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无非是一个历史符号答彭晓芸问(第2/3页)
袁世凯是直隶总督,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他不但与张之洞联手,促请清政府当机立断,废除了科举,而且他领导下的直隶的教育发展是走在全国前面的。1902年直隶已经有6间大学和高等学堂。这在全国很少见,广东高等教育就比它落后,其他大部分地方都比他们落后。1902年,废除科举之前三年,直隶已有4千多个小学,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另外,改革原有的政治体制和官制方面,他也走在前面。义和团事件之后,天津被八国联军占领了,交还时规定中国不得在这里驻军,袁世凯就编练了3000警察,你不准我驻军我总可以有警察吧?警察进去,一下子将这个地方管住了,中国的警察制度就是从那个时候发端的。更为重要的是勇于推行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地方自治。中国第一个由选举产生的县议事会是1907年8月18日成立的天津县议事会;县董事会则是它的行政机关。相应地他率先在直隶建立新式的司法机关,强调“司法独立,万国通例”,中国也要走这条路。与此同时,他裁撤靠需索百姓为生的众多门丁、差役,改用有固定薪金的精干的书吏、衙役;裁撤官员的陋规,同时改善他们的待遇,如此等等,努力建设一个新式的政府机关。
在经济建设方面,脍炙人口的修建京张铁路的故事,袁世凯更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从利用铁路余利修路,到全部依靠中国人自己修建,决策者都是袁世凯。他为抵制英国人霸占开平煤矿而开办滦州煤矿,为解决北京饮用水的水质问题而倡办自来水公司,如此等等,为数不少,有益国计民生。
第六件工作,是当民国总统。
他当上总统以后,还是有不少建树。
首先是稳定了全国局势,五年没有出现大的动乱。在一次天崩地裂的革命后和列强虎视眈眈、频频挑衅的状况下,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扭转了辛亥革命后财政混乱的局面。革命的直接后果之一,是财政体系崩溃,赤字高达3亿多元,中央财政库存剩下9万多元。袁世凯起用周学熙等理财,1915年实现了财政平衡,堪称奇迹。
此外,着手统一币制;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立法、修法,减免一些不恰当的税收;如此等等,延续了清末新政,为民国初年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在行政体制方面,他顶住国民党很多人的反对,推行军政分开,认为全世界都要走这条路,坚持军队和民政机构要分开,分别设置民政长和督军。这些都做得不错。
此外,他非常勤政,重用留洋归来的青年才俊,口碑甚好。
彭晓芸:对于袁世凯的外交策略,似乎评价很不一样,有的说他签订二十一条是“卖国贼”,而曾经做过袁世凯英文秘书的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则对他评价颇高,他在书中写道:“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颇有外交手腕的领导人。”您同意这种看法吗?他为什么给袁世凯如此高的评价?
袁伟时:首先不要用过去的框框说他是卖国贼,他还是力图维护国家主权的。顾维钧的评价我认为是比较客观的。
问题在“二十一条”,现在多数历史学家大体有个共识:袁世凯在这个问题上不是卖国贼,他有妥协、让步,但努力维护国家主权,力图减少损失。日本提出来的“二十一条”里面分5大项,第5项要求中国中央政府“聘用有力之日本人充为政治财政军事等各顾问”;在一些地方的警察“日中合办,或在此等地方之警察官署须聘用多数日本人”;另外“中国政府所需军械之半数以上”需在日本采办,或聘用日本技师,并采买日本材料在中国设立中日合办之军械厂,实际是要求完全控制中国。对这些袁世凯坚决拒绝谈判。当时他问陆军总长段祺瑞,要是打的话陆军能支持多久?段祺瑞说可以支持48小时。48小时以后怎么办?没有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损失,包括让世界各个政府给日本施加压力。
当时欧战正酣,各国无力帮助中国。袁世凯指示外交总长陆徴祥尽量拖延,这和日本公使尽快结束谈判的急切心情完全矛盾。日本要天天谈,每周五次,陆宗舆则提出每周开会一次,和颜悦色地和日方争辩,说他很忙,有许多别的外交问题等他处理,他还要参加内阁会议。日本公使多方坚持,最后妥协,每周会谈三次,时间是下午四点到六点,其中礼节性的东西又占了很多时间。这样会谈从一月拖到五月,迫于日本的最后通牒,袁政府在修改后的文本上签了字。有损失,但是也减少了很多损失。
彭晓芸:您的意思是,袁世凯是在压力之下,衡量了力量对比之后有坚持、有退让,尽量减少损失的一种外交策略,最终无奈签订了“二十一条”。这种做法究竟该怎么评价?算不算“卖国贼”?
袁伟时:评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不能忽视当时的客观环境和历史情境。当时有的国民党领袖冀图趁机争取日本援助,主动答应出让很多利权;但日本当局认为他没有实力,不屑与他合作。国民党内部以黄兴为代表的另一些人则提出:国难当头,应该一致对外,不要再挑起事端。同时日本人要求保密,不要泄露出来,但是袁世凯想尽办法把这些事情传出去,让美国和其他列强知道内情,让他们对日本施加压力,也鼓动舆论批判日本,在复杂情况下减少了损失。对其中损害主权很厉害的条款则坚决抵制,绝不谈判。相比之下,袁世凯的骨头似乎不是特别软,在“二十一条”交涉中不能说他是卖国求荣。
专制制度是不可能长治久安的
彭晓芸:那么,您认为袁世凯对历史造成的罪恶,主要是什么?您认为造成他的这些罪恶的历史原因和他的个人原因分别是什么?
袁伟时:民国以后,袁世凯确实有罪过,一个是暗杀宋教仁,一个是复辟帝制,这两条是袁世凯真正的罪恶。
为什么会暗杀宋教仁?袁世凯不过是专制体制下有改革思想的大臣,辛亥革命后他宣誓接受民主共和制度,实际上思想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不是什么中国的华盛顿。当他感到宋教仁咄咄逼人,冀图当国务总理,从他手中夺取实权的时候,他不愿意让出手中的大权,就采用暗杀手段铲除这个威胁。
袁世凯本来就是专制体系下的一个人,你用恰当的方式推动他,用恰当的制度牵制他,他有可能变成民主共和制下面的一个能干的政治家,要是弄得不好他会退出去。袁世凯在十字路口上。不幸,国民党有些重大问题处理不恰当,把他推到另外一个极端去了。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考虑:一是蓄意从他手中夺权对不对?二是暗杀罪行发生后,应该怎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