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神迹一(第2/2页)
到了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陶器时代),比砸击更有意义的动作也被光荣地掌握了,就是“磨”,把细砂撒在水里,放在石器的表面,使劲地磨,磨啊磨啊,石器被磨得又平又整,又光又滑,刃部磨得锋利异常,可以刮胡子,砍东西的时候,一砍一个印儿,减少阻力。于是出现了石刀、石铲、石锄、石镰、石斧,这就给砍树、种庄稼创造了前提。
第三个有意义的动作是“烧”。名噪一时的河北省徐水市南庄头,发现了中国最早的12块陶片,是一万年前的,而北京怀柔、江西万年仙人洞、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桂林甑皮岩、柳州鲤鱼嘴、广东翁源青塘等地的野外,都发现了一万年前后的陶器碎片,甚至一两个古怪而古朴的陶罐。这都是祖先们捏了泥巴,在火上“烧”出来的文明碎片。
到了八千年前,人们掌握了第四个动作“挖”。先是在黄土坡上挖人工的窑洞居住,又改良了窑洞的挖掘方法(横向),改向竖直方向挖坑,坑里支起几根柱子,坑上像蘑菇一样支起半个茅盖,就充做房子了。上边漏雨,下边又潮,虽然可以用火或石灰把地面弄硬弄干,但人呆在坑里,总是不很爽。室内面积也很小,一般十平方米上下,仅能容纳二三人,圆形。后来流行方形的坑屋,大到几十平方米。
坑屋里没有现代意义的床,没有椅子也没有桌子,他们习惯坐在兽皮的席子上看屋顶上的星星。
屋顶上除了星星,还有茅草,由于风吹雨淋,表层形成灰白色的霉烂层,所以叫“白屋”(“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是也),这是劳动人民的标志性建筑,不过当时还没有有钱阶级,大家都住白屋。茅草不断霉烂,需年复一年地加铺新草,使草顶逐年增高,一旦草顶倒塌,一个房子就算使用完了。
这“柴门闻犬吠”的坑屋就是祖先们的人生寄托,一般它都在河岸面朝太阳的阳坡上,地势相对较高,不致被水冲跑,又临近水源便于生活的。
在陕西渭河流域平均每千平方公里约有6.5处这样的祖先小村,河南伊水洛水一带、山西南部平均每平方公里2.8处,其余的黄河两岸,密度不过l处,实在是地广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