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赵为之赵(上)(第2/2页)
如今天下,募兵制只是刚刚兴起、半募兵半授田府兵的制度也不过是才露出苗头,随即就被火药火器马镫而冲击导致除了轻骑兵和非正规起兵之外,府兵制实在没有半点的优势,可谓是刚刚出生就要夭折。
原本天下的制度,是民众需要服封建义务,随军出征需要自己携带一部分粮食。
至于贵族守城,那就是在守自己的经济基础和权力根基,加上农夫是依附于土地的、可以被分封也可以连同土地一起转让的,所以,守城的时候随意征用民众的粮食马匹那是正常,而能够做到墨子所言的“民献粟米、布帛、金钱、牛马、畜产,皆为置平贾,与主券书之”那就可以算是仁政、义政了。
这时候邯郸的民众居然要求赵侯在征用他们的粮食时需要缴纳利息,这简直是……骇贵族之听闻,大逆不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等等等等……
现在,赵侯觉得,自己在邯郸已经实行了仁政,已经对民众远胜于当年晋阳,可民众竟无感恩之心,还试图再取更多的利益,如何能够不愤怒?
公仲连在看完前几条之后,拜道:“我现在能够理解您的愤怒了!”
赵侯大喜,从他步入公仲连的寝室之后,一直都在承受着公仲连的说教,此时公仲连竟然说能够理解他的愤怒,心中无限开怀。
然而公仲连随后却道:“如果您是一个商人的话,我现在确实能够理解您的愤怒。可如果您是赵国的国君,是邯郸的封主,那么我不能够理解您的愤怒。”
“您现在马厩中有可以日行八百的良马,虽不及穆天子之八骏,却也相差不多;您的鼎中烹油而有肉食;您的宫中有绝美的姬妾;您的府中纵然没有随侯珠和氏璧却也有各种珠玉宝物……您欠缺的,正是赵人的心。”
“您作为赵国的国君,邯郸的封主,因为民众少付一半的土地赎买钱而愤怒,那么您如果是商人只知求利,这也无可厚非。”
“可您并不是。您需要邯郸的民众撑起军队、您需要邯郸的粮食保证出征、您需要邯郸的钱财保证您可以购买的大炮火枪火药和马镫……这时候能够有人借给您钱,您应该感到感激,哪怕是年息十二,能够借钱给您的您竟然感到愤怒,这难道不是可笑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