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249章 后宫之主(二十八)

宜敏同样把一切尽收眼底,心中暗叹这保清跟上辈子一样是个实心眼,否则上辈子也不会被明珠玩弄于鼓掌之间,他的耿直更适合当一个纯粹的武将,在战场上纵横驰骋,为妻儿挣得偌大军功,而非在朝廷里蹉跎岁月,用自己不擅长的权谋争斗消磨着英雄意气。

若非惠妃和明珠从小在他耳边不停地撺掇,形成了所谓的大阿哥党不停助推,以保清喜武厌文的性格未必会拼死去争那个皇位,最后也不至于落得那般凄凉的下场,就连保清的原配福晋伊尔根觉罗氏也是这场斗争最早的牺牲品。

保清夫妻二人原本感情极好,但就是为了一个莫须有的嫡皇长孙,伊尔根觉罗氏被惠妃明里暗里的逼迫,最后在保清妥协恳求的目光中,咬牙拼着四年连生四胎,不停的生产毁了她原本健康的身体,偏偏都是女儿,面对丈夫一次比一次失望的眼神,最终伊尔根觉罗氏不顾太医的劝阻警告,终于拼死生下一个嫡子,自己却撒手人寰。

四女一子从此失去了亲生额娘,那个千呼万唤才得来的儿子既不曾得到康熙的另眼相待,也没有额娘的保护,最终年不过23就卒了,连子嗣都没有留下,争来争去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保清在大福晋去世后彻底自暴自弃,甚至把这一切责任都推到了太子身上,两兄弟开始有了几分不死不休的架势。

宜敏看着此时保清那一边吃一边用挑衅的目光飞向保成的嘚瑟模样,不由嘴角微微勾起,如今这样就挺好的,孩子就该有孩子的样子,还没长大就被逼得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明明是朝臣们自己争权夺利,偏偏要拿皇子阿哥当筏子,明明皇帝还处于壮年,臣子私底下却开始暗戳戳的明争暗斗,奢望着所谓的从龙之功,无疑是在戳皇帝的肺管子,不是找死是什么?

保成是个绝顶聪明的孩子,没有了太子的身份和康熙无底线的纵容,这辈子是个知道进退、讨人喜欢的孩子,与两位兄长的关系都不错,不过他似乎更为崇拜赛音察浑,也许是因为他武力上总是被保清碾压,无形中就对于经常在武力上碾压保清的二哥更为向往一些,加上赛音察浑为人嫉恶如仇,奉行不服就干的原则,极为对保成的胃口。

宜敏垂下眼眸,有一搭没一搭的喝着碗里的羹汤,心中存着几分思量,目前最年长的四位阿哥性格鲜明,行事作风一目了然,几乎可以预定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了。

这辈子大皇子与太子之争已经不复存在,保清和保成之间虽然还是互看不顺眼,也不至于被逼迫到反目成仇的地步,这份压力如今已经转移到承瑞和赛音察浑身上,那些投机之辈为了所谓的从龙之功可不管他们兄弟俩是不是一母所出,他们只会觉得两个阿哥都是嫡子,礼法上比起其他庶出阿哥更有机会继位。

若非如今宜敏强势,两兄弟又从小在身边养大,如今他们周围恐怕早已被安插了无数不怀好意的探子,想要撺掇一出兄弟相争的戏码了,如今虽然还没有这个苗头,但是不代表底下的臣子没有这个投机的心思。

承瑞今年已经14岁,赛音察浑也不过小他一岁罢了,已经到了可以选福晋的年纪,一旦两人成婚就要入朝参政,立刻就会有臣子站队,各种利益诉求接踵而来,若是这兄弟俩心智不坚定,就会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谗言所动,再坚固的兄弟情谊,也经不起水滴石穿的考验。

上辈子保清和保成也曾经有过好到同穿一条裤子的时候,但是水滴石穿,铁杵成针,最终两人早已忘记了儿时情谊,都恨不得将对方抽筋扒皮,打入十八层地狱。今生只要她还在一日,就绝不容许兄弟阋墙的事情发生。

不是宜敏太过自信,而是皇权帝位虽好,哪里有修行长生吸引人?皇朝气运加身就意味着修行之路断绝,她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做出选择,承瑞和赛音察浑都是从小修炼顶尖功法,品尝过实力强大的滋味,是选择放弃继续修行,继承皇位?还是一往无前、勇攀高峰?宜敏都尊重他们的选择。

一顿午饭吃得宾主尽欢,两个小的显然都吃的有点过量,都靠在椅背上缓了口气,康熙自然看在眼里,不过今日餐桌上气氛极好,康熙也没有对此过多苛责,毕竟是自己儿子,偶尔吃饱点难道还是错不成?他还没有严苛到那等地步!

今日饭后例行的散步消食,宜敏并未参加,毕竟她如今手上有伤,不宜过多动弹,走动间也容易被孩子们看到手上的纱布,康熙对此自是心照不宣,带着四个儿子迈步走出了乾清宫,沿着御道在前三殿缓缓绕行,顺便询问孩子们一些课业上的问题,不过与平日里正式严厉的考教不同,不过是闲聊谈心而已,几个孩子心态颇为放松,显得对答如流。

“保清、保成,你们也都长大了,将来娶了福晋就是大人了,朕打算给你们取个大名,你们觉得如何啊?”康熙走着走着,突然想到之前和宜敏商量给阿哥格格重新序齿的事,毕竟早年康熙有不少孩子夭折,到如今称呼有些混乱,例如承瑞是大阿哥,但是按照排行却是皇三子,再如皇七子万黼康熙十八年夭折,不过两岁年纪,序齿便不算其中。

保清和保成闻言一愣,抬头看向康熙背着手向前走的身影,心中慢慢地浮起了喜悦的泡泡,皇阿玛终于想起来给他们赐名了吗?保清和保成说到底不是正经入玉碟的大名,只是出生时康熙随口赐下的乳名,不像承瑞和赛音察浑早早就入了玉碟,从一出生赐下的就是正经的大名。

康熙走着走着,发现背后没了动静,不由得回过头来,看着有些怔愣的两个儿子,有些奇怪地道:“怎么了?不想要大名?”难道是保清保成叫习惯了,都把这个当成大名了不成?只是编写玉碟不能草率,一个个儿子都得重新赐名,为了取个吉利又有意义的字眼,他可是绞尽脑汁。

保清如梦初醒,连忙摇头又点头,急道:“皇阿玛,儿子没有不想要大名,儿子想着呢!”他做梦都想呢,怎么可能不乐意呢?他翻过年都十二岁了,居然还被叫乳名,别提多尴尬了。

保成这会也顾不得跟保清闹别扭,连声附和道:“没有的事儿!皇阿玛,恳请皇阿玛赐名。”保成这种俗气又没格调的乳名,如今即将长大成人了还被这么叫,简直羞辱感满满好吗?

康熙哈哈一笑,他也没有卖关子的意思,而是直接道:“保清赐名胤禔,保成赐名胤礽,皆是福安之意,如何?可还喜欢?”他目前还活着的有八个儿子,他决定给阿哥们重新序齿,承瑞和赛音察浑以外的儿子赐名,取‘胤’字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