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第2/3页)
这一次,我总比你看得清楚,想得明白了吧?只是我非但没有幸灾乐祸,反而满心想着提醒你,这世道,已经不是你一个人的了啊……
魂魄悠悠不知飘了多久,然后被屋里一阵响动拉了回来,睁眼时,却见几个便装汉子在他床榻上摸索了一番,然后退开,接着又一个六十出头的削瘦老者以审视一切的目光扫了好几遍,才退开道:“无妨了。”
一个声音响起,初听苍老,却又依稀蕴着一股年轻人才有的清朗,“本不该来的,旧世都说,皇帝来看病人,病人不死也得死。不过……怕你真没日子了,来不及跟你再见一面,咱们之间,该还是有话说说。”
这嗓音非常陌生,尹真晕乎乎的,本没注意对方具体说了什么,但埋在心底三十多年的记忆却猛然翻腾起来,让尹真神魂沸腾,原本溃散的意识也骤然凝聚得无比清晰,李肆!
他挣扎着要坐起来,护理要来搀扶,却被来人挥退了。这人看似不满六十,却已一头银发,威严间染上时光厚尘,既有一股仙风道骨之气,却又罩着浓浓沧桑之味。他亲自动手,扶起尹真,两人四目相对,那一瞬间,双方都略略失神。
“拜见陛下,谢陛下龙手相扶,可惜老儿有病在身,没办法三拜九叩了。”
在那瞬间升起的激动里,竟还含着一股浓浓恨意,尹真仓皇压下,板着脸拱了拱手。话刚出口,那恨意却已尽数消散,眼角还升起一股热意,赶紧转头。床侧那个削瘦老者蹙起眉头,以为尹真还在拿翘赌气。
尹真曾是皇帝,天下就只中洲这一圈,就有十数个皇帝,但来人正是能让所有皇帝都叩拜的圣道皇帝李肆。
“你……老了。”
“上次见面,是三十二……不,三十三年前吧。”
两人无意识地嘀咕着,思绪几乎同时飘到了三十三年前的北京广宁门,那时四娘刚把还是雍正的尹真运出北京,躺在担架上,雍正声嘶力竭地呼喝着要看着李肆的天下覆灭。三十三年后,雍正变作了尹真,却成了享誉一国的在野御史兼翰林。
思绪由三十三年前再跳到将近四十多年前,广州百花楼前,年方弱冠的李肆与四阿哥胤禛刀枪相对,时光悠悠,那时的四哥儿和四爷,绝想不到还能有今日。
拉回思绪,李肆叹道:“大义端正,老天爷就端正,善就能有善报。你这些年的鼓吹和鞭策,朕都听到了,你是有功的。”
尹真身子微微哆嗦着,嘴里却硬道:“罪人愚昧,就只知顺着这今世大义挣点润笔,为个人富贵而已,能在寸土寸金的东京挣下这处宅子,罪人于愿足矣,今人世嘛,就是人人各求富贵安逸而已。”
李肆对这嘲讽毫不在意,淡淡地道:“等你我都去了,这今人世不知能不能守得住呢?”
尹真一愣,听李肆再道:“你儿子和你十四弟都传过消息,朕知道他们的用心,是怕朕和这一国不给你该得的名声,由此朕也知你有什么想法,来这里不仅是想见见,也是想听听……”
尹真下意识地攥起了拳头,使劲按下眼中酸热,可话里却带了明显的哽咽:“罪人……我,我的确有想法,可就不知我面对的是一个万岁爷,还是一个贤者!”
李肆沉静片刻,悠悠道:“是什么都无所谓,百年后,都只是史书上一个名字而已。”
尹真猛然转头盯住李肆,眼中升起一团光点:“我希望那时的史书上,你的名字还是人人传诵,而我,还有英华治下的满人,我们的名字也能受后人赞颂。”
李肆绽开笑容:“那我们一起努力吧……”
屋中两人低语,屋外被便衣隔在外面的金胤禵、艾宏理和傅恒等人都心潮澎湃,不是这些由侍卫亲军装扮的便衣告诫,他们此时怕已尽数跪拜在地了。
大约两刻钟后,屋门开了,李肆步出,抬腿要走时,忽然又转身向屋里说道:“活下去,等着看我的大决心。”
李肆刚走,被一股灼热心气撑着,尹真居然也坐上轮椅出了屋子,看着依旧一脸恍惚,难以相信皇帝亲临探病的亲友,尹真道:“愣着干什么,一点礼数都没有!?”
也不管众人是什么反应,他挣扎着下了轮椅,双膝跪地,重重叩拜而下,带着一丝哭声大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这才醒过来,赶紧跪拜山呼,呼声中,却听尹真嚎啕大哭。
三日后,艾尹真辞世,临终时道:“我无憾了。”
已是三月,春风渡东京,北天坛南面的政事堂大议厅里,朱紫满堂,个个脸色凝重。
“艾尹真……就是雍正死了,满人那边得提防着会不会有什么异动。”
“还能有什么异动?怕都等着看咱们怎么处置后事,容他留什么名声?”
“这还是旧世之思,咱们活人事都管不过来,还管什么死人事?要留什么名他们自己弄去,弄出岔子,自有舆论鼓噪。”
“这家伙三十年刺讽国政,后半段倒真是为护天人大义,丢开旧世身份,政事堂得发个悼文吧,这悼文怎么发,不就是定他名声么?”
“政事堂又全定不了,两院和报界也该各有悼文,就仿以往那些清流名笔例吧。”
“安国院常报说,尹真死前,陛下去了一趟……”
这是每旬日政事堂大议,件件要事都要过一遍。宰相不在,年近不惑的太子李克载一身大红朝服,坐在相位上,僵着脸听大臣们议论。听有人说到父亲,他眉头猛然一挑。
“父皇到底在想什么呢?怎么还不提宰相之选?”
李克载嘴里埋怨着,眼角却瞄着在场几人。
“陛下该是有陛下的思量,咱们就静候吧。”
“估计是对两院有什么想法……”
在场重臣都老神在在,没看出一点焦躁,李克载心头却隐生火气。就算父皇有什么安排,就算宰相推选是父皇先提名,你们也不能坐看这事僵着啊!作官作得还真是八面玲珑了,只知守制尽本分,不为大局计!或者是故示避嫌,把这事也看作人心战场吧?
英华有宰相之咒,可为官之人,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没谁不想当宰相。但这相位越来越重,华夏传统绝少毛遂自荐之风,反因谁出头谁就有争权之嫌,为示清白,皇帝近月没定宰相,政事堂居然没一人敢去找皇帝说这事。
见这一圈重臣都作乌龟状,李克载道:“你们不提,我去提!政事堂这一摊子事,我来扛是名不正言不顺!”
李克载本职还是总帅部的参谋次长,军衔也已升到海军上将。欧罗巴之战、波斯之战、东洲之战,他都要居中谋划。但去年皇帝大病时,给他安了“太子监国”一位,自那时起,就必须每旬参加政事堂例会,每月参加两院通政会和大判廷总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