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4页)
当李明强摸到县剧团的时候,县城里已经没有几处灯光了。但是,月亮好像更圆更亮了,剧团周围的一切都清晰可辨,铁栏杆大门紧锁着,李明强想翻墙进去,可是墙头上插满了碎玻璃。李明强转了一圈儿又回到大门口,晃晃上锁的大门,静夜里便回荡起响亮的“哐当”声,声音虽响,但就是不见有一个人动静。李明强静静地等了一会儿,就攀上大门,门上的三角尖尖就像是一杆杆红缨枪的枪头直挺挺地指向天空。李明强摸摸,还好,不算尖,不太扎人。他怕刮破了衣服,就脱下上衣,双手撑着栏杆,慢慢地把肚皮移上那排他认为不太尖的枪头……
正在这时,靠大门口小房里的灯亮了,接着是一声老沙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孩子,不能翻,看扎着你!”
随着声音,门“吱扭”一声开了,一个像刘爷爷一样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头儿披了件黑衣服走出来:“孩子,快下去,快下去。”
“刘爷爷。”李明强情不自禁地叫道,眼泪就涌了出来。
山羊胡子一惊。他确实姓刘,但他不认识眼前这孩子。看李明强落了地,就问:“孩子,你认识我?翻门弄啥哩?”
“我,我是来上戏校。”李明强知道他认错人了,他的刘爷爷早已去世了。今晚他特想念亲人,特别是刘爷爷,一路上满脑子都是刘爷爷的影子,是刘爷爷的影子伴着他不怕夜晚的山路,是刘爷爷的影子伴着他来到县剧团的。他擦掉眼泪,怯怯地向山羊胡子叫一声:“爷爷。”
李明强被山羊胡子领进了小屋。山羊胡子从包里拿出两个白玉米面掺小麦面的白馒头,好吃极了,李明强除了过年,还没有吃过这么好的馍呢。他飞快地吃完了一个,看着另一个,还想吃,想想,这是老爷爷的口粮,就咬咬牙,端起茶缸一个劲儿地喝水。
山羊胡子说:“孩子,要饥,就把那个也吃了。”
李明强用手抹了把嘴,笑笑,说:“爷爷,我吃饱了。”
山羊胡子说:“吃了吧,你没饱。”
李明强说:“饱了。”
“没饱。”
“饱了。”
山羊胡子背过脸,沙哑着喉咙说:“那好,睡吧。”
山羊胡子让李明强给他同床睡觉。
灯拉灭了,山羊胡子躺在床上问:“几岁了?”
“九岁。”
山羊胡子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是个懂事儿的娃,懂事儿的娃呀。”
李明强到县剧团的第三天,爸爸按照团长原来的要求,推着一个独轮车,把一个小铺盖卷儿和一些粮食送来了。
李明强在戏校拼命地练功,出类拔萃地担任了《小犟从军》的主角“小犟”,在县里公演后,县委书记兼县长许杰还真抱着他照了张相。李明强跪在地上,给县长磕了个头,说:“谢谢县长让我来上戏校,谢谢县长不让支书扣俺爸俺妈的工分!”
县长一脸茫然。
王团长急忙把李明强拉过去,又给县长小声地讲了李明强上戏校的故事,使出了他演员的工夫,绘声绘色,县长大笑说:“初生牛犊啊!”
后来,王团长告诉李明强,那天接电话的男人根本不是县长。李明强很失望,团长说:“不管咋说,你总算没埋没。好好干,要当名演员。”
李明强结结实实地给王团长磕了个响头。王团长背过脸去,他知道这孩子练功练得屙血。走时,王团长反复地唱着一句样板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一九七一年,正是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三大样板戏唱得最火的年代,每个剧团包括业余宣传队都在排演这些剧目或片段,有的也排演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应时相声、小品。《小犟从军》,就是李明强所在剧团,为配合国内反对苏联入侵我西北边疆排演的豫剧。李明强被从戏校选入剧组,担任了小犟这一主角。当时,戏校的学生,除了学一些语文、数学、常识外,还学唱一些重新填词和修改的革命历史歌曲,如《工农一家》、《抗战歌》、《毕业歌》、《大刀进行曲》、《战斗进行曲》等。《毕业歌》的歌词就是根据聂耳创作的乐曲重新填写的:
同学们,大家起来,
奔向那抗战的前方!
听吧,
抗战的号角已吹响;
看吧,
战斗的红旗在飘扬。
我们紧跟共产党,
拿起枪!
我们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
我们决心把侵略者彻底埋葬!
我们要和工农在一起,
筑起那铁壁铜墙!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迎接那民族解放的胜利曙光。
前进!
前进!
军号已吹响。
同学们!
同学们!
快行动起来,
奔向那抗战的前方!
前方!
李明强非常感谢王团长给他到戏校学习的机会,何况他来得是那么地不容易。他清楚地知道,只有在这里苦练,才能“迎接自己解放的胜利曙光”。别人练一个小时,他练两个小时,整日谱不离手、曲不离口。每天早晨到河边吊嗓子,他都是最早一个去,最晚一个回。他想,他和杜甫出生在一个窑洞,杜甫成了诗圣,他成不了诗圣,当个名演员也成。诗人太穷,演员能挣大钱,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也是巩县的,她的生活就比杜甫强多了,还给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捐献一架战斗机呢。
转眼到了五月,中原大地满眼是绿。
这天,李明强与演员们早早起床到石子河畔吊完嗓子,回到剧团的时候,太阳已由火红变成了金黄,照在院里那棵三人合抱粗的老槐树上,透过那半个院子大的伞状树冠的枝叶缝隙,给地上丢下一块块碎金子般的光点。王团长站在树下,问李明强:“小犟,十岁了吧?”
自从李明强演《小犟从军》出了名,剧团里的人都说他整个一个活脱脱的“小犟”,所以都叫他小犟。
“过几天生日。”
“好,都十岁了,成大孩子了。长大了,长大了。”王团长叹口气,又说:“小犟,你是个懂事儿的孩子,我非常喜欢你。可是,可是,县里不让咱剧团办戏校了,你得先回去,以后剧团需要了……”
“我知道,您甭说了。”李明强两眼盯着地,他知道,村里响应上级号召,以阶级斗争为纲,搞大寨田,要砍了果园,在山沟里搞人造小平原,他爸爸抱着果树不让砍,冲那些都不愿让砍又敢怒不敢言的山民们喊:“都抱住树,要砍就让他先砍了我们。”山民们看着支书张洪和他们的一帮亲信及民兵,谁也不敢动。李明强的爸爸就冲到张洪面前喊:“这是村里的摇钱树啊,你要砍就先砍了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