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铁(第8/20页)

腓力二世18岁的儿子亚历山大参加了喀罗尼亚战役,他带领左翼的骑兵奋勇作战,给了敌人以决定性的打击。两年后,亚历山大即位;时至今日,传记作家仍然就他是否参与了弑杀腓力二世的阴谋一事猜测不休。亚历山大即位后,维持了马其顿的既有政策。事实上,他对“征讨”波斯比他的父亲还要起劲儿。他彻底征服了马其顿北面边界上与腓力二世作对的宿敌后,又镇压了底比斯的叛乱,然后点起马其顿的大军,再加上由因希腊战争结束而无所事事的大批士兵组成雇佣军,在公元前334年春天渡海到达亚洲,开始了推翻当时的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战争。这是一项大胆得令人咋舌的行动。波斯占领了中东所有旧帝国的领土,版图所及不仅有波斯本土,还囊括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叙利亚和希腊殖民地所在的小亚细亚。波斯军队的中心力量虽然仍然是战车部队,但也包括重装骑兵和人数众多的希腊雇佣步兵。

亚历山大军队的组织形式和波斯军队一样。虽然没有战车,因为战车在希腊已经不再时兴,但有重装骑兵,战马是在马其顿山脉另一边的草原上养育的;还有亚历山大自己的近卫突击队,这支队伍是骑兵(仍然没有马镫,马鞍也非常简陋),身穿铠甲,武器是长矛和剑;再有就是强大的步兵方阵,这是军队的核心,士兵身穿传统的希腊护身甲,但使用的长矛(sarissa)比过去更长,这样可以使方阵的纵深比过去增加一倍。方阵中小队的组成以部落为基础,但更重要的是,马其顿士兵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同时亚历山大还相当成功地在被他带到波斯的希腊人中间培养起了一种共同的爱国感。他的大军主力为步兵,总数约50000人,就连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最大战役的参战人数都与其相差巨大;当时斯巴达仅召集起10000人。

亚历山大在亚洲转战12年,在永无餍足的征服欲的驱使下,他的足迹甚至远至印度北部的平原。不过,他刚到亚洲不久就对波斯进行了决定性的打击。他和波斯的军队打了3仗——格拉尼库斯河战役(公元前334年)、伊苏斯战役(公元前333年)、高加米拉战役(公元前331年)——一步步摧毁了波斯帝国军队的抵抗能力,最终击败了波斯军。格拉尼库斯河战役是两军的初次交锋,它值得注意主要是因为亚历山大在指挥骑兵作战时显示出了生龙活虎的领导能力。为他作传的阿里安写道:“那是一场骑兵战,虽然采取的是步兵战法;马匹紧紧相挨……使劲儿把波斯人向后推下河岸,推到平地上去,波斯人则尽力不让他们登岸,把他们扔回河里去。”亚历山大选择攻击点时,观察到波斯人纷纷躲藏到河岸的后面,显然这表明了他们的胆怯,也说明他们仍然保持了躲避这种“原始”的战术;我们知道,在下一个千年中,这种战术在中东的军队中仍然非常普遍。以希腊方式思维的亚历山大不耐烦别的战法,只喜欢面对面的厮杀,所以他专拣波斯军队兵力最强的地方冲锋。事实证明,他此举虽然冒险但完全值得,因为波斯士兵见他冲来吓得纷纷落荒而逃。第二条战线上的希腊雇佣兵方阵“被这天降的灾难惊得如木雕泥塑”,结果被包围起来惨遭砍杀。亚历山大自己也受了伤,但战役大获全胜,那点儿伤不算什么。他以实际战果表明,希腊式方阵和披甲骑兵联手作战,是有可能深入波斯领土作战并发挥优势打胜仗的。第二年在伊苏斯,他更强烈地证明了这一点。尽管敌众我寡,敌我比例为三比一(如果大流士带领16万大军御驾亲征这个最可靠的估计准确的话),但亚历山大再一次选择攻敌之最强,看得出敌军哪里最强是因为“(波斯人)在一些地方树起了栅栏,(所以)亚历山大的参谋认为大流士是胆小鬼”。亚历山大冒着波斯人用复合弓射出的箭雨,率领骑兵队纵马飞驰过弓箭的射程所及,直扑大流士所在的一翼。在战场中心,他的方阵和由希腊雇佣兵组成的波斯方阵迎头撞上,受到了阻截,但亚历山大把大流士赶得落荒而逃后,带领马队转过头来攻击敌人步兵的侧翼,一举击败敌人,赢得了胜利。

第三次对抗与前一次相距较久,因为亚历山大在忙于入侵并占领波斯帝国被大流士放弃的那些地方,包括叙利亚、埃及和北部美索不达米亚。伊苏斯战役23个月后,公元前331年10月1日,亚历山大才再次在高加米拉与波斯军队遭遇。至此,马其顿人已渡过幼发拉底河进入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把供应给养的舰队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因此可以说后勤几乎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极限。大流士盘算,如果能固守顶住亚历山大的进攻,就可能赢得此役,或者迫使马其顿人后退,那样马其顿的军队就可能解体。他把高加米拉的阵地修得异常坚固,在底格里斯河的一条支流处清出一片8平方英里的地方,使他的战车——可能是用木头砍削成的轮子——能自由活动,还修了3条并排的道路以便冲锋(我们前面看到,中国人也认为应这样准备战场)。大流士的军队不仅有战车(他自己就保留了中东皇帝乘战车巡视的传统),还有来自24个民族的部队;有的是波斯帝国治下的民族,有的是外族雇佣兵,包括一些残余的希腊兵、大草原来的斯泰基骑兵、一些印度骑兵,甚至还有一队大象。如同在格拉尼库斯和伊苏斯一样,波斯军队的人数远远多于马其顿军队——至少有40000波斯骑兵参战,而且占据了自己选好的有利地形。似乎此役波斯人胜券在握,若非亚历山大先用拖字诀,然后又出奇兵,他们本来真的可能如愿以偿。亚历山大让波斯大军在阵地上干等了4天后才出动迎敌,他的布阵和大流士一样,步兵居中,两侧是骑兵,但接下来,他创造性地采纳了伊巴密浓达在留克特拉战役中的策略,率兵从波斯阵前掠过,进击敌人的左翼。波斯人猝不及防,没能立即反攻,马其顿人已经到了眼前才采取行动;等到波斯人终于开始冲锋时,亚历山大带着他的近卫骑兵队已经驰入波斯人留下的空当,直冲大流士而去,吓得他夺路而逃。

又过了10个月,亚历山大才追到这位波斯皇帝,但他已是一具尸体,是被卑怯的廷臣行刺而死的。亚历山大已经自封为埃及法老和巴比伦国王,又为自己加上了波斯皇帝的称号,现在他开始称自己是亚洲之王。在国内,永远不满的斯巴达人和雅典人起来叛乱,遭到了镇压,希腊联盟再次任命亚历山大为终身最高统治者;他现在要开始真正行使他的各种头衔赋予他的权力了。他把自己面临的各种选择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