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一代明君,开创大唐盛世(第2/10页)
李世民十分爱惜人才,在初期的时候招揽了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忠直廉洁之士,其他的如李勣、李靖等,可谓是一代名将。此外,李世民亦在选贤任能的时候,不计出身、不问恩怨。他采用了李建成旧部魏征、尉迟恭等,魏征当过道士,曾是太子李建成的旧臣,向太子提议过杀害李世民;尉迟恭当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得到重用。李世民鼓励臣子直谏,魏征前后谏事二百余件,直陈其过,魏征死后,李世民伤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除了爱惜人才,李世民还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他认为只有选用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他曾先后五次颁布求贤诏令,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使得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
前朝一直实行“三省六部制”,但是到了李世民统治时期,三省的职权划分开始显露出分权原则,也就是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唐太宗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的时候做出不慎重的决定。他派李靖等人作为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亲自挑选刺史等地方官。他还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班,以便随时召见,提高了政府的效率,一时间政治清明,基本没有贪污的官吏,官员一心为公,各安本份,滥用职权的现象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最为可贵的是,李世民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警告贪污现象,而是以身作则,铲除贪污赖以滋生的土壤。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注重法治,他说:“国家的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而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所以一切都要以法为准。”李世民让臣下按宽简原则修订法律,制定出《贞观律》,减轻刑罚。贞观律制定出来后,李世民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严明和稳定,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尽管执法时铁面无私,但在量刑时他又反复思考,他说:“人死不能复生,所以执法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由于李世民的良苦用心,贞观年间的法治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人更少。死刑犯被准许回家办理后事,第二年秋天再回来就死,这些囚犯全部信守承诺回来了,没有一个人逃亡。
李世民十分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他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很伟大,因此非常重视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经常对朝臣和子孙说:“百姓就像水,国君就像船,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在即位之初,李世民下令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他十分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由于常年征战,李世民患上了气疾,不适合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为了不征发徭役,所以一直没有修建新的宫殿,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李世民特别关注农业生产,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奖励垦荒,使农民可以安心生产,耕作有时,衣食有余,安居乐业。李世民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他曾遣散宫女三千多人,并下令免去四方珍贡。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田园荒芜,百姓流离。李世民招抚流亡者回乡,授田给予耕作。关中连年灾荒,他开仓赈济灾民,拿出御府金帛,为灾民赎回卖出的子女。
“重农抑商”一直是抑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商人的地位也比种田人要低好几个等级。唐太宗李世民不但不歧视商业,还给予了许多便利的条件。在他的倡导下,新兴的商业城市如同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了。当时世界有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大唐帝国的领土上。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扬州、益州、西北的沙州、凉州等。唐朝的强盛使得国家的开放程度很高,陆上、海上的丝绸之路贸易兴盛,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成为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这条商业通道在大唐帝国时达到了最高的使用价值,丝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
作为一个爱书之人,李世民组织文人儒士修订诸经正义和史籍,让孔颖达等人修订《五经正义》,统一南北经学。又设立了国史馆,由宰相监修前朝国史。在京设立弘文馆,征集到图书两万余卷。重建地方州县学校,扩充京师的国子监,聘请名儒出任老师,学生有上万人,除了本国的学生,唐朝的学校还接受高句丽、高昌、新罗、吐蕃、日本等地的学生来华求学,使得唐代的学术文化传播四方。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在政治上加强对西域等地区的管辖,在外交上加强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在军事上积极平定四夷,在民族关系上很好地对待少数民族。贞观年间,唐代版图空前辽阔,当时的领土东临於海、西逾葱岭、北逾漠北、南至南海,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
尊号天可汗,四海皆臣服
贞观年间,是唐朝开疆拓土最为猛烈的时期,也是大获全胜的时期,依次取得了对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用兵的胜利,奠定了大唐江山三百年的基业。
唐朝初期,北方的突厥国还很强大,时常出兵南下骚扰。贞观元年,东突厥的可汗趁着李世民即位之初,率领十万大军进犯。李世民当时正全力消灭地方的割据势力,对突厥的进军采取守势。不过,对方太过猖獗,完全不把唐朝放在眼里,他也认识到自己不能退缩。李世民召集军队,亲自带兵出长安城,来到突厥的兵营。突厥的可汗在营中听说唐朝天子来了,立即骑马出营。李世民见突厥可汗出来了,就指责他违背约定。唐军陆续到来,一时旌旗蔽野,突厥可汗面有惧色。李世民挥挥手让军队退下布阵,独自留下来同突厥可汗对话。萧瑀担心唐太宗轻敌,就在马前劝谏,要他回去。李世民对萧瑀说:“突厥之所以敢倾国而来,是觉得我们内部不稳,没有力量抵御他们,如果我们示弱,敌人就会纵兵进攻,我们就处于劣势了,所以我想先发制人,以表示对他们毫不畏惧,让军队在周围布阵,表示我们决心决一死战,现在我独自一人前去跟他谈判,他肯定会心生疑惑,不敢肆意妄为,制服突厥,在此一举,你不信就等着看吧。”果然,突厥可汗向李世民请和,两人在河边杀了白马,歃血为盟。唐朝赠给突厥金帛,突厥可汗赠给唐朝骏马三千匹、羊万只,并答应不再进犯唐朝,然后带着兵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