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第3/3页)
走到了青石大门前。
离得这样近,总算能看清了。石门两边都雕着奇怪佛像,和他在寺庙里见到的大佛形象有些不同,手臂与手掌结印姿势也不一样。细腰、纤眉、含笑,垂眼俯视。看起来不但没有寻常寺庙中的庄严,反而透着森森鬼气。
空白处以不知什么地方的文字写几段话,姜遗光从未见过这种文字,应当是异族语言。
……等等,既是青石表面,为何是写上的文字而不是刻上的?
姜遗光试探地伸手去触碰,冷硬青石表面覆盖一层发软发脆的柔韧的皮,微凉,带点腥味。
也是人皮。
人皮上绘佛像,书经文。不知贴了多少张人皮,又有多少人死在这里。
门边立一块石碑,石碑上也刻了字,远些看不清,姜遗光走近了看,发觉石碑上赫然刻着一整章《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姜遗光虽不信佛,却也明白佛门讲究清静苦修,而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则暗示着他意图避开尘世喧扰,百姓安乐。这二者之间并无太大联系。
况且陶渊明已点名了文章里的桃花源位于武陵,也就是武陵山一带,又怎么会在乌龙山?
王落的声音从他背后传来:“看出来了吗?”
她声音里带着癫狂。
“什么样的地方,会初极狭、才通人?”
“又是什么样的地方,明明在山中,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百姓安乐不知世事?”她指着石碑上的字,一字一句念。
“后来人想要去找,却再也找不到,再然后……后遂无问津者……”王落大笑,声音嘶哑,“你说说看?你觉得会是什么地方?”
姜遗光抿抿嘴唇,避开她直视:“……陵墓。”
“那个打渔人无意中进的地方,是一座陵墓。”
有山有水,桃花盛开,说明这是一处风水极佳的宝地,自然会有人将陵墓建在此处。刚进入陵墓,主墓道自然狭窄,而后墓室开阔,整齐排列。
所以才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所以后来人才会遍寻不得,太守乘船寻找也数次迷路。
况且,开头的桃花似乎也暗示了什么。诗词中不乏以桃花为题的诗句,可若从另一角度来看,桃木、桑木、槐木等树木皆为众人眼里的阴木。
“还是有地方不对!”姜遗光喃喃自语,“既是陵墓,墓主是谁?渔民所见多为农夫,他们怎么可能修建出这样大的陵墓?”
“除非,除非他们不是墓主人……他们也在墓里,因为他们要为墓主陪葬。”
王落轻轻抚掌:“聪明。”
她继续往下点那些字:“总之,桃花源可以在武陵山,也可以在乌龙山,不论在什么地方,它都是桃花源。”
当初的渔民,真的离开了桃花源吗?还是说那不过是渔民的幻想?
五柳先生又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篇文章来?是他想象?还是亲眼所见?
姜遗光曾与夫子学习时就疑惑。五柳先生在写了太守命人查找,遍寻不得后,文章本已可以结尾,为何还要再加一段刘子骥寻桃花源直至病终也无结果的内容?
他将这个问题问出来,王落摩挲着上面的文字,冷笑道:“因为那一段是后来加上的啊。”
“何意?”
“原来的《桃花源记》没有最后一段。于是世人纷纷寻找桃花源,有些更甚,去寻找帝王陵墓以求桃花源。他不得不加了最后一段警示众人。”
“凡入墓者,必死无疑。”王落道,“当初的渔民将桃花源秘密说出去以后,你猜猜……他的下场是什么?”
姜遗光摇头。
千年过去,谁也不会知道当初真相,王落说最后一段是加上去的也好,是后人编撰也罢,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你想想陶渊明,就知道了。”王落道,“他以渔民之口说一段亲身经历,下场自然不会好。”
“古有大才者,多半能见常人不得见事物,过于耳慧目明之人,往往不得善终。”
姜遗光沉默片刻:“所以你才要用种生基,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