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第2/3页)
申培公是鲁国人。高祖经过鲁国,申培公以弟子的身份跟随老师在鲁地的南宫拜见高祖。吕太后时期,申公到长安交游求学,和刘郢同拜一个老师。不久,刘郢立为楚王,让申公做他太子刘戊的老师。刘戊不好学习,憎恨申公。到楚王刘郢死后,刘戊立为楚王,把申公禁锢起来。申公觉得羞耻,回到鲁地,回到家中教书,终身不出家门,又谢绝宾客交往,只有鲁王传令召见才去。从远方来学习的学生有一百多人。申公只对《诗经》作解释来教学,没有阐发经义的著述,有疑义的地方就留下来不讲授。
兰陵人王臧向申公学习《诗经》后,来事奉孝景帝,任太子少傅,后来免职离去。如今皇上刚即位,王臧就上书请求为皇上当宫禁中值宿警卫,多次升迁,一年里就当了郎中令。而代国的赵绾也曾向申公学习《诗经》,赵绾任御史大夫。赵绾、王臧请求天子,想要修建明堂召集诸侯来朝会,没有能够办成这件事,就推荐老师申公。于是天子派使者带着束帛和玉璧,驾着四马所拉可以安坐的车,去迎接申公,学生二人乘着轻便车跟随申公。到了京师,拜见天子。天子问他国家安危的事,申公当时已八十多岁,年纪太大,回答说:“当政的人不在于多说话,只看尽力实干怎么样罢了。”这时天子正喜欢文词,看到申公这样回答,沉默不语。但已经把他召来,就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让他住在鲁王在京城的公馆里,商讨建立明堂的事。太皇窦太后喜欢老子的学说,不喜欢儒学,找到赵绾、王臧的过失,用它来责备皇上,皇上于是停止了修建明堂的事,把赵绾、王臧都交给司法官,后来他们都自杀。申公也因为生病免官回家,几年后去世。
申公的学生当博士的有十多人:孔安国官至临淮太守,周霸官至胶西内史,夏宽官至城阳内史,砀县鲁赐官至东海太守,兰陵人缪生官至长沙内史,徐偃任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任胶东内史。他们治理官民都有廉洁的节操,人们称赞他们喜欢学习。其余学官弟子们,品行虽然不完美,但做官至大夫、郎中、掌故的要用百来计算。他们讲论《诗经》虽然有所不同,但大多都依循申公的见解。
清河王的太傅辕固生,是齐国人。他因为研究《诗经》,在孝景帝时任博士。有一次,他和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黄生说:“商汤、周武王不是秉承天命做天子,是弑君篡位。”辕固生说:“不对。夏桀、商纣暴虐淫乱,天下人心都归向于商汤、周武王,商汤、周武王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夏桀、商纣,夏桀、商纣的百姓不为他们所用而归顺商汤、周武王,商汤、周武王不得已而立为天子,不是秉承天命是什么呢?”黄生说:“帽子虽然破,一定戴在头上;鞋子虽然新,一定穿在脚上。这是为什么呢?是上下的制度分名。如今夏桀、商纣虽然无道,但却是君主;商汤、周武王虽然圣明,但只是臣下。君主有错误行为,臣下不能够用正直的话匡正过失来尊奉天子,反而趁其过失而诛杀他们,取而代之,南面称王,不是弑君是什么呢?”辕固生说:“一定像你所说,那么高祖代替秦朝登上天子的位置,不对吗?”于是景帝说:“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知道味道;谈论学问的人不谈论商汤、周武王受命的事情,不能算是愚蠢。”就停止了争论。此后学者没人敢讲清是受命是弑君这个问题。
窦太后喜欢《老子》一书,召来辕固生问《老子》一书的问题。辕固生说:“这是普通人的言论罢了。”太后发怒说:“怎么能比得上狱吏囚徒的书呢?”于是让辕固生进入猪圈刺杀猪。景帝知道太后生气而辕固生是直言无罪,于是给辕固生锋利的兵器,到猪圈里刺杀猪,正好刺中它的心脏,只一刺,猪应手倒地。太后默不作声,无法再加罪于他,就作罢了。过了不久,景帝认为辕固生廉洁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的太傅。过了很长时间,他因病免官。
当今皇上刚登位,又用征召贤良的名义征召辕固生。那些谄谀的儒生大多嫉妒诋毁辕固生,说:“辕固生老了。”于是被罢官回家。这时辕固生已经九十多岁了。辕固生被征召时,薛邑人公孙弘也被征召,他斜着眼来看辕固生。辕固生说:“公孙先生,务必以正直学问来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来迎合时世!”从这以后,齐地谈论《诗经》都依循辕固生的见解。那些因研究《诗经》而显贵的齐人,都是辕固生的学生。
韩生是燕国人。孝文帝时期任博士,景帝时期任常山王的太傅。韩生推究《诗经》的意旨而撰写《内传》《外传》几万字,书中的用语和齐、鲁地区解释《诗经》的语言很不同,但是宗旨是一致的,淮南贲生向他学习。从这以后,燕、赵一带讲论《诗经》的人都出自韩生门下。韩生的孙子韩商是当今皇上的博士。
伏生是济南郡人。以前做过秦朝的博士。孝文帝时期,要寻求能够研究《尚书》的人,天下没有,听说伏生能讲授,要征召他。这时伏生九十多岁,年纪太大,不能行走,于是就下诏令太常派掌故晁错去向他学习。秦朝焚烧儒书,伏生把《尚书》藏在墙壁里。后来战乱大起,人们四处流亡,汉朝平定天下,伏生寻找他的书,丢失了几十篇,只找到二十九篇,就拿这些在齐、鲁一带进行讲授。学者们从此大多能宣讲《尚书》,那些山东的经学大师无不涉猎《尚书》来教授。
伏生教授济南人张生和欧阳生,欧阳生教授千乘人儿宽。儿宽通晓《尚书》后,凭借文学的资格接受郡里的推荐,到博士门下学习,从师于孔安国。儿宽家贫没有资财,时常当学生们的厨工,并且时时偷偷出外给人做工,来供给衣食。他外出经常带着经书,休息时就朗读温习它。依照考试成绩的名次,他补了廷尉史的缺官。这时张汤正爱好儒学,让儿宽做呈报案情的属官,根据古法论事判决疑难大案,因而爱宠儿宽。儿宽为人温和善良,清廉聪明,能坚持节操,而且擅长著书、起草奏章,文思敏捷,但是口头不会阐述。张汤认为他是忠厚人,屡次称赞他。到张汤任御史大夫,让儿宽当属官,向天子举荐他。天子召见并询问他,很喜欢他。张汤死后六年,儿宽官位升到御史大夫。在职九年后死去。儿宽位列三公,因为和顺温良、顺从皇上心意、办事从容,得以长时间任职,但他从没有匡正劝谏皇上的过失。居官期间,属下轻视他,不给他尽力办事。张生也担任博士。而伏生的孙子因为研究《尚书》被征召,但他对《尚书》不能阐述清楚。