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既武何灵兮(第3/6页)
公子成抬出中国的先进文化说事,让赵武灵王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公子成的反对不是一个独立事件,是批量事件中的一个典型,所以赵武灵王亲自跑到公子成的家里,单独对他进行说服。
赵武灵王道:“听说王叔病了,我特来看望,也顺便交流一下思想。医书上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我把你思想上的疙瘩消除了,你肠胃就会通畅。服饰的作用是为了方便使用;礼教的作用是为了方便行事。圣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礼仪规范,是为了便利民众而造福国家。中国之大,即便同沐圣贤的光芒,不同的地方也流行不同的服饰文化,有的地方流行纹身,有的地方流行染发。由实际情况引起的不同,最聪明的人也不能统一。一个合格的从政者应该能够理解这些不同而不强求。叔叔,您所讲的道理并没有脱离世俗偏见。我所推行的胡服正是要改变这种世俗的偏见。看看我们的四周吧!我国领土从常山到代地,东边与燕、东胡接壤,西边有楼烦、秦、韩,国内却没有能够骑马射箭的勇士抵御外患。忆往昔,如果先祖赵简子没有在晋阳和上党牢牢地扎下跟来,先主赵襄子就无法赶走胡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一段光辉历史。中山国曾经依托齐国,侵夺我国,差点水淹了鄗地。几代国君引以为耻,可是一直也没有雪耻。如果我们搞成了胡服骑射,不但可以保卫国土,还可以向中山国报仇雪耻。但,叔叔你依附世俗的看法,违背先辈的遗愿,带头反对胡服,却忘了国家的耻辱,我感到很遗憾。”
公子成听后,拜倒在地,道:“老臣糊涂,差点跟随众人耽误了国家大事。大王的话胜于世界上一切灵丹妙药,我听完以后清气上扬,浊气下降,肠也不堵了,胃了不疼了,以前一步迈8寸,现在能跨2尺了。我不要小步急趋,我要迈大步行走,我要胡服,我还要焕发第二春。快给我胡服,吼吼哈嘿,快给我胡服,吼候哈嘿,从政之人请窃记,变者无敌。”
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定为国策之后,又受到另外一些人的反对。赵氏宗族的赵文、赵造纷纷进谏,建议赵武灵王撤销胡服骑射的法令,所持论调与公子成一般不二,说什么圣人不易民而教,贤者不变俗而动。赵武灵王就用圣人因时而化,与世推移的道理来反驳。以周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现成观点,其中不少是辩证统一的,赵武灵王要做的只是用其中活的灵魂对抗反对派死的教条。
最后提出反对是赵燕,其实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没有穿胡服。赵武灵王派人去责备他,道:“为臣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国君服务。如果有反对意见,也要有理有利有节地提出来,大声喧哗是不对的。与国君探讨,要以理相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服从真理,不能靠反对上级意思来出风头。现在除你之外,所有大臣都已经穿上了胡服,你既不交流,也不同意,居心何在?我只能怀疑你出于私心故意要出风头,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为了防止王族蒙受犯罪的羞辱,我曾特意向你们申明国家的法律。难道要法律替我来说话么?”
赵燕也马上同意了胡服。
虽然赵武灵王通过说服教育工作使臣民穿上了胡服,但他们是否真心愿意还有待于考验。改革的效果能持续多久毕竟不是紧靠言语就能解决的。
赵武灵王走下布道台,跨上了战马,准备去做一名开拓者。
【3、开拓者】
要干射箭这活计不适合穿着带长袖的衣服,骑马射箭更是如此。骑在马上,迎面而来的风会将袖子卷到弓弦上,后来有了一种专门射箭的袖子,称为箭袖。但我及其怀疑箭袖是是缘于胡服,因为胡服的袖子就非常紧俏,后来恐怕是由于中国的皮毛没有那么多,只好用布料照着胡服的样式做成了箭袖。后世的练武之人穿的短衣襟,小打扮恐怕也是受胡服的影响。
赵武灵王做完了说服教育工作,便带头训练骑兵,准备征略四方。这同样可以与泡mm相比。比如你,一个前途无量的平头小子,无钱无势,但将会有钱有势,可是燃眉之急是需要一个plmm解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强调一下,后者才是重点)。没有物质资本,面对不容乐观的求偶市场,怎么办呢?可以用霸王硬上弓和甜言蜜语的手段将生米做成熟饭,但要赢得mm的真爱,还得靠征服世界。毕竟,成功男人才会让女人倾心。当然,就现在的女人行情而言,就算你将米饭做糊了,没有一腚的物质基础,还是没有mm跟你,等你成功了,会有很多mm跟你。唉唉,人生啊,命运啊。有扯远了,打住,回头,我要说的是赵武灵王。
在训练骑射部队的期间,赵武灵王不断通过小规模的局部战争锻炼部队。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攻占了中山的房子(今河北高邑西)。第二年,又攻取了中山的宁葭(河北石家庄西北),往西又攻取了胡人的榆中之地,这个地方由于长有大片榆林而得名。林胡王慑于赵国的威力,乖乖地表示归顺,并且献上林胡的土特产——马。胡地之马,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特别适合于做战马。与中原之马相比,显示出非常大的优越性。赵军得马如虎生翼。榆林之地正式划入赵国版图,代地行政长官赵固兼管榆林。
两年之后,骑射部队初具规模,赵武灵王准备将他们正式投入战场。目标——中山国。赵武灵王所要攻打的中山国与100年前魏文候所指的中山国是同一个中山国。但攻打的性质却不一样,魏文候消灭中山国只是为了锦上添花,因为中山国并不与魏国接壤,中间还隔着个赵国。赵武灵王消灭中山国却是为了去心腹之患。如果赵国不想被中山国做结扎手术,就得先给中山国做结扎手术。
在训练部队的这两年,赵武灵王已经派人去调查中山国的风土人情和军政状况。李疵同志被派到中山国做国事观察。李疵回来复命,道:“中山国可伐。如果现在不攻占,就会被其他国家先下手。”赵武灵王问道:“何以见得?”李疵道:“中山国君学习中原国君好榜样,从民间找了七十二个孔乙己,给予优厚待遇,以示尊师重教。”赵武灵王道:“唉哟哟,这可不得了,这不是传说中的贤君么?怎么说可伐呢?”李疵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正是大王的风格么?中山国本是游牧民族,骑马射箭才是他们的本行,可是他们偏偏喜欢中国的文化。喜欢中国文化没错,错的是竟学的是中国文化中的糟粕。在这个武力称雄的时代,我们赵国在向胡人学如何骑射,可原本胡人出身得中山国却向中国学习如何摆谱,如何扯淡。中山国君这么一搞,国中武士岂不都要弃武从文?如此,武备失修,士气不振。所以说中山国可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