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过上养老生活(第2/3页)
他们三个只穿常服,没有村民看出来他们的身份,但还是有一个独眼的汉子拦住了他们,“你们到我们的黄梨村想干甚麽?”他眼里还有戒备,生人出入,总是要防备的。
“是这样的,我们想要高价收一些田地,所以来瞧瞧。”常知州找了一个借口,那独眼汉子点了点头,“哦,那个花篱笆那里,梨花婶子家有两亩水田,是好田,你们可以去问问,我带你们去。”
梨花婶子家不大,搭了一个爬瓜的架子,院子里养着鸡鸭,鸡鸭就在架子底下刨食,一个妇人在家门口缝补着衣物。
“大武,你带的人是?”梨花婶子抬头,视线落在三人身上,边说边起身。
大武解释了,“婶子,他们要买田地哩,你不是正好想要卖田?我就带他们来了,你莫怕,我在这儿等着,他们伤不了你的。”
“我家是有水田要卖,你们出价多少?”梨花婶子也不拖延,直接开口就问,听见报价,她摇摇头,“太少了,能不能多点?”
常知州又说道:“我们再去问问别家。”他带着竹清与萧扶风略走走就出了黄梨村,“两位大人,黄梨村算是大村子了,可村民们依旧需要卖田卖地全家去外边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在随州已经没有了出路,大多数人都抛弃祖地背井离乡。”
接下来她们还去了其他几个村子,入目皆是荒凉,有一些房屋甚至结了蜘蛛网,已经没有了人住。
竹清脸色凝重,“人口流失这般多,常知州可有上奏给陛下?”一般来说,知州是有权力限制百姓出入的,但很显然,常知州并没有这麽做。
“奏折似乎被人拦下了,下官屡次上奏,也没个结果,不得陛下的旨意。”这正是常知州带竹清与萧扶风去黄梨村的目的之一,希望通过她们两个让陛下知道,随州已经到了不得不休养生息的时候。
“既这样,随州暂时就不适合开办书院了,你别急,我写信告知陛下,延缓随州开办书院的时间。”竹清说,没想到这个下州情况竟然如此坏,但她也没有偏听偏信常知州的话,而是和萧扶风商议,私底下调查,如果属实,再告知陛下。
*
十日后。
竹清写信,萧扶风就在一旁与常知州聊天,大抵都是百姓们谋生的法子有多少,最后发现,背井离乡居然算是不错的办法了。
“像之前我们看见的那个梨花婶子,我认得她。她夫君是去年战死沙场的士兵,骸骨送回来时,当场便哭晕了。她守着一个儿子,日子艰难,怕下回征兵把她儿子征去了,所以想着离开随州。”常知州说,“随州百姓多女儿少儿子,小娘子们嫁去外地,渐渐的,随州出生的孩子就少了。”
多种原因结合在一起,才导致了随州情况的恶化。几十年前的战役致使家家户户无男丁,如今又屡次征兵,百姓们宁愿舍弃家乡也要外迁。
常知州见竹清把信交给了马上的人,激动地说道:“下官替随州百姓多谢两位大人。”他弯腰鞠躬,再次抬头,竟热泪盈眶。
又过了五日,陛下的圣旨随着钦差到了随州。与此同时,京城中发落了一批官员,正是负责从各州征兵的以及瞒而不报的一位尚书。
随州暂时不用办书院,竹清与萧扶风无事做,要走了,常知州送别两人,“待到重逢时,两位大人一定会看见随州兴办书院,家家户户都有孩子在书院读书。”
“会的。”萧扶风应了。
“随州……果然人还是要多出去走走,我们在京城,哪里能知道一地民生?”竹清感慨,她与萧扶风走遍了整个随州,所过之处只能感受到一片死寂。
“有多少人关心百姓呢?大多都是不想影响自己的政绩,故而选择瞒报,像常知州这样的大人,肯定是不多的。”萧扶风脸色沉了沉,之后瞧了瞧竹清,又问道:“贺归霖给你寄的信,你怎麽都不回信?我以为你们两个彼此心悦?”
“免得影响他打仗。再说了,我与他又不可能有甚麽。”竹清把信件放好,又与萧扶风聊起接下来要去到的州。
“我们这般到处走,竟像是游玩了。要是走遍了整个大文,回去之后我要写一本游志,让天下学子不用出门就能一览别处风光。”萧扶风摸着下巴,竹清想了想,笑了,“陛下拨银子给我们,我们还是公费旅游。”
虽然不懂公费旅游,转念一想也能猜到一二。萧扶风笑骂她,“真贴切,也不知道你的脑子里装的都是甚麽,老是能说一些奇怪了词语。”
两人嘻嘻闹闹,过了两日就到了其他州,一般的大州其实已经开始招生了,他们复刻大阳县以及北安州的做法,大体也能把书院办起来。像此类的州县,就不用竹清与萧扶风多费心,她们只视察一遍,停留几日,没有发现大问题之后就离开了这个州。
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竹清与萧扶风乘船、坐马车、骑马、坐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她们结束了视察工作回到京都时,萧扶风的游志已经写满了厚厚的一本,她还说要去刊印出来,回头摆上自家的书铺,准能卖个好价钱。
也是在这一年的冬日,太皇太后病逝,这个曾经身怀有孕却依旧提着剑别着弓逼宫的女子在寿仁宫薨逝,她跌宕起伏的一生落下帷幕。
丧礼举办得极其隆重,京都蒙上了一层白,是死气沉沉的霜雪覆盖在了经幡上。
文武百官目送太皇太后的棺椁送出宫门,末了,陛下口谕,罢朝七日为太皇太后守灵。官员们陆陆续续出宫,一道灼热的视线紧紧地盯着竹清,她暼过去,发现是贺归霖。
心思百转间,竹清打了一个手势——那是晚上见的意思。
*
竹清如今算是空闲下来了,她不比萧扶风那样有实权,萧扶风去了工部,是正正经经当官每日都很忙碌的。
这日,陛下抽空召见了她。
“竹清姐姐是朕的左膀右臂,也是大文的有功之臣,现下各处的书院皆开办起来,百姓们有学可上,想必再过个十几二十年,朝堂上会出现一批年轻的身怀抱负的臣子。”皇帝说,到了那时,大文海晏河清繁荣昌盛,而他,也正值壮年,恰好可以一览盛景。
“微臣不敢居功,大文能有如今的盛世,百姓能安居乐业,是因为陛下圣明。”竹清说罢,心里琢磨,听陛下的语气,倒像是还算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