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3/3页)
大朝会,文武百官列席。
龙椅空置,皇帝未临。
今日的大朝会本来就推迟两个时辰,此刻见了空荡荡的龙椅,朝臣们都心中微沉。
孝亲王坐在最前面的圈椅上,淡淡道:“陛下命老臣代行今日大朝会,有本启奏,无本退朝,钦此。”
话音落下,满堂皆静。
片刻后,有一名年轻的官员出列,朗声询问:“孝亲王,陛下因何不在?”
萧元宸只下令暂住畅春园避暑,并未让朝臣至畅春园伴驾,按照往年旧例,每月三次的大朝会,皇帝会提前一日从畅春园回宫,行过大朝之后再回畅春园。
若皇帝下旨命朝臣至畅春园伴驾,每月三次的大朝就会暂停,因为畅春园没有太极殿,无法容纳那么多朝臣,也不能兴师动众,让满朝文武全部前往畅春园面圣。
前几日的小朝,都是凌烟阁阁臣和心腹重臣至畅春园叩见陛下,今日的大朝既然没有叫停,那么按理说萧元宸会亲至太极殿。
但文武百官等了许久,都不见萧元宸身影,心中多少有些疑惑。
大部分官员心思深沉,自不会在此时出头,只有年轻不经事的官员才会做那出头鸟。
果然,那年轻官员开口之后,许多人就生了心思。
队列之前,宗令端亲王是萧元宸的叔父,正是年轻力壮时,礼亲王是萧元宸的亲弟,刚入朝堂,颇有作为。
这两位都是宗室中的肱股之臣,自然被询问到脸上。
礼亲王眼观鼻,鼻观心,并不言语。
“陛下今日事忙,已命本王、礼王及孝王暂代主持大朝,定夺李氏结党营私一案。”
端亲王抬眸看向那名官员,眉峰紧蹙,不怒自威。
那名官员却并不惧怕端亲王的威严,他厉声质问:“听闻陛下一直在畅春园闭门不出,之前在饶临驿也确实发生冲突,是否……”
这话说得太直白,让人新生惶恐。
孝亲王白眉一拧,冷冷道:“噤声。”
“岂能妄议帝踪?”
老亲王已经年过花甲,他在朝堂上为国尽忠四十载,即便已经致仕,威望仍在,他开了口,大殿上瞬间便安静了下来。
他神情看起来并不局促,也没有不安,只是道:“姜首辅,闻大人,刑部、大理寺和宗人府合议的李氏结党营私案可有定论?”
姜之巡和闻肃上前一步,正要回答,就听到另外有一道清亮的嗓音开口:“若陛下有所不测,不应提前立储,商议未来储君之事?”
说话的人隐藏在人群中,一时间分辨不出。
太极殿中一下子就乱了起来。
姜之巡面色铁青:“肃静!”
作为首辅,下官竟然敢出言不逊,是他之过。
然而这一声肃静全无用处,紧接着,就有另一道声音大声议论:“听闻陛下已病入膏肓,可是实情?”
这一声犹如晴天霹雳,向太极殿砸来。
开口之人竟是杨庶人之兄,建安伯世子杨思忠。
因杨庶人犯大过,被贬为庶人关入忘忧宫,建安伯府也遭到牵连,这些时日来一直都安分驻守兵营,不敢有丝毫差错。
今日这一声,是自从杨庶人事发之后,建安伯世子第一次在朝堂之上开口。
可这一声,却犹如惊天霹雳,击碎了太极殿上的假象。
朝臣们顿时慌张起来,私底下交头接耳。
皇帝的私事自然无人能知,甚至他暂时驻跸畅春园,并未回銮长信宫,许多朝臣方才才知晓。
然而紧接着,皇帝病重,即将殡天的噩耗就砸了过来,让人头晕目眩。
有那忠心耿耿的老大人当即就痛哭起来。
还有三五名朝臣神情微变,跟着就一起议论起来:“若真如此,可要提前选出储君。”
“是选大皇子,还是三皇子?”
这些议论声一字一句都钻入姜之巡的耳中,让他面色铁青。
“胆大包天,如何敢议论陛下!”
他话音落下,杨思忠却阴阳怪气:“姜首辅,您心里可是美着呢吧。”
这话一说出口,众人心里就回过味来。
姜之巡的外孙,可不就是大皇子,若是陛下殡天,大皇子继承大统,他岂不是成了未来皇帝的外祖。
姜之巡被杨思忠气得脸色通红。
今日的事情太过诡异,局势失控的太快,不停有人在中间煽风点火,让人措手不及。
姜之巡深吸口气,看向孝亲王。
“王爷,您看?”
孝亲王抬起头,那双老眼却一点都不昏花,他一一扫过方才开口过的朝臣们,忽然道:“陛下身体康健,并无大碍,稍后便能抵达太极殿,还请诸位稍安勿躁。”
此时,第一个开口的官员大声议论:“你们可是私下定好储君,想要借此把持朝政吧?”
他说得大义凛然,义正词严。
紧接着,就有包括杨思忠在内的数名官员开口,讨伐在坐的几位亲王和首辅。
“是啊,究竟发生了什么,臣等需要知道真相。”
“此刻不是你们只手遮天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