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开战决策的秘密:最后的御前会议(第3/6页)

当然,陈夔龙所说的“官家可先借银给他们”,并不是由官府出钱,而是处理这类问题的传统手法:由官府出面向当铺摊派——“京师城厢内外,当铺约一百十余家,均系殷实股东,若命两县传谕每家暂借银一万,共有一百十余万,可救暂时四恒之急!”

慈禧觉得这个办法好,吩咐陈夔龙赶紧去办。

陈夔龙出宫后,刚毅大人在等着他。刚毅对陈夔龙的态度很亲切:“四恒事太后曾向我谈过,我谓非君不办。但奉托一言:勿论如何,切勿牵累当铺。至嘱!至嘱!”(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刚毅大人为什么要保护当铺业?原因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

当铺业是大清最为暴利的行业之一,而暴利的原因倒不只是因为“当铺是穷人的钱庄,钱庄是富人的当铺”(胡雪岩语),暴利是另外一个原因——低税。

1898年之前,朝廷对每家当铺的年征税很可观——5两银子。1898年之后年税虽然涨到50两,但和巨额利润相比仍然是九牛一毛。多年以来,这个不合理的征税现象是朝中各路言官、御史弹劾的热点问题,希望推动当铺行业征税问题改革,但这样的折子一律遭到否决,没人清楚原因。

根据公开的史料,刚毅同志在北京的当铺至少有三处,而投资在这个红利产业中的其他大臣还有很多。于是,尽管这是一次向端王集团追责的好机会,但是,荣禄怕了,他怕得罪端王集团,也怕得罪其他什么大臣,更不知道这里面的水有多深,比如步军统领崇礼是不想管、不敢管还是不能管?这都是很有问题的,背后的靠山荣禄大人要息事宁人,陈夔龙自然也只好不“牵累当铺”了,最后是内务府和户部各出库银50万两。

这就是近代经济史上的“佳话”——宁愿动用“官银”,也不强行向“民间”的当铺摊派,这简直是“初步的市场经济意识”。只可惜,红利产业其实跟“民间”关系并不大,大清的经济问题,时常也是政治问题。

对于陈夔龙来说,他是很气愤的,刚刚和慈禧太后商量好的事情,刚毅竟然在宫门口就对他提出了警告,而他这个署顺天府府尹还不得不遵办!而这还不是端王集团最无法无天的事情。

6月17日,参加完第一次御前会议的许景澄和那桐奉慈禧之命开始出城,城里很乱,他们走得小心翼翼,然而他们刚走到永定门附近,就被周围“闻讯赶来”的拳民们给揍了回来!

面对义和拳,许景澄和那桐自然不会蠢到说他们是去跟洋人“求和”的,那么御前会议上决定的机密,拳民到底是如何知晓和“闻讯赶来”的,这个恐怕只有端王集团的人知道了。反正几天前洋人派出去迎接西摩尔军的人出不了城,而现在,慈禧自己派出的大臣也出不了城,慈禧肯定会怀疑这个朝廷还是不是由她当家。

是的,这就是大清,只不过不是200多年前锐意进取、朝气蓬勃、努力奋发的大清,而是正在急剧下坠的大清。八旗子弟就是很好的证明。200多年前,他们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艰苦创业,山海关一战,大旗猎猎,气吞万里;200多年后,他们个个都有宰相的肚子,却已上不得马,拉不开弓,不能杀敌,只能杀鸡。而其他的那些臣子,他们存在的意义好像只是为了加速革命党的出现。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阴谋诡计是不会停止的。6月16日子夜,一个神秘人物紧急敲开了荣禄府上的大门,他是江苏粮道罗嘉杰之子,奉命将他父亲截获的,据说是西方国家将要发给朝廷的“照会”星夜送给荣禄,荣禄看完,“大惊失色”。从内容上看,这份“照会”就是针对慈禧个人的,如果再把它转奏到慈禧手里,老人家肯定是会毫不犹豫与洋人开战——而这又是荣禄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荣禄围着屋子做伸展运动(“绕屋行,旁皇终夜”),苦思冥想了大半夜,终于还是觉得这事儿太大,不管是真是假,自己都不能截下这份情报,天亮时分,他进宫交给了慈禧(恽毓鼎:《崇陵传信录》)。

6月17日,第二次御前会议开始,慈禧将宣读这份神秘的“照会”。

第二次御前会议:慈禧做战前动员

会议一开始,慈禧竟然就当众宣读这份对她很不利的“照会”:

第一,指明一地,令大清皇帝居处;

第二,(由西方国家)代收各省钱粮;

第三,(由西方国家)代掌天下兵权;

最后一条更加厉害:勒令皇太后归政(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啊)!

不过这最后一条慈禧没有公开读,但在大臣中间私底下流传,光绪皇帝也在殿上,慈禧不公开读不是要顾及下他的脸面,而是一旦读出来,如果不对他采取下一步行动,就会有损慈禧权威,而对于一个被软禁的皇帝来说,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就是端王集团热切盼望的废帝了,所以慈禧是不能公开的。

其实有前三条就够了,这哪里是什么一般的“照会”,简直是西方国家要在大清发动政变!不仅要推翻慈禧的统治,还要直接灭亡了大清(军权和财权都被收走了),建立以光绪为“儿皇帝”的傀儡政权,太狠了!

荣禄判断得没错,这份照会只要落到慈禧手里,肯定会触动她最敏感的那根神经,所以荣禄才半夜三更做了那么久的伸展运动。

问题是,如果这是西方国家即将发给朝廷的如此严重的“照会”,应该是由各国驻北京使馆发给总理衙门,在这之前,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泄密的。罗嘉杰一个小小的江苏粮道,他是如何搞到手的?这个罗嘉杰的儿子没有说,荣禄也不知道。

也就是说,这份神秘的“照会”在交给慈禧时,是一份很可疑的情报:不仅内容匪夷所思,而且来路不明。

于是众多的谜团留下了:这份“照会”到底是不是真的“照会”?慈禧当时是否验证?如果不是真“照会”,又是出自哪位高人之手?慈禧又为何要公开宣读它?当时大臣们听闻此事之后的反应是什么?

我们一个个说。

根据当时参加会议的京官恽毓鼎留下的《庚子日记》记录:“后闻此四条照会,军机、总理(衙门)、北洋皆未见;询之洋使,亦坚执无其事,竟不知从何而来。”也就是说,当时在事后是“验证”了的,即使慈禧没有验证,大臣们也去验证了,说明此四条“照会”子虚乌有(后来诸多中外历史学者也多方证明:当时的西方各国确实没有从政府层面向大清朝廷发过如此“照会”)。

那么,关键的问题又来了:这份伪造的“照会”,出自哪位高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