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柔然民族的辉煌与没落(第4/5页)

拓跋焘于公元452年过世,他一生虽然武功赫赫,但是文治太差,在他去世前,北魏的内外矛盾已经不断,他之后即位的魏文成帝和魏文献帝,都是守成之君,开始偃武修文,并且进行了有限度的汉化改革。北魏对于柔然,从拓跋焘时代的攻势,转为守势,期间虽然有小规模的冲突,但是没有大规模的战争。而且魏文成帝开始,允许北方边民与柔然民族进行贸易,中原的农产品开始源源不断输入到柔然地区,先进的农耕文化也传入了,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这时期的柔然,已经开始出现了城池和农村。

而和早年柔然民族的发家历史一样,在南下汉地受阻之后,柔然再次对西部进行扩张。在此之前,西域地区的诸侯国已经臣服柔然,随着柔然兵败于北魏,这些西域国家们也开始翻脸,不再受柔然的管了,因此从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后,柔然军事的主要重点,一度放在了打击西域上。公元460年,柔然吞并了高昌,然后又进犯于阗,这两个国家在当时,都是拓跋焘之后北魏在西域的铁杆小弟,更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枢纽。在柔然大兵杀到的时候,这两个国家都相继向北魏求救,但这个时期的北魏正在“守成”,无力进行大规模的远征,因此选择了坐视,结果,于阗和高昌相继被柔然所吞并。北魏的这种不作为,也让西域国家寒心,大部分西域国家,因此再次投靠了柔然。

但是北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坐视西域国家沦陷的行为,最后会让他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强大起来的柔然,是不会忘记北魏这个世仇的。公元470年,沉浸了近30年的北魏与柔然的战争风云再起,就在这一年,柔然大举进攻北魏在河西走廊的门户敦煌。此举简直是要卡断北魏的脖子,当时的敦煌不但是北魏防御河西走廊的重镇,更是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的门户,北魏财政收入的大头,就是来自丝绸之路的贸易收入,敦煌告急,意味着北魏两代君主的“守成”,从此再也守不下去了。之后北魏连续9次发动了对柔然的讨伐战争,打击的主要对象,就是柔然的“漠北王庭”。事实证明,在北魏鲜卑骑兵面前,柔然依然不是对手,仅公元472年北魏的北伐,一次就斩首柔然5万多人,眼见北魏不好惹,柔然再度服软。不过柔然运气很好,这时候北魏的皇帝不是别人,而是后来开启了汉化改革的魏孝文帝拓跋宏,在战争问题上,魏孝文帝素来的主张就是“兵者凶器也”。对待柔然,魏孝文帝也很笃信儒家圣人们的言论,认为只要把他们远远地赶走就可以了,不必非要赶尽杀绝。这时候柔然的首领是玉成可汗,他也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主动提出要与北魏和亲,结果双方一拍即合。公元475年,北魏和柔然正式媾和,北魏以公主嫁给柔然可汗,双方结成了儿女亲家。对柔然有利的是,之后紧接着开始的魏孝文帝改革中,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原先的山西平城,迁到了河南洛阳,这也就意味着从此以后,北魏的发展重点转移到了南方,而北方的柔然,已经不再是北魏的重点打击目标。因此,柔然在这段他们最困难的时期,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这时期柔然的麻烦也不少。公元487年,柔然民族内部发生大规模的反叛事件,铁勒阿弗洛部率10万多人西迁,建立了高车国政权,宣布脱离柔然的统治,从此之后,柔然与西域再次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实力大大受损。如果不是因为与北魏的和亲,这时候的柔然,很有可能会被北魏彻底灭掉。不过也正因为这时期柔然内乱,北方边境暂时没有战争,进入了难得的和平时期,魏孝文帝这才大胆地把原先15万用来防御柔然的精锐迁到中原,作为以后征讨南朝以及汉化改革的本钱。而滞留在北方六镇的北魏军队,也因此失去了价值,地位日益衰落,联系到后来北魏的六镇叛乱,可以说这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连锁反应。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期,是柔然历史上衰落的一段时期,他们的部落纷纷反叛,实力日益缩小,眼看朝不保夕。而这时候的北魏,已经进入了他们的黄金时期,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北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实力日益膨胀,经济日益繁荣,进入了北魏历史上的一段盛世。此消彼长之后,柔然民族迎来了短暂的复兴,正是这段短暂的复兴,把他们的老对手拓跋鲜卑,送入了灭亡的不归路。

