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 里海反击战(1)(第2/2页)
里宾特洛甫在与爱德华八世的谈判中就以此为饵进行引诱,宣称:英国改旗易帜越早,石油基金与欧洲一体化过程的利益分享能拿到更多,如果等彻底打了败仗被德国占领,那就不要想这么好的事了。
除已确定的三大石油基地外,施佩尔还考虑规划另外三个基地:一个在内志王国(沙特阿拉伯),沙特因为是中东国家中最后一个服软的,所以遭到冲击最严重,叙利亚、约旦、伊拉克甚至阿联酋、亚丁前期都在德国默许甚至纵容下从沙特手中攫取大片土地,反正大家都是游牧民族出身,谁都能扯上“自古以来”的帽子,而在后续冲突中德国都站在与沙特对立的另一方,各方有恃无恐——有本事你来干德国装甲师啊!最终逼得沙政变组成内志王国,特政变后的内志王国版图已不到沙特的70%,要不是上赶着巴结德国并宣布接受德国保护,周围国家能把整个沙特都给吞干净,现在准备给内志安排一个基地,也有缓和关系搞怀柔的用意。
第二个是准备放在北苏丹,该地被埃及吞并后也发现了石油,埃及方面对此跃跃欲试;第三个是在利比亚,虽有意大利这个不太靠谱的队友在,但利比亚离欧洲实在够近,天生的燃料供应基地,再加上德国在原油产出上与意大利有过协议,不加以利用简直就不好意思。
除了石油基地外,霍夫曼还提出要建设中东铁路网,让中东各国与欧洲的关系更加密切。这些措施的提出与强化都是霍夫曼战后安排的一部分,用德国的武力保证中东各国对德国的向心力,然后用中东石油供应和控制能力保证欧洲各国对欧盟体系的服从——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
伊拉克和伊朗这两个地区大国也竭尽全力表现出配合,往费尔干纳盆地运送物资和补给的就还有两国空军——装备的是德国半送半卖给他们的Ju-52。容克大妈虽然性能已落后了,但在中亚这个没什么威胁的场合,还是很发挥余热。
这才是舍尔纳一直有底气打火力攻势、短促突击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