安慰他,“所以,周贤弟不必惊慌,既然是求医,突厥人必然会以礼相待。只是要苦了弟妹,突厥现在也混乱得很,若是能早日将她救回来,自然更好。”
这个消息很快也传到了宫中。
李世民勃然大怒:“突厥欺人太甚!若是求医,自然是规规矩矩让使者前来相请,朕看在两国盟约的份上也会派出太医前往突厥相助。可如今突厥却偏偏要往邪路上走!
“这完全就是无视我大唐朝廷威仪,将大唐的颜面扔到地上践踏,是可忍孰不可忍!
“月前,突厥骑兵骚扰我大唐边境,致使我大唐子民生灵涂炭,无家可归。可见其无视渭水之盟,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便反噬为害!
“圣人言,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既然他们不仁,那便也别怪我等不义!”
原本大唐就在酝酿着对突厥宣战,而此刻在突厥南下打草谷以及徐清麦的事情叠加的时机上,终于找到了一个撕毁渭水之盟的绝佳理由,并且依然占据着道德制高点。
很快,一篇慷慨激昂的檄文就从太极宫中流传了出去,成为了对突厥的对战宣言。
战争,马上就要开始了。
而在布政坊,周自衡骑上马,带着薛大以及其他两个护卫,背上了自己的行囊,打开了府邸的大门。
让他惊异的是,在府门外竟然有着自己的熟人正在等待。
“崇义!”他惊讶的看着眼前同样骑着骏马的友人。
李崇义坐在马上,对他笑了笑:“我就知道你肯定不会安分守己的在长安城中等着,果然,守株待兔,逮到你了。”
李崇义日前刚回长安,才从自己父亲的口中了解了一切的来龙去脉。他立刻想到了周自衡。作为周家夫妻最亲密的友人之一,他深知周自衡对徐清麦的感情,让他就这样在长安城中等消息,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他想也不想的立刻来了这里,没想到撞了个正着。
李崇义还想劝两句:“你可随着大军一起出征,这样的话会更安全,而且更有头绪。”
周自衡扯了扯嘴角:“对我来说,固然更安全,但对四娘来说却未必。”
若是突厥和大唐对上,那身在敌方的徐清麦处境或许会更危险。他得要赶在她还没到突厥金帐驻地之前将她救回来才更稳妥。
李崇义想也不想的:“那我陪你去。”
周自衡皱起眉:“你不必如此,在军中才能发挥出你最大的作用。”
李崇义耸耸肩:“我之前已经选择了另外一条路,无法再回到军中了。反正这段时间也是歇着,不如陪着你去西域吧,我手下倒是有一些精兵护卫,能帮得上忙。”
周自衡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拱手道:“大恩不言谢。”
李崇义笑着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肩:“之前都是你帮我,现在轮到我帮你了而已。大家都是兄弟,别说客气话。”
一行二十余人最终轻车简行,很快就疾驰着出了长安城。
消息传到了宫中,与之一起的还有周自衡的留书一封。
李世民拆开一看,是一封请辞信,周自衡觉得自己在关键时刻忙于私事十分愧疚,但是形势所迫,自己别无选择,只能请辞,还望陛下不要责怪。若是平安归来,朝廷还需要的话自己愿意效牛马之劳。
李世民看着,并不生气,只是挑了挑眉,最终低叹一声:“年轻人呐!”
语气中有些惆怅,有些唏嘘,甚至还有些赞赏。
最终,他拿起朱笔,在这封信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