柔然民族的再次复兴,发生在公元6世纪早期,复兴之前,却是整个柔然民族力量的一次触底。公元520年,柔然再次发生了分裂,柔然可汗阿那环被其兄长推翻,投靠了北魏,北魏把他安置在了六镇以北的河套草原地区。本来打算得很好,这样可以“以夷制夷”,但是这位阿那环金麟岂是池中物,给点阳光就灿烂,安定下来没多久,就怀了觊觎之心,这时候的北魏内部矛盾严重,贫富差距日大,已经到了政权的末期了。阿那环也因此扩充实力,默默地等待机会。这机会他最终还是等来了——北方六镇起义。

从公元522年开始,盘踞河套草原的阿那环,不断地收罗部下,扩展势力,而且和北魏撕破脸,他不断发兵骚扰北魏六镇边境,掳掠人口,对他的这种背信弃义,北魏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快阿那环就拥有了超过30万大军的兵力,几乎恢复了柔然民族鼎盛时期的规模,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的阿那环,其部下主体虽然是柔然人,但是也掺杂了许多鲜卑人和高车人,主要都是北魏六镇的逃兵。震撼北魏的六镇大起义爆发,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思路下,北魏只能对阿那环忍让,不断给他好处,让他进攻六镇起义军。起初阿那环采取观望政策,对交战双方都采取平衡手段,但很快他就发现,六镇起义不会成功,帮助北魏反而可以让自己得到很多好处。于是阿那环出手了,他向六镇起义军发动进攻,帮助北魏政府军镇压了六镇起义,事后作为酬谢,北魏将原本属于他们的漠南领土送给了阿那环。这时候的阿那环,虽然没有恢复到柔然鼎盛时期的实力,但也拥有了长城以北的整个漠南领土,已经是草原的一派枭雄,打了100多年柔然的北魏做梦也想不到,就在自己王朝的晚期,柔然民族最终还是复兴了,虽然只是回光返照的复兴。

阿那环反弹之后,好事也接着来了,六镇起义被镇压后,北魏内部的动乱并没有结束,又出现了尔朱荣的专权,北魏也因为这场内乱,分裂成了东西魏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当时相互攻杀,为了能够压倒对方,无论是东魏的实际统治者高欢,还是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宇文泰,都争相讨好阿那环,阿那环也就周旋在这两个政权之间,多年来收尽了好处。但是阿那环这个人和柔然其他的统治者不同,他因为长期和北魏相处,深感到汉文化的好处,因此有样学样,也开始进行汉化改革,以他对身边部将的话说,他最崇拜的人,竟然是引领整个鲜卑民族汉化改革的魏孝文帝拓跋宏。之后的阿那环,在漠北草原也做起了同样的事情,他最信任的大臣,就是从汉地前来投奔他的汉族人淳于秦。这个淳于秦是个足智多谋的人,包括当年的镇压六镇起义等军事行动,他都曾从旁出谋划策。在东西魏国对峙的时代,淳于秦帮助阿那环进行了各种改革,当时的柔然内部,已经建立了类似封建王朝式的朝廷,仿照北魏官职分封官员,而且还有了农田,他治下的漠南草原沃野千里。按照现代许多农业学家的说法,阿那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农耕技术大规模在内蒙古草原推广的少数民族可汗。与此同时,阿那环也继续了他祖先“远交近攻”的政策,开始与南朝政权恢复了联系,和萧齐与梁朝往来不断,企图联合南朝一起夹击北方,然后共同瓜分北方土地。但这时候的南朝皇帝,大多数都是短视之人,虽然对于阿那环的示好非常欢迎,但说到联合出兵,却犹豫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柔然和南朝之间隔着北魏,他们是怎么通好的呢?事实上,柔然开辟了一条新的到南朝的线路,即从西域出发,进入四川地区,再进入江南,这条线路对于整个世界历史都有深远的影响。我们说过,南北朝时代,北朝政权把持了整个丝绸之路,南朝政权的外贸一度只能通过海路,但是从此开始,南朝也可以通过丝绸之路输出物品,打破了北朝的贸易垄断。这一点无论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还是南朝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原本贫困的四川地区,一下子成了国际贸易大省。按照梁朝有关公文里的记载,当时的四川益州,已经成了“胡商云集”的地方。对于中国历史的改变,柔然确实有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