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 110 章(第2/3页)
而皇后,却还是没有动静,只怕压力越来越大,宫中又要不平静了。不过这跟她没关系,她得离宫。
喜事连连,过了半个时辰,咸福宫的小宫女求见太后娘娘,笑着跪下,“奴婢是咸福宫的喜珠,特来给太后娘娘报喜,曲贵嫔有喜了,已经两个月了。”
“哟,这喜事可真多。”太后更是惊喜,想使了人去咸福宫,又想起曲贵嫔已经有了一个皇子,“竹清,你去咸福宫,替哀家看看曲贵嫔,再瞧一瞧二皇子,回来与哀家说,闹不闹腾。”
“是。”竹清领命。
咸福宫里,尚宫局的女官们已经到了,她们来为曲贵嫔置换宫中物件,见了竹清,不少女官皆表情松动,很自然地朝她眨眨眼。
“竹清姑姑。”身为尚宫的丁香让开了路,竹清颔首,“奴婢奉太后娘娘的命令来瞧瞧曲贵嫔与二皇子。”
曲贵嫔赶紧让宫女去抱二皇子出来,又收下太后赏赐的礼品,竹清与丁香一人坐一边,看着气氛很怪异。
竹清能坦然自若,但是丁香隐隐有些不自在。待过了一刻钟,何盛康到了,宣旨,晋封曲贵嫔为淑妃。
一时间,咸福宫里都是道喜的声音。
竹清上手抱了抱二皇子,看他大眼睛圆溜溜,便说道:“二皇子日后定机灵。”
“那便承竹清姑姑的美言,教他平安健康地长大。”淑妃满脸慈爱地看着二皇子,生完孩子后她体态无甚变化,倒是气韵多了几分成熟。
尚宫局的女官还在办差,竹清则是先走了,丁香眼角余光看着,心底不是滋味。
等回到了承乾宫,竹清如此这般与太后说了,随后便去收拾东西,收拾出几个箱笼。
她这回得去安州的碧桐书院任山长,皇帝与世家大族的斗争暂时告一段落,世家们让步了,皇帝虽然暂时不能让女子科举,但是已经下令几个州府的书院接纳女子读书,为日后的科举作准备。
其中,安州的大阳县亦是其一。
皇帝信任竹清,教她去当山长,有了这一层身份,日后她任少师也就有了出处与名头。无论如何,她要作出表率,也要让看低的世家跌破下巴,这就意味着,竹清到安州,可不是去享福的,而是要想法子,培养出才名动天下的女子。
为日后名正言顺当少师奠定基础。
为此,她与陛下商议,从尚宫局带走了陈学恒等人,让她们去碧桐书院读书,学习汲取任何知识。
*
书院招收女子,消息像风一般席卷了整个安州的上层,尤其是碧桐书院所在的大阳县,这里文风鼎盛,因着从前第一个善用馆便是在这里建立的,时间久了,慢慢吸引文人墨客,大阳县的名声就起来了。
善用馆到如今还开着,只不过能招纳到的人才少了,不如以前井喷式爆发。它带来的好处颇多,其中一个就是稍稍动摇了男子的地位,让他们看见了,女子也能立一番事业。
但是男尊女卑的观念已经深邃入骨,再如何不同,这里的男子心里也是瞧不起女子的,如今听说女子能上书院,与他们一道读书论政,教他们好生恼怒。
但这是皇命,他们不敢公然反抗,便三三俩俩聚会,交换着自己所知的消息,预备着暗地里抗衡呢。
尤其是安州的权贵子弟,他们既是书院的受益者,自然不想多出一些人分走他们的资源,特别是这些人还是女子。
“我听我父亲说,新来的山长是个女的,女的!她能懂怎麽管理书院麽?只怕连书院的门往哪边开都不知道。”
“这你都知道,我只听我哥说,这个山长还带来了一批女子,直接进入书院读书,不必考究学问。”
要问为何这些子弟如此高傲,就是因着碧桐书院的学生都需要经过考核才能进去读书,只有学识够线,才有资格。他们生气的一个点是,凭甚麽这个山长的人能不用考核?他们可是千辛万苦读书,才能进去!
“我这还有一个消息,这个女山长从前是尚宫局的女官,不过具体身份还没查出来,估摸着背后有靠山。这等子身份,整个大阳县谁能惹她?起码明面上不能,我父亲与我说了,教我不许去招惹她,不然回去有我好果子吃。”
“唉……”几个碧桐书院的学生齐齐叹气,原本想着扎堆商量,看看能不能有个主意。哪儿曾想,越说越震惊,这他们怎麽对付?
“完了完了,要是她胡乱指挥,那哥几个还能安安静静读书考取功名麽?”
书院由山长统领,大事小事都要她过问,如果她不会,随意指令,就等同于一个祸害。
*
被碧桐书院学生视为大敌的竹清此刻刚刚从京都上了大船,正准备南下,船上除了她、陈学恒几个学生,还有三位老者,都是才名动天下的大拿。
一位是从前在国子监任职的隋老大人,一位是桃李遍天下的京都的北华书院的泰斗,李老先生,一位则是女先生,白先生,是从前女学的老师,擅长音律,古琴弹得尤其出众,莫出其右。
这些都是竹清凭借人脉搜罗来的先生,带去镇场子的,只要他们一露面,保管不服她的学生服服帖帖。
显然,她自己也很清楚,此行必定坎坷。
“三位先生可有晕船?要是有,一定要与我说,不得有误。”竹清吩咐下去,陈学恒几人一直看着呢,都凑在他们身边,拿着书籍讨教学问。
三位先生也愿意传道授业,乐呵呵地让学生们围作一圈,到后面,还把竹清也找了过来,“竹清,你去是作山长的,怎麽能不一同找寻文字里的答案?快快与她们坐在一起,隋老大人要开讲了。”
“好。”浓郁的学习氛围冲散了连日船上生活的苦闷,竹清也跟着探讨,特别是与隋老大人,还能论及一部分政事。
晃晃悠悠当中,她们到了大阳县,县令早已经派人等候,知大船靠岸,立马带上县丞几人前来迎接。
“见过竹清山长,我是大阳县的县令,林县令。”林县令很是客气,毕竟竹清来头不小,不是他可以得罪的。
“林县令,请。”要在大阳县过日子,自然得与林县令打好关系,竹清也给面子,与林县令吃了一顿饭。
宴席上,林县令与竹清说了许多关于碧桐书院的事,其中就有碧桐书院任职的堂长、学长、斋长、讲书、掌书等人,“其中学长最多,共有二十三位,分别为学子们讲授各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