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一章 人生的失望之冬(第6/10页)

对手空前强大,而李鸿章所追随的李嘉端,在声望上却比周天爵差了许多。这实际上就意味着书生李鸿章要承受着更为痛苦的心灵磨难,而他这段时间的表现,是以一连串败绩所谱写的灰色篇章。

首败运漕。李鸿章奉命守运漕,时逢上游有闲极无聊的人夜放河灯,李鸿章以为贼兵大至,立即退兵山上。

再败东关。李鸿章守东关,太平军杀至,李鸿章率乡勇迎战,一触即溃,败兵冲动自家营盘,导致全局大崩盘,遂失东关。

由是有耕石老农作《皖碧吟》嘲讽转型中的李鸿章,诗中有几句写道:

灯花燎乱成三冢,草木惊疑是八公。

寇自穷奔官自葸,行辕处处系花骢。

我是无家失群雁

此后李鸿章赴舒城,与被他连累的吕贤基会合。而此时,洪杨集团中最富骑士精神的石达开,正率部源源不断向舒城挺进。吕贤基身边无一兵一卒,又偏偏守土有责,只能坐以待毙。这时候的李鸿章,遭遇到了他人生的道德陷阱。于情于理,吕贤基落到这个地步,他李鸿章难辞其咎,理应患难与共才是。但如果留下来,只是徒然与吕贤基同死,无补于事。

不死,就有违道义,可是死又太不值,李鸿章左右为难。

幸好,他那老谋深算的父亲李文安早就料到兵凶战危,更知道宝贝儿子最不善于处理这种两难之局,迟早会遇到这种令人绝望的选择。所以李文安事先在李鸿章身边安排了一个人,专门负责在这种时候,给李鸿章一把梯子,让他爬出道德的困境。

这个人是李家的老仆人,名叫刘斗斋。当他发现李鸿章已经无法说服自己离开死地舒城之时,就悄悄地把李鸿章拉到一边,问道:若辈死耳,无可避免,公子何为者,独不念老人倚闾而望乎?

李鸿章仓皇无策,问曰:如此,何以处之?

刘斗斋笑曰:马已备。

原来刘斗斋已经替李鸿章备好了马,于是李鸿章安慰自己说:你看马已经备好了,我再不骑上去,这未免也太不好意思了……于是他上马,逃离了这座死城。他离开后不久,太平军攻入城中,吕贤基无路可走,投水身死。

此后湘军大将江忠源战死庐州,朝廷以福济为安徽巡抚。这个福济,满洲镶白旗人,道光年间考中进士。同时他还是丁未进士副考官,是李鸿章的座师。李鸿章立即投奔过去,福济大喜,揽其入幕,对李鸿章“训植尤深且厚”。

赏识李鸿章的人终于来了。李鸿章的个人能力,也在这段时间突飞猛进,最精彩的战役是他三十三岁时,在淮上的第三年打的战役。他督兵勇攻克含山,斩杀太平军总制罗绣光等千余人,一举打出了声望。梁启超作《李鸿章传》,专门提到了这场战事,并称李鸿章能打仗的名声就此传开,时值咸丰四年(1854年)十二月。

李鸿章正要再接再厉,这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他的父亲李文安,因为身体肥胖,就在露天消暑熟睡,睡前又喝了几碗酒,睡下之后就再也没起来,称得上无疾而终。按理来说,这种突然之事,李文安应该不会有遗书留下,但他还是为儿子们留下了一纸手书,称:贼势猖獗,民不聊生。吾父子世受国恩,此贼不灭,何以家为,汝辈努力以成吾志。

李鸿章闻讣奔丧,暂离军营。他刚刚走,巢县太平军万人之众,突然之间反扑他的营垒,清军全军覆没,副都统忠泰仅以身免。李鸿章因为奔丧,逃过一劫。

父亲之死,让李鸿章的心灵陡然间失去依凭。随后,进援庐州的太平军与清军在柘皋展开激战,李鸿章惊慌失措,带勇先溃,受到和春的讥讽和谴责。当时在和春戎幕的萧盛远记载说:

次日李鸿章来见,称誉:“声威大震,以军门为最。”而军门答以:“畏葸溃逃,当以阁下为先。”赧颜而退,大江南北,至今传为笑谈。

绝境之中的李鸿章仰天呼吁:我是无家失群雁,谁能有屋稳栖乌。

自我定位很重要

最后的时刻到来了。1857年2月,太平军中两名最优秀的天才军事将领:陈玉成与李秀成,双双入淮。此二人联手,堪称天下无敌,淮上清军彻底崩溃,陈玉成则饶有趣味地追杀李鸿章,李鸿章携带着母亲弃军而走,陈玉成追他到李家圩,将李鸿章的祖宅焚毁一空。

此后,陈玉成部太平军以淮上为根据地,与南京遥相呼应。淮上虽大,从此再无李鸿章立足之地。直到这时候,他的老师曾国藩才发现李鸿章这段时间的折腾,全然是走错了路子,做事的方法就不对头。

于是曾国藩写信叮嘱李鸿章,要求他自行训练淮勇:……尽募新勇,不杂一兵,不滥收一弁,扫除陈迹,特开生面,赤地新立,庶收寸效。

这封信的意思是说:李鸿章,你错了,你错就错在总想找个现成的平台,供你成名立万。可是你也不想一想,别人千辛万苦搭起来的平台,岂有拱手相让给你的道理?更何况,在每个已经搭成的平台上,都已经挤满了黑压压的人,都在你争我抢,相互挤对。你李鸿章挤不上去倒也罢了,就算你挤上去,可这平台上第一个被挤下来的人,肯定就是你。因为你有能力,而你的能力,就是对别人的否定。如果你想成就事业,那么你必须自己着手搭建这个事业平台。

搭建事业平台这种活,又苦又笨。可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讨巧的法子。这是因为,在这世界之上,除了你自己,不会再有人给你出人头地的机会。

开始吧,李鸿章,你还犹豫什么?立即着手搭建你的事业平台吧。

可是李鸿章摇头,再摇头。搭建事业平台这种事,说起来轻松,可是李鸿章知道,难,太难了。他手无一兵一卒,身无一文一钱,在上面没有靠山,在下面没有影响,这个平台,你让他如何一个搭建法?

可怜李鸿章做梦也没敢想过,虽然天下之大,苍生无数,但有能力搭建这个庞大事业平台的,不过是四个人而已,头一个是胡林翼,第二个是曾国藩,第三个是左宗棠,第四个就是他李鸿章。此四人者,就是所谓的中兴四杰,历史上更曾有四杰中兴相会的传奇佳话。

但要命的是,李鸿章偏偏认识不到自己的潜能。

这世上之人,绝大多数都容易犯下高估自己的错误,不知天高地厚地尝试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而李鸿章却恰恰相反,他总是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多吃多占的角色,坚定不移地深信这个平台就应该让别人来搭建,他吃现成的就行了。究其原因,还在于李鸿章的人生哲学出现了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