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魏国的来客(第4/8页)
秦昭王并不窝囊,他的身上流淌着嬴秦家族勇武的血液。他的幸运是在天下最强大的国度里做国君,他的不幸是这个王位是在几个强悍的男女扶持之下获得的。幸与不幸,不是秦昭王能决定的。既然无法选择过去,那就想办法改变将来吧!秦昭王无时无刻不想夺回政权,做一个独断乾纲、名副其实的秦王。权力斗争一向是零和游戏,除了从他人手中夺得,没有别的来源。成年以后,秦昭王利用自己的地位优势,一点一滴地从宣太后、穰候手中攫取权力。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孤独的。满朝文武,秦昭王谁都指望不上,因为穰候布下了一张大网,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被消灭在萌芽之中。内心深处,秦昭王在呼唤一个帮手,给他出谋划策,与他并肩作战,直至冲出权力的桎梏。
推销任何产品都是,有欲望才能有市场。开发市场其实就是发觉欲望、引导欲望、满足欲望的过程。范雎经过一段时间的韬光养晦,终于揣摩到这一潜在的市场。这种本领是学不来的,纵横学教材上不会涉及,老师也不会传授。20多年前,苏秦来秦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这个市场,只是就国事,天下事反复试探,最后只得无功而返。
于是范雎给秦王上了一封书信,道:“臣听说明主的治政原则是:有能力的人给官,有功劳的人赐禄,所以才能节制群臣,驾驭天下。因此昏庸之人不敢冒充官职,贤能之士也不会埋没于尘土。就臣而言,如果大王认为臣的言论有可取之处,就请给臣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如果大王认为臣的言论一无可取,久留臣于秦国也于事无补。昏庸的君主总是以个人喜好进行赏罚,英明的君主则代之以功罪。我的胸脯无法抵挡利剑的穿刺,腰部也不能承受斧钺的砍剁,因此绝对不敢跟大王说些不确定的事。
优秀的医生能过确定病人的生死,圣明的君主能判断事情的成败。有利则图,无利则舍,不确定的就尝试一下,这是太阳之下公认的办事原则。那些至关重要的事情,臣不敢写在信上。浅显的事情又不足道。这也许是臣的表达能力不强,也许是推荐我的人地位卑下。如果都不是,那么请大王牺牲一点休闲娱乐的时间,给我一次见面的机会吧,就一次!如果我说了等于没有,甘愿领受死刑。”
范雎的信通过王稽传到了秦王手中,秦王看后,非常高兴。这封信虽然不少官腔,也还有纵横家的痕迹,但却透漏出一个重要的信息。秦昭王有难言之隐,范雎字里行间绕着秦昭王最关心的问题打擦边球,好像在暗示:我知道你的隐衷,我有解决方案,留给秦昭王的是无限遐想。
本来是范雎请求秦昭王给他提供发展的平台。但范雎成功的在秦昭王心理上打开了缺口,使得秦昭王求他帮助解决王权旁落的问题。这样一来,两人就有点搭伙做生意的味道了。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君臣关系就要诞生。
下面该秦王主动了,而范雎早就准备好了如何接待。
范雎接到秦王使者的邀请后,驾车赶往秦王所在的离宫。到了离宫附近,范雎装作迷路,故意将车开到了旁边的一条巷子。这时,秦昭王驱车跟来。路边执勤的宦官训斥范雎道:“大王过来了,闪一边去!”范雎屏息凝神,估摸着秦王车架的距离,等差不多的时候,说出一句响窃整个纵横界的话,“秦国哪里还有什么大王,只有太后与穰候!”说这句话时,范雎有意地将嗓门提高,很显然,是说给秦昭王听的。秦昭王听后并不生气,反而更加确定范雎知道他的苦衷,且能解决,因为对范雎更多了一份期待。
秦昭王来到范雎近前,和颜悦色地解释道:“其实寡人很早就应该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只是由于义渠来袭,太后一直主事,我才不得其便。现在义渠的事情已经了结,寡人刚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寡人深知自己能力有限,需要贤能之士帮助。先生不远千里,跋涉来秦,请允许寡人尽地主之宜,聊表寸心。”范雎听在耳里,心里说不出的舒畅,一年多的功夫没有白费,鱼终于咬钩了。旁边的人见秦昭王不但没有治范雎的罪,反倒对他很客气,大为惊奇,态度马上来了180度的大转弯,纷纷用崇拜的目光看着刚才的破落户。据说势利是人的天性。
两人进行了简短的谈话之后,遂赶往王宫。到了王宫,秦王屏退左右,长跪在地,道:“请先生赏脸赐教。”
范雎一脸茫然,“呵呵。”
过了几秒钟,秦昭王又弯下腰行了一个礼,道:“请先生赏脸赐教。”
范雎脸上依然没有波澜,道:“今天天气不错。”
秦昭王又迟疑几秒,第三次弯下腰行礼,道:“请先生赏脸赐教。”
范雎依旧面无表情,道:“王宫的空间就是大。”把偌大的秦王晾在一旁。最后,秦王实在没招,第四次弯腰行礼道:“先生不愿意赐教么?”
范雎过足了瘾,这才道:“不是我不想说,是我不敢说。我的话蕴涵着可怕的能量,一旦说出将会摧毁秦国的现有秩序,改写历史的篇章。想当初,周文王在渭水河边遇到姜尚。两人本是陌路。一席话之后,姜尚竟然成为太师。这是由于姜尚谈到了周文王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志向。如果没有姜尚,周文王就无法得到天下。假如周文王遇到姜尚而不与他提及自己内心深处的志向,就会失去成为千秋圣王的机会。这是一个典型的国君与疏远之人谈至深之事而取得成功的例子。我只是个羁旅之臣。将要与大王所谈只是又是关系到骨肉之亲,大王安危,国家社稷的头等大事。臣本想为大王效忠,却又不了解大王心意,因此便有了刚才的一问三不答。臣并不害怕向大王进言,尽管我知道今天的畅所欲言意味着明天的脑袋搬家。臣害怕的是臣的话对大王无用。如果大王能按照臣的话行事,臣死不足惜,丢人现眼更是不再话下。如果臣对大王能有所补益,那是臣的无上容光,与此相比所有艰难、困苦、恐惧、屈辱都微不足道。臣最担心的是,臣死之后,天下贤能见臣效忠于王而不得好死,都停止了西进的脚步,秦国的事业陷于困境。”
说到这里,范雎放慢节奏,看了看听得入神的秦昭王,然后换一种更为严肃的口气道:“大王所处的是一个艰难的环境,上有威严的太后,下有奸邪的大臣。大王远离权柄,长居深宫之中,周围都是一些渺小的人物,陷于选择性失明之中。长此以往,王者的雄风难免要消磨殆尽。往大说,宗庙覆灭,往小说,性命不保。事关重大,臣将一往无前,蹈死不顾。如果秦国的兴旺须以臣的死亡为代价,臣不会把这样的机会留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