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马迁误信的故事(第7/8页)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历史故事的伪造,往往有需要伪造的动机,有适合于伪造的历史背景;春申君献有孕之女的故事,出于楚王“负刍之徒”的伪造,其历史背景就是楚王负刍杀楚哀王夺位的政治事件。按照同样的思路,我们从秦昭王末年开始考察秦国的历史。秦昭王死后,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先后即位,一直到秦亡,秦国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政治变动,秦始皇和他的父亲、祖父即位当政的事情并没有受到类似的挑战,从而,在秦国没有出现类似故事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换句话说,在秦始皇家族一系当政的情况下,大概是没有谁吃饱了饭没事干,想去编造这个掉脑袋的无聊故事的。与这个历史事实相印证,在流传至今的战国诸子和战国故事当中,我们也看不到这种故事的踪影。

刘邦建立汉王朝,旗帜鲜明地全面继承秦王朝。这种全面继承,从领土、人民、制度,一直到意识形态。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算是同一时代的人,他终身崇敬秦始皇,视秦始皇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和理想。我们知道,刘邦还在家乡沛县做亭长的时候,曾经出差到咸阳,观望过车马出行的秦始皇,当时的刘邦,觉得秦始皇宛若天上的太阳,灿烂辉煌,由衷地发出了“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人生感慨。刘邦觉得,如同秦始皇的人生,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人生。

刘邦发迹以后,自视为秦始皇的继承人,接替秦始皇的位置做了皇帝。他临死之前,曾经专门发布过一个表明自己对于先烈伟人态度的诏书,这个诏书见于《史记·高祖本纪》,摘要如下:“秦始皇帝、楚隐王陈涉、魏安釐王、齐缗王、赵悼襄王皆绝无后,予守冢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无忌五家。”

楚隐王陈涉,就是发动大泽乡起义的反秦首事者陈胜,他后来立国张楚,称楚王,刘邦响应他起兵,算是他的部下,用他来代表楚国,世世祭祀。魏国的安釐王、齐国的缗王、赵国的悼襄王,与楚王陈胜一样,都分别设置十户的守墓人,得到世世代代的祭祀。魏公子无忌,不是帝王,而是刘邦所景仰的游侠世界的偶像,特地为他设置了五户守望祭祀的人家。至于秦始皇,他的待遇高高在各国君王之上,二十户守冢之家的设置,明显地表达了刘邦和汉王朝对于秦王朝和秦始皇格外的敬重,绝无丝毫的不敬和怠慢。

从刘邦时代开始的这种尊重六国故王、尊重秦王朝和始皇帝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文帝景帝时代。从而,我们可以说,汉帝国建立之初,丑化秦始皇的土壤和条件也不存在。与此相印证,西汉初年,刘邦君臣,汉朝政府多次议论和总结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对秦的政治和政策批评甚多,却从来没有对秦始皇进行人身攻击,编造丑化他的故事。在至今流传的西汉初年的政论文献,比如汉初贾山的《至言》,文帝时代著名政论家贾谊的《新书》中,都没有这一类的故事。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汉武帝的时代,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革的时代。这种历史变革,从时代精神和历史形态的角度上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由秦末以来的后战国时代,进入了由汉武帝时代开始的第二次统一帝国时代。这场历史变革,极具颠覆性,堪称一场古代的“文化大革命”。在汉武帝的主持下,这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否认多年以来认为汉王朝是秦王朝的继承者这样一种意识形态,而是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宣称汉王朝是从根子上革了秦王朝命的革命者,秦王朝的天命是水,汉王朝的天命是土,土水不相容。

在这个意识形态革命的指导下,汉朝政府对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对外政策等基本国策国政作了大变革,废除了建国以来一直使用的秦代历法,宣称将服饰旗帜的颜色由秦以来的黑色改成黄色,度量衡所使用的吉祥数字也由秦以来的六改为五,整个社会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在这场古代的“文化大革命”中,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事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目的是呼应这场全面变革,用儒家思想取代自秦以来到西汉初年一直占据思想主流地位的法家和道家思想。

在这场大变革中,汉代社会对于秦始皇的看法和评价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由伟人变成了暴君,由历史上的成大功者变成了历史罪人。

秦朝龙纹空心砖

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夏朝是木德,商朝是金德,周朝是火德。

传说秦文公狩猎时曾获一条黑龙,秦始皇以此认为秦得水德,秦灭六国,就是秦朝代替周朝,也就是水胜火。砖上的龙纹装饰正是秦朝尚水德的表现。

正是在这样一种时代的变迁、风气的转化当中,对于秦始皇的个人攻击被解禁,对他作人身丑化也受到鼓励,修改秦的历史、编造秦始皇丑闻的历史条件成熟。从而,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吕不韦献有孕之女的故事,将秦始皇说成是吕不韦的儿子,由此宣称秦国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失去了正统性,汉王朝取代秦王朝是继承了周王朝以来的真正天命。

11. 莫做“耳食者”

孟老夫子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读其书不可不知其人。”读书,一定要知道作者,因为作品必然会反映作者的思想和意图。作品中的问题,往往可以在作者的履历中找到解读的线索。

我们前面已经讲道,《史记》是历史学的第三世界,是司马迁根据他所看到的史料,依照他的历史观念编撰的历史著作。毫无疑问,司马迁在编撰《史记》中有关秦国和秦始皇的历史时,他自己对于秦国和秦始皇的看法,一定会影响他对史料的选取和编撰的结果。那么,司马迁究竟是如何看待秦国和秦始皇的呢?

从家系上讲,司马迁是秦国人。他的家乡是陕西省韩城市,地处秦国的本土关中地区。关于司马迁的祖先,传说的时代,东拉西扯的旁枝不去说了,有名有姓的祖先,最早是秦惠王时统领秦军消灭蜀国的将军司马错,然后是秦昭王时代的将军司马靳,他是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军的秦军统帅白起的部下,与白起一道自杀。后来还有司马昌,在秦始皇时代做过管理铁器的铁官。

入汉以后,司马迁的曾祖父司马无泽做过市长,不过,这个市长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市长,而是管理市场的市长,相当于工商局长。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做过什么官不清楚,他的爵位是五大夫,汉代二十等爵位当中的第九级,算是高级爵位了。司马迁的父亲叫作司马谈,他是汉朝的太史令,就是国家图书馆馆长兼天文台长,《史记》的编撰,是由他开始的。父亲去世后,司马迁子承父业,也做了太史令,继续做编撰《史记》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